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吼着秦腔的三千万老陕,唱响八百里秦川,美的很

 华商天下 2021-05-16

小时候呀,不喜欢秦腔,是因为听不懂。长大后呀,听懂了,却不喜欢唱。所以唱秦腔且唱的好的人多数年长,是因为阅历,才能将秦腔的洒脱,无拘的感觉唱出来吧!

陕西人爱听秦腔那是出了名的,小时候谁家过红白事都会请唱一出。要是挂衣戏,早早就拿着凳子在台下占位置,看完都不过瘾。秦腔可以让人喊出豪爽与气魄,特别接地气,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那舅,美的很!

你懂什么是秦腔么?她既可以豪放高亢如摇滚般气势,又可以妩媚婉转如夜莺啾啼!不懂的说她土,其实她才是应该属于世界公认的!黄土地底传出来的声音,吼出来的是周秦汉唐文化的积淀,激情和热烈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热气度,这便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为秦腔是我们陕西人的心声,骄傲自豪,更能代表我们陕西人的真诚,善良豪爽,艰苦朴素的民族传统之美德,在干活,一个人走路,都会哼哼两句咱们陕西的大秦腔,显示出陕西人的,文化历史美,人民生活的更美噢,这就是陕西人!

汹涌无尽、肆意呐喊的黄河,恰如三千万老陕,在自然的羁绊中藐视一切地兴奋和放纵着,酣畅淋漓地吼着秦腔征服世界,晓谕世界:这才是真正中国的河!在壶口黄河的西南不远处,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强汉盛唐的长安……

一个资深粉丝留言:记得当年上山下乡之时,县上的剧团来到大队上演了两场《梁秋燕》,之后,满村都是在唱《梁秋燕》,模仿《梁秋燕》的。真是当年劳作的人们,“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秦腔的精神力量如此之大。我小时候听爷爷收麦子时总喜欢吼几声,老了吼不动了就喜欢看,可随着爷爷的传染,自已也有些喜欢听。

秦腔源于陕西,诞生西府。做为地道的陕西人,家乡的文化遗产,怎能不把秦腔继承、传播下去?由此就有了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个个都能唱秦腔的本领。不但唱红三秦大地,更要唱出大西北!

古老的秦腔艺术要与时俱进,才能与时偕行,再坚持中求创新,创新中谋生命力。不惑之年的我对秦腔有那么些喜爱,听戏、看戏、哼几句。但在80后,90后等年轻人看来就是古董级别,不可理喻。如果老调一直弹,故步自封,那才是最大的危机。

又听秦腔响起,发现戏曲艺术门道和考究真是很多,也就慢慢喜欢上了。所以文化真的在于传承,不去了解就只能感受基本感官上的感受,深入的东西都没有一点共鸣。了解了才能慢慢喜欢,慢慢欣赏,真的希望这种传统的艺术不要流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