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幼儿园时的梦想是“做(制作)冰棍儿”,后来考上了北大,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静听涛声依旧 2021-05-16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

通过我的大学班主任牛老师,我得以从和梁钦元教授成为微信好友。

梁钦元老师是中国最后一个儒者——梁漱溟先生的长孙,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专攻北大”课题组特邀研究员、北大附中远程教育中心青少年心理专家;《当代家庭教育报》专栏作者。

如果对梁老师的祖父梁漱溟先生了解不多,可以从网上去查,我在此只举一例:1938年,国民参政员身份的梁漱溟先生来到了延安考察,曾经和毛主席彻夜长谈

老实说,和梁钦元教授这样一位大家交流,我真的有些诚惶诚恐,但是梁教授真的秉承了祖父梁漱溟先生的风格,是那么地平易近人,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从微信上感觉到,梁教授一点架子也没有。

对于我请教的问题,梁教授耐心解答,总能令我茅塞顿开,甚至经常有醍醐灌顶之感。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梁教授更是有着高屋建瓴的研究。

不仅如此,他在家庭教育方面身体力行,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父亲。

下面我就说一个梁钦元教授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好父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经典。

括号内的黑字部分是我对故事情节的感受)

梁钦元老师的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天梁老师接女儿放学,牵着女儿的手在路上走,女儿突然说:“我已经想好了长大以后去做什么了”

梁老师很高兴,就问:“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啊?”女儿一板一眼地说:“去做(制作)冰棍儿!”

我觉得可能梁老师的女儿喜欢吃冰棍吧,所以才这样说。一般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直接纠正,甚至会非常恼怒。并且,很多家长或许会和孩子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只能去卖冰棍儿。)

然而梁钦元老师听了,却没有丝毫的不高兴,反而很感兴趣地对女儿说:“哦!这个很好啊!我们现在就想一想,能为你长大以后的梦想做些什么。”

女儿更是高兴地满脸欢笑:“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呢?”

梁钦元老师说:“我们可以先从搞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做起啊,勤剪指甲、勤洗手啊,不然的话,你做的冰棍儿如果很脏,小朋友们吃了拉肚子真么办啊?”

从那以后,女儿对个人卫生真的就特别重视了。

梁老师不仅肯定了女儿有些荒诞的梦想,还能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进而引导到养成卫生习惯的正确方向上来,这真的是一个智慧家长的表现。并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面还包含着对女儿的责任教育——“(如果很脏,小朋友吃了拉肚子怎么办?”。)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梁老师又在女儿的梦想上做文章了。他对对女儿说:“你以后要做冰棍儿,那冰淇淋、冰棍儿的包装纸都很漂亮,你要不要去学画画呢?”女儿说:“好啊,我愿意啊。”于是,她又很开心地去学了画画,直到现在美术功底依然很好。

不管孩子是什么梦想,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那就用孩子稚嫩的梦想去引领孩子学习本领。梁老师能够让孩子找到学习画画的意义所在,并且,这个意义是孩子自己的,不是大人强加给她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喜欢画画呢?怎么可能不乐于投入呢?)

2006年,女儿考上了北大。有一次,父女在北大校园里又相遇了,梁老师笑嘻嘻地对女儿说:“哟!你来北大做冰棍儿了?”

问完之后,父女俩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多么温馨和谐的父女情啊!有这样的父亲,女儿怎么可能不优秀呢?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故事讲完了,留给我们的思考真的很多。

我们经常会困惑于孩子与我们交流太少,甚至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一谈就崩,难道不应该从当父母的自身找原因吗?

什么叫做“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就是真正尊重孩子,尤其是尊重他们的梦想,无论孩子有什么样的梦想,永远不要轻易否定。因为,在大人看来,孩子的梦想好像荒诞不羁,但在孩子来说,那可能就是充满了美好的未来。

不用着急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只需要给孩子内心不断播撒一颗美好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就像梁教授这样,先用女儿的梦想引领孩子养成好习惯,用孩子的梦想引领孩子去增长才干。随着孩子见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他们会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自然会改变不切实际的天真的梦想。

一个梦想被尊重,从而被梦想引领的孩子,更容易生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

向梁钦元教授学习,做一个好父亲,做一个好家长,点个在看,我们一起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