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末与您相约!
这是小杨老师寒假时采访海门中学初三学生李xx的一张时间作息表,这位学霸的学习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着实令我感到震惊,当我询问她这种规划学习的意识从何而来时,她回答到:“一方面来自我父母的教诲,他们从我上学开始就教我如何学会利用零碎时间,帮我养成了合理规划时间的好习惯。中学后浪费一分钟我都会自责;另一方面是我很喜欢生物这门课,了解了很多最新的心理、记忆方面的知识,让我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最有效率。” 的确,当我再次审视这份时间作息表时,我发现了她很善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规划碎片化的学习。听口语文章、看新闻、反复背诵知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整理错题集等等,这些别人不经意间浪费的时间,都被她很好的利用了起来。她的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却不是那种靠熬夜和大量补课的学生。学霸,原来是这样养成的! 碎片化学习并不意味着 知识的碎片化 虽然我们的学习时间正被各种网络媒介、课外辅导班等事务分割成零散的状态,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并不意味着知识内容的碎片化。一门学科的知识是自成体系的,如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从单词的读音、拼写,时态的用法,句子结构的顺序等。学生在学习这些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连贯性以保证一门知识的体系在脑海中构建,所以,当我们想利用上那些零碎的时间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应用。 以初中英语为例,首先要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个单元或阶段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也许是掌握一项语法,也许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就需要合理的分配,可利用较为大块的时间如晚自习、周末等建构知识体系,而小块的时间如早饭前、课间用来背单词,背知识点。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碎片化的学习优势最大化,同时又不破坏知识的完整性学习。 也许每天的成效和进步都有限,但是每天每个时段,只要你在思考,在学习,你总是在进步,日积月累,你就会有一个大的质变。 碎片化学习下 知识间依然具有迁移性 除了知识内容本身不会碎片化,知识之间的迁移也不会因为碎片化学习而改变,所谓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我们常说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化学学习一般也会好,就是一种知识迁移的现象。 当我们在碎片化学习的时候,尤其在规律性利用时间的过程中,一种知识的思维时常会在下一时间段被唤醒。这有利于我们熟练掌握一种学习能力。所以这也给我们碎片化学习一个启示,那就是尽量把一类别的知识放在前后时间段衔接起来学习。 比如在晚自习阶段,当做完数学作业后,我们的大脑仍处于理性逻辑思维的状态,这时候紧接着最好优先选择物理、化学等理科类的作业去完成,而不是语文、英语、历史这类需要感性思维的学科。 碎片化学习需要拒绝娱乐化 如今,随着教育步入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手段也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方便。学习的方式也在悄无声息的转变,许多微型媒体和app都可以成为提供学习的平台,教育机构等也在网上发布了海量学习资源。AI、VR等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也进入了许多中小学的课堂。理论上学习者可以做到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 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些新鲜事物中有些存在信息虚假劣质和泛娱乐化严重的现象。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有着自律性不强的弱点。当家长让孩子在学习时接触手机、APP的时候,孩子无法避免会接触到含有娱乐化的倾向的信息。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还会让孩子走入歧途。 作为家长,我们理当监督孩子少接触这些泛娱乐化的媒介。例如孩子早上背单词时,尽量不要开广播或音乐;孩子晚上写作业时,也尽量不要在他的周围玩电子设备;周末给孩子玩手机时规定时间等。 此外,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碎片化学习不等同于“与时间赛跑”,小杨老师发现,很多的学生,因为作业量的提高,他们也会自发的利用起零碎的时间,但在这些时间他们的主要安排就是赶作业,甚至是互相抄袭。 这是典型事倍功半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学习效率提高了,但对知识的掌握反而降低了。为了快速浏览,“快餐式学习”容易使孩子阅读知识变得肤浅。只注重到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长此以往,不利于养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奥地利学者马丁·林德纳做了一项实验表明,现代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但这20分钟恰好是碎片化学习的常规时间,如何在这20分钟内保持专注,沉下心来用心学是关键。 因此,碎片化学习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拥有沉浸感,减少学习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时候便需要家长出马,看到孩子走神、心不在焉的时候及时提醒他,就像前文小杨老师对李同学的采访中提到的,家庭教育对她的初中学习影响很大。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去帮助孩子减少学习的干扰。 碎片化学习,需要掌握这些技巧 那么,在未来学习里,该如何利用好零碎的时间,成为人们眼中的学霸高手呢?
最后需要提醒的一点,学习既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暴露问题的过程。因此,除了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平时专门抽出些时间进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理科的学习,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便捷的app或者自己整理错题本进行反思,文科类的学习则需要整理学科笔记,并进行阶段性回顾,查漏补缺。反思的过程可以有效避免碎片化学习造成的知识零散、琐碎,突破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如果你的孩子自律性较差,请帮助督促他完成这些任务,希望您的孩子在新的一年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学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