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木香草堂 2021-05-16

每年六、七、八月是择校季节,八月末、九月初则是择班、择座位的高峰期。许多家长、尤其是初中生家长,在孩子所上的学校确定后,非常关心孩子被分在哪个班,打昕各个班级老师的实力,然后找关系、托熟人,通过各种渠道,只想把孩子安排进同年级“最出色”的班级中。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围绕“好老师”、“好学生”形成的择校择班热潮,不但在初中一年中悄然流行,还波及到了幼儿园、小学乃至高中。那么,择校择班后的孩子发展的状况如何,家长和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近日,记者对部分家长、学生和老师进行了采访。

学生:在尖子生云集的名校名班感到压抑

一位从全省示范校转到一般高中的学生告诉记者,他虽然在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高中公费生录取的行列,也想升入高中后再好好拼搏一番,但是由于能升入全省示范高中的学生均是从各初中考入的尖子生,到了这样的集体里,他显得已不是很突出。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和初中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努力地跟了一学期,可总觉得很吃力,学习成绩下滑了许多,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于是,在本学期他做出了到一般高中就读的选择,在新的环境里,渐渐地他又恢复了原来的自信心。无独有偶,刚刚转入市直某初中的学生小辉说,他是从一个全市有名的学校和著名班主任的班级转入到现在这所学校的,原因是他原来所在班的老师虽然好,可好老师是好学生的老师,不是他们这些中下等学习成绩的学生的老师。在好学生云集的班级里,他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一个月老师也提问不到他一回。偶尔被老师叫起来,又答不上来,那种滋味甭提心里有多难受了。他说“在这样的集体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感到非常的压抑,甚至产生了不爱上学的念头。可到了新的学校后,老师的课讲得非常仔细,很适合我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我又恢复了自信,因为我觉得并不比他们差,我敢举手了,也敢大声回答问题了,我不再被忽略。我高兴地告诉妈妈,在这里,我一定好好学。”

与此相反的是,八年级学生小强这学期却从只有少数同学竞争的学校转入了竞争比较激烈的市直一所初中。来到这样的班级,在原班排名第二的他在新的集体里己排到二三十名,在全校则排出百名以外。这让他产生了一种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感觉,他觉得压力一下大了起来,心理落差也较大。尤其在老师的授课方法上,习惯了靠老师督促学习的他,还不能一下子适应主动思考问题。他现在正在努力调整自己,跟同学取长补短。一位家住城南却选择了到城北小学上学的四年级学生小丽说,从上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就把户口转到了她就读小学的学区,班里的同学四五十人,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刚开始自己年龄小,连作业都不会记,现在总算挺了过来。而在她家住所附近就有一所小学,但爸爸妈妈认为那所学校没有现在的学校好,尽管那所小学每个班的学生还不到40人。

教师 : 孩子的性格特点要和老师产生共鸣

辽宁省优秀教师郑君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喜欢说话干脆利落的老师,有的孩子喜欢温文而雅的老师。因此,家长没有必要从众,盲目攀比择校择班。有的孩子即使到了名老师班,但因孩子的性格和老师相悖,老师的授课方式孩子并不一定能接受。尤其是大家都往一起挤,学生人数必然增多,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像家长那样把每个孩子都照顾到。另外,一个在其他学校优秀的孩子,到了新的集体里,还要靠他自身努力,如果他的上进心很强,有坚忍不拔的韧劲,通过调整会在新的集体里脱颖而出,但我们培养孩子不单要让他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还要教会他怎样做人。如果一个孩子在新的集体里,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努力向前,那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他也很难获得成功。铁岭三中叶晓玲老师说,不是人人都适应名老师的讲课方法,要因人而异,只有孩子的性格和老师的性格特点产生共鸣,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单纯地追求就是要选择名校名师,孩子进入这样的集体心理压力会非常大。近两年来,铁岭市有许多学生选择了去东北育才中学或省实验中学就读,可学习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由于适应不了,结果又返回了本市高中就读。铁岭一中刘志副校长认为,成材与不成材不是绝对的,家长由于盲目攀比,有的费尽心机将孩子送到名老师班级,可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没能和他产生共鸣,孩子的学习劲头不一定大。我们知道,只有让孩子感到在一个集体里快乐,他才会主动去竞争,相反,有可能打击他的上进心。铁岭三中的韩龙恩老师对记者说,择校择班是家长的一种迷信思想、造成的,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差异并不大。但学生和老师必须在性格上易沟通,这样学生才能将老师的指点转化为动力,老师的幽默、风趣、宽容带给孩子的将是自信心的培养。一位初中校长说,盲目择校择班,对基础较弱的孩子来说,产生的压力更大,当压力不能转化为动力,学生就会有自卑感,有的学生甚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的将导致辍学。因此他说,作为学生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成长一味寄托在择师择班上,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尽职敬业的,很多学校都把教师相互搭配,尽量做到资源均衡,让孩子们能体会到不同教师们的教学风范和特点,因此,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没有必要择来择去。

家庭教育专家:上好学校≠接受好教育≠成才盲目“择校择班”危害大

家庭教育专家潘敏认为,目前社会上刮起的择校择班风,有很大的非理性成分。很多家长不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就学,而是盲目跟风择校择班,这在很多方面无形中增加了培养孩子的成本。她说,家长应该认识到,上好学校接受好教育成才,家长在对待给孩子择校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其实,热点学校班级“两头沉”现象非常突出,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在热点校,一般一个班都在60—70人,教室拥挤,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相对较少。据调查,在很多热点学校的班级,教师对学习成绩在上游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关爱较多,中间学生关注较少。而在普通学校,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同时,择校生的心理问题较一般学生大。择校后,对新环境熟悉至少半年。如果与新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孩子与集体分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她建议家长一定不要盲目攀比、虚荣心膨胀,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冷静对待择校择班风。

文 / 张晓宁

文章来源:《家庭教育周报》2006.7.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