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儿是糖果、鞭炮、新衣服,还有平时不常吃的大鱼大肉。从放寒假就开始倒计时,那种心里,无法言喻。如今的我们,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年味了。什么是年味儿?人情味是年味,团圆是年味,有好吃好穿的是年味。 想起去年回家过年,初一早上拜年时,二奶奶热情地为我剥栗子,然后放在我手心,说:孙媳妇子你多吃些。虽然我们并不熟悉,但我心里暖烘烘的。人情味儿就是最美的年味儿吧。 团团圆圆才是年味儿。可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团圆也成了奢望!听了春晚的歌:妈,我回来了!瞬间泪流满面!平时无比坚强的我们,这一刻无比的心酸! 年味,如果非要细细的讲究,长大后已经逐渐没味。不过,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感觉到,年味儿其实应该是归家游子的行李箱中礼物的味道,也是老家灶上炖肉的香味,还有那三十初一弥漫在空气里的炮竹味儿。年味儿,就是家味,过年就是回家! 年味,怎能离得开家味!相比出去找个馆子来个饭来张口, 我还是喜欢一家人一起做出来的年夜饭。在逐渐漫开和丰满起来的烟火气中, 弥散着暖暖的幸福感, 这应该才是咱们中国人的年味。一家人团圆, 一桌子家味, 一晚上年年说不好看又年年必看的春晚, 这样的年味,完美! 因为小时候穷,很多好吃好玩的只有到过年才吃得到,就连穿新衣都要等到过年。现在生活好了,天天像过年,所以就没有了惊喜和期待。或许,年味,就是期盼已久的那种得到满足的感觉吧。所谓的年味,是过几天平时不太会过得美好的好日子。鞭炮、美食都是辅助。 在过去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过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过几天小康生活。有得吃,有的玩,于是便有了快乐的年味,幸福的记忆。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经逐步达到或者接近小康水平,可以说每天都在重复过年。过去的过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随之提高的精神、物质欲望,所以过年索然无味。 越长大,越觉得年味儿是“找”出来的。你要给自己买红色的新衣服,把家里布置得热闹,努力地让自己处于充满过年气息的环境里,给心里一些安慰吧。摒弃了传统文化,是不可能有年味的,即便是有形式上的仪式,也只会徒有其表。年味,也只有在梦中了。 而我的年味,是这样的:妈妈手上揉的面味儿,地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味儿,手里嗑的瓜子味儿,锅里煮的饺子味儿,身上的新衣服 ,手里的糖葫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