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脑卒中大会:康康血压发布全球首个“血压码”

 bmtz 2021-05-16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支持的“2021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于5月13日-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现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王贺胜主任做重要讲话。

图片

王贺胜主任讲话

全球首个“血压码”发布

在5月15日举行的 “高血压与脑卒中论坛”现场,康康血压发布了全球首个“血压码”。该论坛由霍勇主任主持,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办公室二级巡视员、秘书处处长巢葆华出席论坛并作《多层次高血压健康管理体系构建》主题发言。 

图片

霍勇教授主持论坛并致开场辞

图片

巢葆华处长现场主题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顾东风出席论坛,并为现场嘉宾带来“心血管与脑卒中流行病学:全球特点和地域差异”为主题的发言,同时顾东风院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血压码”创新技术。 

顾东风院士介绍“血压码”

顾东风院士指出,受老龄化进程等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458万占总死亡43%,也就是说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在心血管疾死因构成中,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卒中)占47.75%、其次是冠心病占40.88%。

由顾东风院士团队开展的面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China-PAR队列研究,对入组人群的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健康膳食评分、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吸烟在内的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CVH)进行了长期的随访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62.1%的ASCVD发病归因于研究对象未达到7个理想CVH指标。其中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研究表明仅保持理想血压,就可以减少44.1%的ASCVD发病,可以说控制血压,是防治心梗、脑梗的关键。 

图片

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

 面对庞大的患者人群,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务仍然十分的严峻,在防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势在必行。顾东风院士指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应对这一严峻局面的重要抓手。

基于中科院“国物标识平台”

康康血压“血压码”创新技术依托中科院“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实现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领域、跨场景的互联互通。

具体到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应用上,“血压码”能够将门诊、住院、健康小屋、救护车、居家等多个场景下的血压、动态血压数据进行融合。 

图片基于血压码的院内+院外血压管理创新模式

一人一码,相伴一生

在具体落地实施上,“血压码”可适用于居家、医疗及公共场所等多场景。

对于居家用户。为了让“血压码”真正的方便、可及,惠及更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目前“血压码”依托微信这一超级应用,每位患者可通过康康血压“高血压管家”微信小程序,获得自己专属的“血压码”并伴随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一人一码,相伴一生”。

图片

图片

现场用户踊跃体验“血压码”

对于医疗及公共场景。通过“血压码”技术搭配由康康血压自主研发的“扫码血压计”终端设备,可在医院、机关办公场所、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地设立自主血压检测点,方便居民随时测量血压。

血压控制不平稳是心梗、脑梗发病的主要的原因,“控血压、防两梗(脑梗、心梗)”是康康血压的工作目标。康康血压研发的“血压码”创新技术将为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两梗患者的病前预防、病后监护,提供一套“可行又可及”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创新举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