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秋。裴迪:著名山水诗人,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王缙、杜甫等诗人有交往。上元年间曾任职蜀州。王侍郎:王维弟王缙。上元元年王缙外任蜀州刺史(朝衔为某部侍郎)。王缙任蜀州刺史,史书未载,唯见王维《责躬荐弟表》。【《责躬荐弟表》(王维):“臣弟蜀州刺史缙,太原五年抚养百姓。……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赐弟散职,令在朝廷。”】(乾元二年李岘为蜀州刺史。上元二年高适为蜀州刺史。王缙任蜀州刺史在李岘与高适之间,不足一年。)《旧唐书-王缙传》:“王缙,字夏卿,河中人也。少好学,与兄维早以文翰著名。……禄山之乱,选为太原少尹,与李光弼同守太原,功效谋略,众所推先,加宪部侍郎,兼本官。……寻入拜国子祭酒。”新津寺:蜀州新津县一寺庙。《元和郡县图志》卷31:“蜀州,唐安。……东北至彭州一百二十里。……新津县,望。西北至州八十里。”裴迪写《登新津寺寄王侍郎》,杜甫以此诗和之。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杜甫) 题注:王时牧蜀 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何限:《桃叶歌》(晋-王献之):“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宿晋昌亭闻惊禽》(唐-李商隐):“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 风物:风光景物。《游斜川》(东晋-陶潜):“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高斋闲望言怀》(唐-张九龄):“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老夫:杜甫自指。杜甫或比裴迪大。【裴迪有《青龙寺昙(tán)壁上人院集》,王维也有《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裴迪称昙壁上人为“吾师”,而王维称之为兄。裴迪似比王维年轻一辈。王维与裴迪为忘年交。参考:据《裴回墓志》,裴迪长兄裴回,生于神龙元年(705),五弟裴适生于开元十年(722)。】 贪佛:求佛。《种麦》(宋-陆游):“垦地播宿麦,饭牛临野池。未能贪佛日,正恐失农时。”《新唐书-王缙传》:“缙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 【大意】山上树木多,倚树受啥限?听君吟诗时,正值秋叶黄。蝉声集于古寺,鸟影飞度寒塘。看到这些景物游子在悲伤;登临古寺时还在想念王侍郎。老夫俺今天潜心求佛,今晚就随意宿于僧房。 【诗意串述】这是一首和诗,因裴迪原诗失传,背景不清,较难理解。首联似乎在转述原诗。裴迪诗或提到“倚山木”和“秋叶黄”。意思可能是自己在蜀州所“倚”的王侍郎将来是要走的,而自己像秋天的黄叶。杜甫回答“何限”。山上树木无数,何必限自己一定要倚一棵树呢?次联写新津寺秋景。秋蝉鸣叫集古寺,林鸟飞翔渡寒塘。鸟儿能飞走,蝉声仍在古寺鸣响。(写景。但亦话中有话。)三联写裴迪。登临古寺想到王侍郎,看到秋景引发游子悲伤。裴迪诗或许把游子比“秋叶黄”。末联写自己。你看俺现在多萧洒:今天是“老夫贪佛日”,今晚俺就“随意宿僧房。” 【参考文献】潘良炽、刘孔伏《裴迪与王维交游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04) |
|
来自: 小河西 > 《杜诗解读(卷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