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凤玲《美女西施与蓟县-东施古镇的传说》

 东方了了工作室 2021-05-17

赵凤玲《美女西施与蓟县-东施古镇的传说》


蓟县的西南方向有一处被称为“北方的小江南---鱼米之乡”的地方-----东施古镇。以前,这里方圆数里因地处低洼,十年九涝,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在州河上游修建水库;1976年,这里先后修建排水站,洪涝得到控制;1985年,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把这片洼区打造成了一片土质肥沃的鱼米之乡,其中“青甸大米”享誉京津唐承,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鱼米足,东施古”的说法。由民不聊生的洪涝灾区变成具有优质耕地3万余亩、畜牧业发达的农业重镇,这和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分不开,也和所有东施古人勤劳智慧分不开的。

“东施古”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四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其中,有沉鱼之容的西施居首。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汉族,今浙江诸暨苎萝村人,天生丽质、禀赋绝伦,因美貌超众经常惹来狂风浪蝶。楚越争霸前夕,西施与所有越国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边。

东施,与西施有着不相上下的绝色容颜,朱唇丰盈、双瞳翦水,那两潭凝碧的秋波足以让任何一个人迷醉其中。

东施与西施同年同月同日生,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两人惺惺相惜,引为知己。每日相约浣纱溪旁诉尽小女儿心事。

此时,越国虽称臣于吴国,但越王勾践却难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喂马偷生,只待时机东山再起。

这一日,越王与范蠡、文种等贤人于柴草之上谈及家国兴亡不禁心潮澎湃,“汝何曾忘却昔日跪降之辱?”

范蠡见越王初心不忘,很是感动,穷尽所能打听到吴王夫差淫而好色,便力荐在浣纱溪寻得的美人西施。

此时的西施已然不是当初那个浣纱女了,而是经过严格打造的一名集美貌与才技于一身的间谍。

关于受训,其实当初在浣纱溪旁,范蠡同时看到了东施和西施,如果说西施是一杯纯净无染干净透明的一弘清水,那么东施则是一杯令人闻之便醉的葡萄美酒,那醇香甘甜怎是一个美字了得。

范蠡为复国不惜鼓动莲花妙口,直把溪边的两位美人眸中荡起层层涟漪,闪出几许遐想。

眼前是一位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于一身的上晓天文、下识地理的满腹经纶的倜傥男儿,哪个女子不怀春,哪个男儿不多情。纵然是一杯清水也要荡起了波纹。西施只觉脸红耳热,有心示爱,又恐被小姐妹笑话,便强压那颗骚动的心佯装无视范蠡的存在。

东施与西施自幼长大,每天又相伴浣纱溪旁,熟悉对方比自己还清楚,她早已看出西施的心事。其实,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眼前分明就是上天给自己派来的白马王子,虽不是脚踩五彩祥云,却是俊逸非凡的人间精灵,怎奈范蠡只一个,舍范蠡而顾西施我所不愿,舍西施而要范蠡姐妹情尽。

西施含羞怯怯,东施默然不语,范蠡空有通天之能、入世之策,却钻不进两位美人的心里,不知道是不是刚才的一番治国伟世的鸿篇大论吓到两位美人了,她俩毕竟是个弱女子,要担负起复国离间重任何其容易。

范蠡眉心微蹙,心底轻叹,却不想激起西施心底最柔软之处,那只如意云簪摇随着她不经意的浣纱之力坠入溪中,惊慌之下,一双金莲滑进溪中,连带着一袭蓝语芊纱裙湿透,吓得鱼儿慌不择路,急急沉入水底,不再现身。

东施元神回复,却是有心无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范蠡虽是身负重任,但早已心湖荡漾,二位美人倾国倾城的容颜任是神人也会动心。若择其一,便会失了半分天下;若要左拥右抱又恐过于贪念了。范蠡在两难之境中摇摆不定之际,真是上天相助,西施不慎滑于水中,真乃天赐良机。范蠡伸手挽起水中那棵摇曳的清莲,一朵笑容绽放在眸中。

