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间音乐”的恐怖感,到底挑逗了哪根神经?

 印客美学 2021-05-17


大家是否属于那种看恐怖文字和漫画没问题,但却绝对没有勇气一个人看恐怖电影的类型呢?
 
对此一个常见的观点是,电影中展现给我们的是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很有代入感,而看书或者漫画需要自己想象,因此恐怖的氛围要差很多。
 
《迷魂记》
 
但是,你害怕的仅仅是那些真实的视觉效果吗?

小印在此必须提醒一下,你一直忽视的恐怖影视中的音乐也许才是把你吓坏的最大元凶。
 
今天小印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恐怖悬疑电影中的“阴间”音乐。
 



音乐的“阴间感”到底从何而来?
 
如果你翻出某部恐怖电影的配乐原声试听,相信一定会感觉头皮发麻,心跳加快。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画面传递的真实感的加成,这些音乐本身就已经十分“阴间”。

电影《美国精神病人》
 
那么这些音乐的“阴间感”从何而来呢?
 
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高等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我们首先看一下音乐元素。

 
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大调和小调,大调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比如我们熟知的Do、Re、Mi、Fa、Sol、La、Si就是C大调。而“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结构则被称为自然小调。
 
所以说,相对于大调,小调的音程(音高间的距离)较短,有更高的紧张度,容易传递出消极情绪,而恐怖电影的音乐常常是用小调写的。

电影《僵尸新娘》
 
按照和弦和旋律的悦耳程度,在音乐学中有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的分类,纯一和纯八度就属于极完全协和。
 
而恐怖音乐中经常会用到的三全音(AKA魔鬼音程)就属于不协和音程。三全音是由三个全音或者六个半音组成。

©Igor Zhukov

毕达哥斯拉认为(没错,就是那位古希腊数学家),两个音振动的频率比例越简单,那么听觉感受就越协和。

也就是说,频率比例越接近整数比,听觉感受就越协和。
 
纯八度的频率比为1:2,而三全音的频率比约为12:17,这样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差别。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其中的奥秘不仅来自于数理逻辑,还应该考虑这种认知形成的文化影响,在此我们不做过多讨论。

《爱,死亡,机器》

 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我们的听觉感受会触发其他感官。
 
你在听音乐时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某个画面呢?

比如说,在听到德彪西的月光时,会沉浸于地上那洒落的皎白月光里。
 
而在观看恐怖类电影时,某些配乐却会让你感到浑身难受,仿佛看到一个怪物的影子。
 
《闪灵》
 
根据科学研究,这种联觉现象是因为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造成的,一种感官接受的刺激会影响另一种感觉,于是我们会“听”到画面、“听”到味道,“听”到触感。
 
因为联觉的存在,我们在听到恐怖电影的音乐时,视觉、触觉和嗅觉等也会有所感应,多种感官的同时作用会带给我们更强的心理感受。

《风声》

所以,利用人体对不同音乐元素的反应和感官间的联觉,作曲家们就能用音乐支配我们内心的恐惧,放大我们对非日常剧情的敏感度。
 



制造恐怖感常用哪些手法? 

最常见的方法是提高音量,即Cresdendo(声音渐强)。
 

当我们已经进入到电影中的紧张气氛里时,突然提高的音量会让人心率提高,呼吸加快。

这就像坐过山车,电影中突然增大的音量,就是过山车出发的信号,除非音乐减弱停止,否则我们就只能一直被困在恐怖剧情里,无法离开。
 
《怪奇物语》
 
另外,作曲家还可以通过改变音乐的节奏,塑造场景,营造气氛,把控观众的情绪。

比如说驱魔人的这一段音乐,伴随着音乐节奏的逐渐加快,我们的心率也随之提高,内心也跟着紧张起来,进入到电影的恐怖氛围中去。


经典悬疑片《惊魂记》的浴室杀人片段也没有使用弱音器。


不同乐器在各自的高音区以非常强的力度由高到低交替演奏,用音乐制造出“惊悚的尖叫感”,让我们深陷女主人公被害时的巨大惊恐中。

 
此外,不和谐的旋律和节奏也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三全音、小调,减和弦这些都是恐怖音乐作曲中常用到的。


