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止语斋 2021-05-17

赵孟頫在《松雪斋书论》中论述比较多的是关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笔法的阐述。在赵孟顯看来,学书最重要的是“悉知其用笔之意”,所以他提出了著名的论断:“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已。”这应该说是赵孟頫书论的核心。

图片

所谓“用笔”指笔法,并且其主要设定于魏晋时期的笔法,“结字” 主要指字势、间架结构,两者的关系是笔法为体,结字为用,笔法为核心故“千古不易”,结字为表象可“因时相传”。赵氏在用笔和结字的二者之间,作了层次上的划分,他认为笔法重于结字, 而且这二者的关系在书法中是最根本的。赵孟頫之所以将用笔提到这么高的位置,究其原因在于对宋人忽略笔法和古法的反叛,书学理论上,赵孟頫主张取法晋韵,避俗趋雅。

“用笔千古不易”的提出正是矫正时弊之举。尽管后人可以认为赵孟頫因其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的书法立场是以矫宋人之失为基点,认为赵孟類的书法风格是以复古为基调,似乎他的观点只适合他的亲身实践,但是赵孟頫在恢复魏晋古法的同时,严肃地思考了书法的本质属性,提出了极有理论深度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图片

关于赵氏的这一理论后人还有更深层面的理解, 清代周星莲说:“ 有驳赵文敏笔法不易之说....余窃笑其翻案之谬。盖赵文敏为有元一代大家,岂有道外之语? 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集贤所说,只是浑而举之。古人于此等处不落言诠。余曾得斯者,不惮反复言之,亦仅能形容及此。会心人定当首肯,若以形述求之,何异痴人说梦。”周氏之所辩,将“千古不易”之用笔,解释为“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其实所谓笔之肌理实言用笔之基本规律,“肌理'之于“面目”,犹如“本质'与“现象”的对应,用笔是作为书法的规律法则,是永远不可替代的,可谓用心良苦。肌理之说,虽差强人意,未有中的,但亦不远。赵孟類的“用笔千古不易”说是有其用意的,他旨在恢复曾遭遇到唐之冲击,又继宋人冲击的晋人笔法,“用笔千古不易” 正是赵孟頫打出的力追晋人的一面旗帜。

图片

另外,在赵氏的理论中还特别关注天赋的重要性。如“右军字势古法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天然即天赋,“法” 可以后天求之,而气前来自各人的天性,同时天明与人力是井举的。“东坡诗云: “天下儿人学杜南, 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 (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但是没有后天的努力,天赋也就无从谈起。

赵孟頫是影响元代书坛的最重量级人物,他的书法论调以及书法作品风格至今对书坛有重要的影响。他复古推崇古法,追寻魏晋气韵,对整个元代书法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虽然元之后至今,很多人对赵孟頫的褒贬不一,但是仍然无法抹杀他对书法的一些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