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心理治疗让人轻松惬意?

 Chillaxin莲 2021-05-16

我的一位患者曾经对我说:你谈的这些对我没效,还不如原来北医三院的教授说的那些对我有效。我不想治了。每次来你这儿治疗,对于我来说都是折磨。这次从周二就开始折磨我,昨晚一夜没有睡好(我是周三出门诊)。上次得到信息说您有事不用来就诊了,心里很轻松,终于不用来了

他的上述表达听起来像在指责我,很刺耳,我听了之后却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静静地听他对我的抱怨和不满。因为我知道他这么表达,初听感觉像在否定我,但他只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内心真实的感受而已。他的那些话与否定我的努力、我的治疗效果无关。如果他真的不认可我的治疗的话,他可能早就不来我门诊了。

他只是想告诉我,我在治疗中的某些言语表达不适合他那时的状况而已,就像他的表达不适合我偏爱赞誉的耳朵和心一样。如何表达以适合那情那景下的对方,这是我需要学着改变提升的,也是他未来需要学着发现和改变的地方。

不过,他的那番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接受心理治疗往往并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轻松惬意,而是常常很辛苦,有时甚至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特别是认知行为治疗。那患者为什么还来就诊?他们有受虐癖好吗?答案恐怕远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们知道,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结构化、有时间限制和明确议题的心理治疗,议题往往是那些让患者痛苦、不愿意去面对和多想的情形、事件、人、回忆或想法。而治疗就是针对这类的议题展开讨论,还需要处于痛苦中的患者积极合作,投入到治疗的讨论中,并从中学习方法来帮助自己。你说这个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会轻松惬意吗?

比如,一位抑郁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谈到他现在的问题是,学校里经常有老师、辅导员找他谈心,这让他感到恶心、烦躁和孤独;有时一个晚上不回宿舍,第二天就会被谈话,他想找到方法解决这个麻烦。学生在治疗中气愤地谈到:他们无话找话,表面上是关心我,实际上他们都是学校派来监视我的,都是假的关心,都想成为拯救我的太阳,他们是傻子,他们没长脑子,他们让我感到恶心;就算他们能帮到我,跟我相处久了,最终也会发现我是那种让人恐怖的人,也不愿意再继续帮我。

你说你要是这位学生的话,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跟治疗师一起讨论,需要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法,你辛苦不辛苦呢?当你谈到老师找你谈话的目的不纯,只是履行监视你的职责、是对你假的关心时,你会不会烦躁、气愤?你谈到你的担忧,他们接触你久了,就会发现那个真正的你,从而不愿意再帮助你,你是不是会更烦躁、焦虑?可是,治疗还偏偏需要对此进行深入讨论,让你发现他们也许并不是你认为的那样,会不会让你感觉到在治疗的某一个阶段也是一种折磨和痛苦呢?

再比如,一个对身体不适感到非常恐惧的人,以为出现这种难受他就会死去,可是在治疗中偏偏要引发他的身体难受,让他再去体验这种难受。一个恐惧脏的人,害怕不干净会让他得病,可是在治疗中却需要跟治疗师一起接触地面或其它更脏的地方。这样的认知行为治疗对他们来说,会不会是一种折磨和痛苦呢?

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充满猜疑、不信任且总怀疑他人的动机不纯、会伤害自己,在心理治疗中却需要他面对治疗师时敞开一定的心扉、冒险信任一点儿治疗师,你说这个过程会不会让他恐惧、紧张和焦虑?这是不是一种折磨呢?

这么说下来,你还相信接受心理治疗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吗?反正我不信!那些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有受虐倾向?我更认为后者是一个笑话。接受心理治疗,就是把自己交给医生或治疗师,他们会负责把自己治好?这当然是一个更大的笑话。

我很佩服那些接受心理治疗来改变自己的患者,因为他们勇敢地迈出了承受痛苦并学习方法去改变自己的步伐,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欲火中重生的凤凰,说的不就是他们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