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学校没人上,老师留不住,宁拿高额借读费,挤破头皮去城里上

 华商天下 2021-05-16

经常回农村的就会发现,粮价的万年不涨,好多农民都不种田地了,稍微有一点本领的都都去了城里,农村空荡荡的,家里实在困难的,没办法才会选择在家里上学。这就是一个教育怪象:农村学校没人上,老师留不住,宁愿城市挤破头拿高额借读费去城里上学。

学生成绩好的都到城里读了,剩下的都是成绩差的留农村学校。老师教得好的,有水平的老师都调往城里了,剩下的基本上比较差水平的,学生能教好吗?对农村教育投入经费,都莫名其妙地变少了,一层一层扣,老师的工资低,又没有福利刺激,那个肯用心教孩子?

说一千到一万也就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越是农民越注重子女的高学历,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种地。无论是从什么方面来看,乡下的学校是不可能考出好大学的,这一点对比数据,己经是下了定论。农村的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只增无减,这是大好事!你们不要觉得是坏事,如果你的孩子在农民,相信你也会举双手赞同农村的孩子都到城市上学。

有人说,这是教育的不均衡造成的。城里的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名次,可以从农村学校选拔出优秀的孩子到本校,成绩孬的一概不要;同时本校师资力量不足时,又可以从农村学校选拔优秀的老师到本校,而不管不顾农村学校是否能开起课。久而久之,农村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最后被合并。

好多地方人为地把乡村优秀教师调进县城学校,导致农村学校老师严重缺编。找好多代课老师,代课老师工资太低,不可能找到有教师资格证的学校毕业人员。好多只能找在家的家庭妇女教课,让好多家长寒心,没办法只能选择进县城读书!

现在读书难啊,80后的最难了,自己读时又是这附加费那费的,现在小孩读又是补课费,指定买书费,各种各种的变相收费,唉,想死的心都有。

这一代的教育是投入最大的,家长也是最上心的,一半家当都交给学校了。有关系的,考试厉害的,家在城里的都进了城,人能不多吗?一般呆在农村乡村学校的要么就是学校附近的几个,要么就是外地来的没有关系调不动的。

其实农村教师比城里教师负责人,几乎没有吃拿卡要,也很少给学生穿小鞋的。这些教师基本都是本地人,做过分的事还得考虑街坊邻居的言论。升学率低,只是条件好的人把孩子都带城里上学了。

私立学校是好,就是花钱多点儿,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和别的条件差,农村只要是有些钱的,能承受得了学费的,大部分都走了,这样国家也少投入了,也能减少管理了,何乐如不为呢?苦的是百姓多花钱和精力去为孩子以后着想,不得不为之。因为农村学校各种条件投入不完善呀。可怜天下父母心!

稻谷价一块钱,种田亏本,让农民在乡下如何安身。只有进城把孩子带在身边读书,是没有办法的无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