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湘南永兴方言 “城头”的音、形、义

 心物和 2021-05-17

王友轩

2021516日,星期天

.

在湘南永兴县城,老一辈居民把县城东正街那一带街坊叫做/séndèi/。那么,/séndèi/的汉字应该怎么写呢?探讨这个问题有什么语言学意义呢?在这儿,我仅能写一篇简短的博客文章,简略谈谈自己的初步想法,不拟用专业术语细细详说。这篇博文的读者设定为未接受过语言学专业训练的普通读者。

.

另外,新浪博客服务器似乎不支持部分拼音的声调符号。在本文中,如果某音节的声调符号不能显现,则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在拼音音节后写“1 ” 表示阴平(第一声),写“2”表示阳平(第二声),写“3”表示上声(第三声),写“4”表示去声(第四声)。如果新浪博客服务器能够显示调符,则直接使用调符,而不用数字代替。还需指出的是,永兴方言的声调不限于四种,此文暂不就这个话题做系统论述。

.

一、形与义的问题:

先来确定汉字的写法吧。我认为,/séndèi/的汉字应该写成“城头”。"城”指“城墙”,这是古义。“头”是永兴话“头下”(/dèihuo/)的缩写语,与普通话“里头”同义。

.

明朝期间,永兴县城是被丹霞岩城墙包围的,东西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分东门(武装部与汽车站一带),南门(南大桥一带)、北门(一中北面那一带)和西门(圩坪那一带)。小时候我还常听到街坊们以城门来定某处的位置,譬如“我家住在南门口呢。”这样,“城头”指的是这个城墙之内的街坊,即东正街和县正街所属的区域,以区别在清朝时期古城墙之外新开发的新区,即“楼下”(/léi-huò/),亦即当代人所说的西正街

.

二、音与调的问题:

现在来讨论语音问题。为何“城”在正宗永兴话中念/sén/,不念/chéng/呢? 为何“头”念/dèi/,不念/tóu/呢?

.

a在永兴话中的读音:

先分析“城”的读音。在古代的辞书(如《说文解字》)中,“成”的注音为“氏征切”,意思是,把“氏”(/shi/)的声母和韵母切分开,又把“征”(/zheng/)的声母和韵母切分开,取“氏”的声母/sh/,再取“征”的韵母/eng/和声调,即为此字的读音,亦即/sheng/,加当时“征”的声调。以此类推,以“成”为表音部首的字,其古音一律注音为“氏征切”。譬如,“盛”字是一个形声字,以“成”表音,它在当代普通话中仍然保留了“氏征切”,至今还是念/sheng/,可谓古音化石。

.

那么,老一辈的永兴人为何把“城”念为/sén/,而不念/shéng/呢?这是因为在永兴话中/s/与/sh/不分,前鼻化音/-n/和后鼻化音/-ng/也不分。

.

b在永兴话中的读音:

现在,我们来分析永兴方言“头”字的读音吧。先谈声母。为何“头”的声母听来像/d/而不是/t/呢?严格地说,在永兴方言中,“头”字的声母是一个不送气的/t/,像英语“study”和“stop”中的/t/,虽然听来像/d/,但实际上并非需要震动声带的浊音/d/。国际音标中/d/所标注的音是浊音,是要震动声带的。汉语拼音/d/不震动声带,是清音。汉语拼音中的/d/与/t/本来是同一个清音。拼音是给没有语言学专业基础的人士(包括儿童)使用的。为了简化符号,方便非专业人士的运用,就把不送气但不震动声带的清音“t”写成不送气但同时必须震动声带的浊音/d/。在汉语中/d/者,实为不送气的/t/也。

.

再谈韵母。为何永兴方言“头”字的韵母是/ei/而不是/ou/呢? 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有一论,上古汉语中没有双元音/ou/,现代汉语中的/ou/都是从上古汉语中的/ei/分化出来的。永兴话正好为这一论点提供例子, 譬如:

头发 děi-fū;

豆子 děi-zì;

楼下 léi-huò;

口水kèi-xǜ。

“头”、“豆”、“楼”和“口”在现代普通话中其韵母都是/ou/,而在永兴话中其韵母都是/ei/。 这些都是古汉语语音体系的化石。

.

(c) “在永兴话中的声调:

现在,我们来谈谈声调吧。为什么“城头”(/séndèi/)中的“头”(/dèi/)的声调是降调,而不像“头发”(/déifū/)中的“头”(/déi/)那样是升调呢?不回答这个问题,就难以解释为什么方言口语字séndèi的书写形式是“城头”。但是,要解答这个问题,则需要弄清汉语声调中的变调问题

.

“头”(/děi/)在永兴话中的基础声调是上声: /děi/。归纳起来,汉语上声字声调有三个特点

.

 

  • 其一,上声调有两截:一截为降调,一截为升调。上截起点调值不高,却是从上至下的降调。然而,虽是降调,由于起点调值不高,却不是真正的去声调。下截是从上截的终点向上升起,是升调。虽是升调,但因调值较低,也不是十足的阳平调子

  • 其二,上声字是要根据前、后字的声调而随缘化简:或者取正常上声的前截(低降调,但非去声调),或者取上声的后截(低升调,但非阳平调)。这是为了避免一个音节之内有先下后上的转折

  • 其三,其化简的变调规则是: 如果相连的音节是降,那么另一个音节则取升; 如果相连的字是升,另一个音节的声调则是降。这也是为了避免前后相连的声调重复而失去平仄节奏

.

方言“头”(/děi/)既然是上声字,因而也要变调。在'领头’(/lèndéi/)中,'头’(/děi/)的上声仅取上声的后半截(低升调): /déi/。在'城头’(/séndèi/)中,则取是上声的前半截 (低降调): /dèi/。

.

我们再看永兴话“弟弟”的声调。这个词是同一个字被重复一次,前者是中心词,后者是后缀词素。前一个“弟”和后一个“弟”的读音、声调是一样的,但是,其变调的方法不同。大家听,哪一个'弟’取上声的前一截,哪一个取后一截?这个词也证明了上声字要遵循变调规则

.

在现代普通话中,普通话中的“你”是上声字,单字念//。在具体的词组中,它的声调或许是上声的前半截,或许是后半截,如

 

  • 前半截:在“你试试”中,“你”读低降调

  • 后半截:在“你好”中,“你”读低升调

    .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城头”(/séndèi/)中的“头”(/dèi/)的声调是降调,而不是“头发”(/déifū/)中的“头”(/déi/)那样是升调了

.

三、研究方言的语言学意义:

方言不仅仅是区域性的语言变体,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资料库。古代汉字的音义在当代官方标准语言中消失了,往往在某个区域的方言中得到保留。因此,方言也是文化遗产,要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更应得到有心人的认真研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