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子旸:发迹之后忆当年

 白河baihe 2021-05-16

本文共计2484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Image

Image

前两年,去了一趟河南三门峡。当地朋友带着去了一个景点——陕州地坑院。看名字不知是什么意思,到了以后才知道,此地原来是个村子,但村里的房子不是立在地面上的建筑物,而是从地面下挖的深坑。站在地面上看,全村好像一大片小型的导弹发射井。坑的四壁再开凿窑洞,就成了住人的房间。

从地面看下去,某户人家是这样的:

Image

深坑院的房子,比一般盖房子,要费劲得多。一般盖房子,也就是几个月一两年的事;复杂的,用上几年也能完成。地坑院往往是几代人接力的成果。村民在地面上开挖,像愚公移山那样一点儿一点儿挖成深坑,再一点儿一点儿挖出窑洞。用的工具很简陋,基本就是铲子锄头辘轳土筐等等。

导游介绍说,这种深坑院式的房子有很多优点,冬暖夏凉,而且可以利用地势收集雨水等等。我听了,暗自发笑,忍住了没揭穿。

现在,村里的人都搬走了。众多深坑院曾经被废弃,后来作为旅游点被开发利用。在景区,我看到有标牌,上面有中英日韩文,看来还是个国际化的旅游点。

有人可能会问:这有什么可揭穿的?难道他们造假了不成?

Image


造假倒是没有,但既然成了旅游点,尤其是对外国人开放的,美化确实做了很多。深坑院里都精心铺上了青砖,打扫得干净利落,各种设施设备都规规矩矩一丝不乱。看上去赏心悦目,符合旅游景点的各种要求。

Image

我忍住了没揭穿的事情是:这种深坑院,和陕北的窑洞类似,说起来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很多优点,其实,优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便宜,造价低。

正常造房子,都是做加法,要准备好各种建筑材料,大梁、砖头、瓦片、砂浆水泥等等。这些东西,就算不花钱买,也得多方筹措积攒。而深坑院和窑洞,做的是减法,挖去多余的土,挖出空间来,就成了房子。陕北有山,可以直接在向阳坡挖窑洞。这里连山也没有,只好在平地往下挖,然后再继续挖窑洞。

做减法的好处是:你可以一无所有从零开始,只要有人有力气有时间就行了,当然也需要简单的工具,但那些工具实在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可以用自然材料直接制作而成。

Image

直接说就是,窑洞、深坑院这种房子,是极端贫穷的产物和标志。有这种房子的地方,过去一定非常穷。因为贫穷,人们无力做加法,无力购买各种建筑材料去盖真正的房子。他们只能拼时间去做减法,用一代甚至两三代人的时间,一点一点在黄土中抠出自己的房子。

果然,村民富裕以后,无一例外地都搬了出去,住进了真正的、用加法才能盖起来的房子。深坑院和窑洞,住起来其实并不舒适。但穷时候,没别的办法。

因此,原生态的深坑院和窑洞,就是个简陋的土坑、土洞。只有少数比较富裕的人家,才有条件用少量砖箍出个窑口之类,其他大多数人家,能做的只有减法。可是,现在深坑院这样的旅游点,青砖瓷瓦无处不在,加上各种灯光装饰,简直美轮美奂,丝毫也感受不到当年贫困和窘迫的气息。

Image

Image


能理解当地人的心情。建旅游点,让外人尤其是外国人来参观游玩,当然要展现出自家好的一面,美化装饰一番,也很正常。谁也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当年潦倒不堪的样子。

不过细想下去就会发现,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不堪往事,其实还是不自信的表现。这就好像,到老了,一直是个普通人,就不愿意别人老提起自己年轻时连普通都不如的窘迫,而希望别人记住自己当年的闪光点。

可如果后来成了成功人士乃至超级成功人士,反而会乐于回忆当年的种种“窘迫”往事,当作笑谈,表面上自嘲一把,其实是在说:老子白手起家,有今天的成就,能力比你们强出太多太多了吧。

原因无他,成功了,就有了足够的自信,就不再担心别人会轻视蔑视自己了。发迹之后忆当年,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对于深坑院这种旅游景点的美轮美奂,我是感到有些可惜的。其实,不妨保留一部分当年原生态的样子,充分展示当时人们的贫困和无奈,让游客感受到旧日生活的真实气息。这反倒能显示出今天的足够自信:看,当年是多么贫穷多么悲催,但我们通过努力闯过来了,走出来了。今天啊,可比你们强多喽。

这种发迹之后忆当年的洒脱态度,不仅适用于深坑院,更适用于我们整个国家。

Image


20世纪的中国,上演了一出超级大逆转。从一个看上去毫无希望、彻底沉沦的国家,如凤凰涅槃一般实现了伟大复兴。从极端的贫困、软弱和停滞衰败,一举转变为富裕、强大和生机勃勃。

实现伟大复兴的诸多好处之一就是:回首往事时,我们可以拥有洒脱和平和的心态,进而还可以有自豪和骄傲。

首先,我们不必再讳谈当年耻谈当年,就像深坑院的人不必回避当年其实就是一堆土坑土洞而已。对,当年就是一穷二白,就是啥也不是,就是什么都落后,那又怎么样呢?当时的起点越低,后来的成就越高,说明其间的腾飞越壮观越伟大。起点要是不那么低,还没意思不过瘾呐。

其次,当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回首往事时,才能洞察到往事和现实之间复杂纠葛的因果关系。一个中国这样的大国,能从“三千年之未有”的低谷中腾飞而起,实现复兴,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且,这些历史和现实原因,由于太过错综复杂,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充分认识清楚,而必将随着时间的展开而逐渐显露。心态越平和越开放,越能看得清楚。

其实,深坑院的历史同样如此。当年,由于极端的贫困,人们甚至无力去盖真正的房子,而只能用几代人的时间,用简陋的工具,在土里抠房子。看上去,这真是令人慨叹的艰辛和悲催。

可是,到了今天,发迹之后忆当年,你难道看不出来,能用几代人的努力从土里抠出房子的人,当外界环境条件改善以后,凭他们的这种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在简陋的深坑院和今天的富裕生活之间,不是有明显的因果链条么。

放大到整个国家,也是一样。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过程,原来只认为是悲惨和不堪,现在,发迹以后忆当年,不但不再感到悲惨和不堪,而且能从中逐渐领会到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发现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社会因果链条。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研究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人,比他们的前辈要幸运得多。他们的前辈,面对窘迫的现实,往往陷入急于解释和弥补、甚至自欺欺人的心态,因而失去了冷静观察、深入分析的视角和能力。他们提出的理论,往往是片面和扭曲的。

到了现在,由于中国国家的现实成就,人们在研究中国时可以有平和的心态,进而有更深入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国家的繁荣强大和理论的发达,往往是同步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Image

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或“在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