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

 lvlin6000 2021-05-16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阳气最盛的穴位之一,泻实攻邪要穴-至阳穴
至阳穴
至阳,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7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至阳穴位名称由来
至有极的含义。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当七椎之下,考督脉为阳经,背亦属阳,七乃阳数,三阳为极,因名至阳。

取穴方法


1.用体表标志取穴法。项后最高的椎骨为第七椎棘突,其下即大椎穴,从此向下七椎,即为第七胸椎棘突,该棘突下之凹陷
中,即为至阳穴。

2.简便取穴法。两肩胛下角的连线约过第七胸椎棘突下,于此下的凹陷中即可取至阳穴。
穴位功能
至阳穴是清解上焦、中焦湿热及热毒的要穴。有利胆退黄,止痛消痈功能。

妙用之处

1.本穴有清利肝胆湿热以止疼痛退黄疸之作用,可用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常与其他肝胆病治疗用穴配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如期门、日月、肝俞、胆俞、太冲、足临泣等。亦可用于胆道蛔虫症。

2.至阳穴位居胸阳之下缘,可泄胸膺部阳热之邪,故对急性乳腺炎有极佳的清热消痈作用。
是阳穴,为督脉阳气最盛的五穴之一,泻阳邪作用与大椎相似,
而至阳穴与五穴中其余三穴一一腰阳关、们门、百会以补阳气为主者然不同。若仔细推,
至阳穴与大椎穴同治实证,二者主治实热的性质及位置又有所不同,大椎所泻者为外感阳邪化热传里,发热恶热,一身尽热,病位较广泛;而至阳所得者为胸滑部热毒及肝胆湿热,属热邪内生。
近年有人对至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至阳穴主治乳腺炎及胆道蛔虫病,属经验效穴选穴法;治疗黄疸病,则属辨证选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