东施见此,只觉天地倏然一颤,一滴泪砰然而落,世事终究是有定数的,诚如眼前的缘份,也罢,成人之美也不枉我们之间的情分。

经过一番精雕细琢,那位如清水纯净的西施美人已然被打造成为国献身的华丽英气且带着一丝蛊惑及妖孽气息的迷惑男人的祸水。那翩跹的舞姿,婀娜的身材,举手投足间尽显掌中轻舞的美仑美奂,浅颦轻蹙的楚楚可怜,刎剑绝世的香消玉殒,玉体横陈的狐媚蛊惑。

对于西施去实施所谓的“雪辱大业”,东施虽有心帮忙,可范蠡却选中了西施,东施心下落寞,闲来便至浣纱溪旁,回忆成了生存下去的理由。一江春水减却了几分绿意,成却枝头的鹅黄新色。春风拂面,东施灵光乍现。

是夜,东施邀范蠡荡舟,表明心事。

范蠡望着那水灵眸中一丝的清透,砰然心动,“有汝如此,夫复何求!”回宫便着手安排。

宫中,乐曲悠扬,吴王留连春宵宫、肆意荡水青龙舟、痴迷欢宴馆娃阁、醉乐霓裳响屐舞。

公元前473年,吴王醉心享乐、穷兵黩武、民力凋敝,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杀。

彼时,一袭白衣的范蠡与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美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二人周游于蓟,见此处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禁不住慨叹连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地人杰地灵,好一处山水至优之地。便与西施安住于此,直至终老。

错失爱情,又痛失了友情的美人东施因西施的离去,终日郁郁寡欢,便恳求范蠡:甘愿换下西施去执行迷惑吴王的“美人计”。范蠡深受感动,答应日后定会不负于她。

有人说:忘记一段感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满身伤痕的东施很快在宫中找到了新的寄托---吴王夫差。此时的吴王,剑眉朗目、英气逼人、俊逸非凡,只一个华衣美服的翩翩转身,东施便化却了万千的戾气。

吴王夫差并不知眼前的美人已经被人调包,看到越王勾践每日恭敬驯服,放眼国内国泰民安,再看看眼前的一笑倾城的美人,便一心享受雕花大床,粉色罗帐,红烛轻摇的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春光,直到越王杀到宫中,持剑抵到咽喉才大势已去。

东施圆满完成任务,却再次落得形单影只,她恨只恨时不待我,我又如何?失望、失落、失意地她便持三尺白绫追随吴王去了。

后来,西施与范蠡在自己的住所旁边为东施修建了一处祭坛,且每每前来拜祭以表情分。天地似有感知这对姐妹情深,每逢西施前来祭拜东施天空便洒下清沥细雨,有了细雨的滋润,这里雨水充足、粮田优质、鱼虾盛产。很快,富贵的地域吸引来大批百姓前来聚集。渐渐地,这里形成了两个村子,人们把西施住的村子叫西施村,东施的祭坛所在称为东施村。不过,相比西施村,因人们感念东施的所为而聚集了更多的人,从而发展的也比西施村要快速。

传说遗民间,香魂依旧在。因年代久远,人们在称呼两个村子时便在前面加了一个“古”字,如此,便有了 “西施古村”和“东施古村”。

随着社会发展,这里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大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东施古村已经发展成为镇政府所在地。东施—古镇距蓟县城区26公里,地处京津塘中心地带,距天津市区85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地处京津塘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东距津围公路3公里,距津蓟高速公路仓桑公路出口仅0.5公里。仓桑公路、一线穿公路横贯东西。镇区内镇村公路四通八达,总里程达30公里,镇域面积27.96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人口1.6万。优越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使东施古镇成为蓟县最重要渔、肉、蛋、菜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经济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地域优势,现如今境内的特色生态养殖和蔬菜种植发展得风生水起,已成为县级生态基地。

如今,宜居、宜游、宜商的东施—古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俗的目光和驻足,发展中的东施--古镇欢迎你。(2016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