分享

此物最相思(第355章)

 桑葚三味 2021-05-15
当李隆基答应玉真公主后,玉真公主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

她当然知道,王维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决不肯投降叛军。但叛军手段极其毒辣,王维落入叛军之手后,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宁死不屈,一种是被迫投降。

不知王维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无论王维做出哪种选择,玉真公主都完全相信,这是他在当时的环境下最好的选择。

如果他宁死不屈,她会以死相随;如果她被迫投降,她就为他向李隆基和李亨求得免死铁券。如今,李隆基已经答应了,待将来见到李亨时,她一定设法说服李亨。

转眼之间便到了三月。

三月,是益州最美的季节。

淅淅沥沥的几场小雨,洗净了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在澄澈的碧空下,益州城明润得犹如一幅画卷。

然而,对于李隆基来说,却是“梦如柳絮飘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虽然他为大慈寺题名“大圣慈寺”,虽然他为杨玉环祈福超度,虽然玉真公主劝慰他贵妃定能理解他的苦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杨玉环一定不会原谅他的凉薄。

这日,雨后天晴,春光明媚,玉真公主看李隆基一直坐在窗前发怔,便提议去锦江边走走。高力士忙传令下去,请中书侍郎崔圆安排妥当。

当李隆基在崔圆陪同下缓缓登上锦江边的一座山丘,俯瞰锦江春色时,不由怔在了原地,双目久久凝视前方,思绪却飘到了千里之外的长安城!

那是一段怎样的好时光呐!

这么多年来,每逢阳春三月,他都会带上杨玉环和她的姊姊们到曲江赏春。朱雀大街上,前往曲江踏春的雕鞍骏马和油壁香车络绎不绝;曲江之畔,色彩艳丽的绣锦帷幕和毡帐屏风让人眼花缭乱;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各色精美的画舫川流不息,画舫内琵琶声声,羯鼓阵阵,时有婀娜女子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好一幅气象恢弘、仪态万千的盛世春游图!

看李隆基默然不语,玉真公主心中了然,他定是又在怀念从前了。

曾经不明白什么是物是人非,什么是沧海桑田,什么是恍如隔世?如今,都明白了。

此时此刻,她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知远在洛阳的他在经历着怎样的折磨和苦难?不知他是否知道她在益州苦苦思念他?

正当李隆基和玉真公主各怀心事时,从锦江岸边的一处六角雕花亭子里隐隐传来如泣如诉的琵琶声。伴随着琵琶声的,是一个女子时而清丽、时而婉转、时而高亢的歌声。

李隆基不由向亭子看了过去,当听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一句时,不由“咯噔”一下,凝神细听了下去,只听女子继续唱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有裕,这首歌出自谁人之手?”一曲歌罢,李隆基眉头紧皱,长长叹了口气,转头问崔圆道。

崔圆知道这首歌出自杜甫之手,但由于歌词中暗含对杨国忠、杨玉环兄妹骄奢淫逸的讽刺之意,倒是有些为难,心中斟酌一二后,还是如实相告道:“上皇,这首歌出自杜子美之手。”

“杜子美?是不是那个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子美?”李隆基并不知道杜甫,倒是玉真公主曾听王维提起杜甫写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特别是说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王维痛心疾首地说了八个字:“惊心动魄,振聋发聩。”因此,玉真公主印象深刻。

“大长公主博闻强识,阅人无数,此诗正是杜子美写的《丽人行》。微臣不才,记得此诗约莫写于753年春天。”崔圆忙躬身点头道。

“753年春天?”李隆基低声重复了一遍,恍然想起,那时刚好是李林甫去世、杨国忠接任宰相不久。他不再追问崔圆什么,而是一脸疲惫地坐了下来,怔怔地看着远方。玉真公主和崔圆也不再言语,在不远处坐了下来。

李隆基虽然身体大不如前,但耳朵却依然好使。方才听歌女唱歌时,更是字字句句听得分明。他越听越是心惊,仿佛字字句句都是说给他听的,且每一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每听一句,心里都被深深刺痛了一下。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不正是杨玉环姊妹浩浩荡荡去曲江边赏春的情景么?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说的不正是杨玉环姊妹浓妆艳抹、极尽奢华么?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说的不正是杨玉环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么?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说的不正是杨玉环姊妹在赏春宴饮时的豪阔奢侈么?

她们在曲江边的云帐里摆设酒宴,用色泽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放美味佳肴,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她们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

对李隆基来说,当时他身处其中,并不觉得什么,但如今回过头去看,却感到了深深的忏悔和羞愧!

他一直以为,是他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是他让长安成为了天下最富庶的雄城,是他让大唐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却压根儿没有想到,长安竟然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

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或者说他不屑去看的地方,一个叫杜子美的诗人替他看到了,并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情,用如椽大笔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一首《丽人行》,不就是一面照妖镜么?透过这面镜子,他照见了自己的自大、丑陋和不堪!

如果他早几年听到《丽人行》,不知会是怎样的心情?恐怕身处其中的他,并不会被一语惊醒,只会继续无动于衷吧?

人就是这样,总要等失去了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后,才会珍惜并怀念曾经的拥有。对人如此,对权力如此,对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玉真公主担心李隆基这样闷在心里不好,便提议起来走走。正当他们准备起身离开时,从亭子那边又传来了歌声。这一回,女子唱的是初唐诗人李峤写的《汾阴行》。

她从“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唱起,及至“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时,李隆基再次陷入了沉思,不由自主想到了自己。

汉武帝当年巡幸河东(今山西西南一带)汉朝国力走向极盛而他的巡幸蜀中,却是大唐面临亡国之时。同样是曾经封禅泰山的天子,他本以为自己和汉武帝不相上下,但从他的巡幸蜀中和汉武帝的巡幸河东来看,孰高孰低?孰强孰弱?孰成孰败?答案早已浮现。

当女子唱到最后的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时,李隆基泪流满面,唏嘘不已。

待情绪平缓下来后,李隆基示意崔圆走到近前,言语中有种久违了的刻不容缓:“有裕,你明日便动身前往灵武,助皇上早日收复两京!”(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