《大白鲨》主题曲中重复使用的E-F小二度,就像电报一样预示着某种危险的靠近,唤起了我们内心的惊恐。
 
 
恐怖悬疑电影配乐还会使用制造陌生感的手法。
 
配合剧情,某些熟悉的音乐会被赋予特殊的含义,让我们对自己的既有认知产生陌生感,而陌生感会带来恐惧。
 
恐怖悬疑电影大量使用古典乐,不管是巴赫还是肖邦的曲子,在电影中经过艺术处理后,都“变了味儿”。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一边听着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一边杀人分食,不得不说,这种“反差萌”可真是变态呀。

 
再举个例子,还记得《隐秘的角落》里的那首小白船吗?它本来是一首朝鲜童谣,但在剧中每次响起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心理暗示:又有人要领便当了。
 
童谣既和片中几位少年角色的形象相符,象征着孩子们的纯真,又带着某种死亡的预示感,这种对比加深了戏剧冲突。
 

音乐制作人还会将各种声音混响,制造出特殊的声音。
 
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内心对未知事物的抗拒心理,主要选取我们已知的声音进行再加工。
 
比如《侏罗纪公园》中霸王龙的声音。
 

它实际上是混杂了7、8种动物的声音制造出的,这其中包括大象、狮子等巨大、危险的动物,就是为了给我们以能够具体联想的空间,从而有作用于潜意识。
 



“阴间”音乐还有专属乐器?
 
没错,确实存在几种声音诡异,经常为恐怖电影“献声”的乐器。
 
第一个要说的是水琴,它应该是最出名的“恐怖乐器”。
 
 
水琴圆柱形的手柄四周装有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黄铜标尺,内有一个装水的不锈钢共振碗。
 
用鼓槌敲击或者琴弓拉奏,碗内的水会跟碗体产生共鸣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在演奏时举起水琴,旋转隔板上的水,可以使音色扭曲,发出奇怪的前回音(pre-echoes)。
 
 
水琴发出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声音据说很像座头鲸的叫声,这种声音能够唤起人们对于死亡和危险的恐惧。
 
这种特殊声音让水琴在电影配乐中大放光彩,《异形》、《卧虎藏龙》和《黑客帝国》中都有使用过它。

《异形》
 
另一个乐器名字叫做Apprehension Engine,外表和现有的乐器相差甚大,看起来就是一个盒子,设计者的初衷就是用它制造令人难受的声音。
 

Apprehension Engine是由一串弓形的金属标尺,弹簧、金属杆以及其他一些机器部件组成,能够发出幽灵般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音调。

黑暗乐器Blaster Beam也是恐怖电影的宠儿,它在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中出道。


Blaster Beam由12英尺的金属梁组成,这上面缠有绷紧的线圈,并连接在电子吉他拾音器上。
 

总的说来,以上几种乐器只是在制造某种“不和谐”的音调,算是无调性声音,更加接近于噪音。
 
虽然音乐审美倾向因人而异,不过人们对于噪音都会感到难以接受。
 
这些乐器发出的的声音处于噪音和和谐音调的中间地带,自然就唤起了大家内心的陌生恐惧感。
 
而现代音乐则大量使用合成器。

汉斯·季默工作室中满墙的合成器
 
改变音色音调、调整速度、叠加和剪辑音乐、制作失真效果……虽然手段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让观众害怕。

只要我们还仍然愿意挑战“吓人”和“细思极恐””主题的作品,那么就可以尽情期待各位大师们的下一首“阴间主题曲”。
 
《美国恐怖故事》

参考文献:
 
  1. 恐怖电影中的声音造型研究,王芸芸

  2. 电影中悬念的声音设计方法,张宴硕

  3. 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身体问题,殷珺



【好消息!小印开水彩课啦!】

小印带着专业系统的水彩课来啦!
60节课程仅售299,还赠送全套画材
VIP直播课只有15个名额哦!
老师耐心友好、专业过硬
还有更多线下活动等你来解锁!


【如何获取】
关注印客美学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