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必修“六然”“四看”

 谨身节用华 2021-05-17

明末清初有个著名的思想家叫王夫之,他也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一些很有哲理的养生说法,其实,不仅是养生,更重要的是养心。养心才能养生,这就是哲理。王夫之提出了“六然,四看。”“六然”是什么呢?就是“超然,蔼然,澄然,断然,淡然,泰然”。

第一、自处超然。自处就是自己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应该怎样来对待自己呢?那就是要超然。也就是说要达观,要豁然。要不被外物所主宰,不被功名利禄所累赘。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轻则失根,燥则失君。”很多人是这样解释的,意思是:为人处事应该稳重而沉静。稳重是轻浮的根,沉静是浮燥的主。虽然有华美的居所,但是我能安处其中而超然于物外。行为处事轻率鲁莽,则会丧失立足的根本。轻浮烦澡,自已就做不了自已的主宰。这也没什么不对,但是,学国学最终还是要联系实际的,因此,我对“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现代解释是:人已退休,人的精神可以不依赖外物而获得,不为功名利禄等外物所累心,正如韩非所说“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虽有荣观而身处自然而然的超然之中,则不违背人性。

第二,处人蔼然。处人是对待别人,就是说对待别人要和气,要与人为善。孔子在“君子九思”中说:“色思温”,就是你面对他人的时候,要想想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否温和。子贡经过自己的观察,看到了老师孔子具备“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这就是学生眼中的孔子的道德形象。正因为孔子有这些美德才获得了敬重和信任。温,是温和,朱熹注为和厚,也就是温和敦厚,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使人感觉和蔼可亲,而乐于接近;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品德。

第三、无事澄然。没有事情的时候要澄然,澄是非常清澈、非常宁静的意思。澄然就是宁静,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此,做人要有“澄然太空,秉心惟一”的宁静和清澈。

第四、处事断然。处事要有决断,不能优柔寡断、犹犹豫豫。在与人交往的各种关系中,在处理职场上各种事物上,尤其在临机处置上,更需要断然的态度,果断的措施,毅然的决心。还是老百姓说的明白:“当断不断,必有后患”。

第五、得意淡然。人在得意的时候要淡然,不居功自傲,不忘乎所以,不自夸骄纵。在现代可以引申为追求精神享受,避离世俗物欲的心态。尤其是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大的时候,更要强化对心灵的宁静、恬淡的追求,正如老子所说:““恬惔为上,胜而不美”。所以,淡然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句话:看淡世俗物欲,追求精神充实,就可以拥有充满意义的人生。

第六、失意泰然。失意的时候要泰然处之,别把它看得那么重。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这是苏洵说的,意思是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脸色不变,麋鹿突然出现在身边但眼睛不眨。要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要遇事不慌,沉着镇静。要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下面,我们来说说“四看”:第一、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对,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看你能不能勇敢地担当起来。第二、逆境顺境看襟怀。无论你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要看你的胸襟够不够豁达,能不能承受得起。第三、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恼怒的事,就要看你的涵养,能不能宠辱不惊。第四、群行群止看识见。碰到去留的问题,就要看你的识见,看你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该去则去,该留则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