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中国唯一的状元皇帝,文武双全,却带领国家走向了灭亡!

 王浩然 2021-05-16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无非是两种途径,第一种投胎成为皇子王爷,通过一系列的夺嫡、政变等斗争,最后登上皇位,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四阿哥从众多皇子中胜出,成为雍正皇帝,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他们也很好的证明了能者居之的道理,当然,大部分皇子都是通过太子到皇帝的自然继位。
还有一种则是推翻正统的皇族,自己延续旧朝代,或者建立新朝代,如刘邦、朱元璋等人,但这些人基本都是农民、混混、割据一方的军阀等,有的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有的是手上有兵膨胀了。
令人惊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状元皇帝,既然顺顺利利的考上了状元,那说明他不是皇子王爷;考了状元,也不会日子过不下去;应该也不会是手握兵权的大官,不然还要参加科举干嘛。那这位状元,为什么不去当大官,反而当了皇帝呢?这篇文章,就来说说这个状元皇帝。
这位状元皇帝叫做李遵顼,大家听着是不是很陌生,因为这是一位西夏国的皇帝。李遵顼来头可不小,是西夏国忠武王李彦宗的儿子,也算是一个郡王,但是他不想依靠父亲的荫庇,因此他决定去参加西夏国的科举。
史书记载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看看,这个郡王非常讲文明懂礼貌,从小就热爱学习,长大后已经博览群书了,书法也写的非常好,典型的家世好还比别人努力,所以这种人不成功谁成功,在40岁的时候,他考中了状元。
从这个考到状元的年龄,我们可以分析,这个李遵顼虽然努力,但是并不怎么聪明,不然也不至于40岁才考中状元。并且,他的性格也非常执拗,好好的一个郡王,等老爹升天后,世袭王爷不好吗?非要去参加科举,即使考了第一名,当官了,能有王爷潇洒吗?可是李遵顼不听,他非要考科举,这种性格,也为他今后亡国埋下了祸根。
考中状元后,李遵顼的威望急剧上升,西夏桓宗李纯佑也觉得很欣慰,皇亲国戚也不全是靠家里的纨绔嘛,因此,李遵顼得到了重用,不仅被加封为王,还手握重兵。于是,这位状元有了政变的两个条件:成为了王爷、手握重兵。
其他人拥有一个条件,心里就开始想夺权,李遵顼既然有两个,所以他直接发动了政变。在公元1211年,也就是李遵顼考中状元的第8年,他把西夏的第七任皇帝李安全从龙椅上拉了下来,自己做了皇帝,史称夏神宗。这件事证明了什么?证明了名字无论取得多安全,也架不住旁人要对付你。
李遵顼当了皇帝以后,西夏并没有富强,反而是日渐衰微,因为李遵顼实在是不太聪明,只会死读书,治国需要的是全方面的人才,而且前文也说了,他十分的执拗,大臣的话他完全听不进去。并且,他还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让西夏走向了灭亡。
西夏国在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一带,夹在宋、金国、蒙古国之间,属于四战之地。一般这种地方除非实力非常强大,具有碾压的力量,才会出兵去攻打其他国家,当时西夏的土地并不怎么肥沃,国家也不富裕,人口稀少,可是李遵顼竟然联合蒙古国去打金国。
当时的蒙古国已经大创金国,强势崛起,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此时应该连弱抗强,使得几国形成鼎足之势,这样,才能在平衡中寻求发展,可是李遵顼鼠目寸光,想跟着蒙古国后面发一笔横财,这时候大臣纷纷进言,跟他讲这其中的道理,可是李遵顼不听,他认为自己是状元,这些大臣都不如他,于是刚愎自用,与虎谋皮。
在跟蒙古国联合伐金的过程,西夏国穷兵黩武,实在无力再战,而金国也被打的奄奄一息,于是蒙古国开始攻打西夏,李遵顼才意识到蒙古国的狼子野心,他仓惶将皇位传给儿子,并想联金抗蒙,然而为时已晚。于是,便发生了历史上熟悉的一幕一唇亡齿寒,西夏、金国双双被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