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星还在闪

 生命的探讨 2021-05-17

       既然已经经历了春的丽,夏的烈,秋的收获还没开始,就已经等来了冬的考验。这是一个必然的路径,这路径的风景荒凉得可怜。看上去英姿飒爽、枝繁叶茂的树啊,叶子掉光了,果子也在掉,连树皮都在掉,掉得整棵树秃零零的,没了生气。连过路的小鸟都懒得答理,如若无物般地飞去。

        枯树在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却不能呼唤,无法呐喊。就这么忍受着,等待温暖的春天。可是啊,这冬天才刚刚开始,即使偶尔的阳光,也被笼罩在了迷雾之中,不得所踪。寒风剥蚀着树的勇气,一点一点地消磨,叶子没了,果子没了,还好还有树根。有了这根,似乎就有了坚持的理由,有了坚持的力量。

        寒风还在继续,已经与阳光一切挤干了泥土的水分。根紧紧地依恋着泥土,却对寒风的剥蚀无能为力。那些飞逝的灰尘,就是泥土的另一种面目。连那些已经被刨出来的根都开始与寒风一起起舞,甚至随着泥土飞逝。

        树在坚持,因为它依旧相信着根。根在土里,枝在风中。一个明亮,一个黑暗,却紧紧地相连着。追逐着那可能给予温暖的光亮,不管是月亮还是太阳。只是啊,它们总是那么特立独行,一个在夜晚,一个在白天。一个的光带有温度,一个总是那么冷冰冰。树不明白究理,只是在坚持,坚持。坚持守候在白天和黑夜。

       树不知道去计较,一天究竟是长还是短。忘记时一天很短,坚守时一天也长,有24小时,有1440分钟,有86400。要走过的,还有多少个这样的一天。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维度。丑陋的在向丑陋加速度,美丽的在向美丽前进着。就这么抛物线的两端,一个正在向左,一个正

       在这慌乱惆怅,朋友推荐的一篇文章,一位坚强的姑娘文章似乎童话,似乎寓言,也似乎是一首叙事但我在其中却读出另一种感情似乎看到了别人的升华自己的颓废,也看到了什么是平淡与幸福

      于是想想,还是分享一下这位名叫“冉冉”写的文章:

星星还在闪

  月光淡淡的,星星很多,这个小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温柔。灯光很少,人影也稀疏。八点后,各家晚饭已经结束,炊烟随日落的昏黄而去。此时,老人们在院子里唠着家常,七八岁的孩童不厌其烦的玩着捉迷藏。有这样一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会藏在黑夜的影子里,那是几瓦的灯泡找不到的地方,在完整的黑色庇护下,孩子赢得了胜利,可没那么幸运的孩子,不小心被月亮出卖了,便站在那若隐若现的光里嘟囔着嘴。这是我曾经的画面。时光飞速而去,外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这里依旧缓缓地走着。这是我的记忆,而在奶奶的记忆里,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只是看见它一如既往的少,只留下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孩童。这个贵州深处的小乡村,朴实,充满了烟火气息。 

   一个女孩和她的家乡,有一个很长的故事,上演了十八年。 

   站在时间无涯的洪流里,我悄悄转身,见亭亭玉立的少女正换上孩童的面庞,我喊她的名字,回响空空荡荡。

    我见她走进教室,我听见教室里老师们扯着嗓子说,你们要离开这个被山包裹的小地方,去外面的大世界,我见她歪着脑袋充满了疑惑,外面,在哪儿呢?我见她安静的走在家与学校的路上,奇思妙想唯有草木共鸣。我看见,那一天乌云密布,愁云惨淡,太阳却在傍晚时分露了脸,晚霞漫天。她终于走了,去到了老师与家人们口口声声宣扬的那个大一点的天地。 

  可是我看见她在那个大世界里生活得并不开心。我听见,她一次又一次的在心里埋怨,简陋的乡村,粗鲁的人们,毫无意义的日复一日。像天使降落人间,迷失在陌生的繁华里,天使见人间的人类活得自由又狂放,不禁怀疑自己是否来自地狱,天使落泪了。她抬头望天,只是一片漆黑,星星与月亮不知所踪。泪汹涌而出。

我知道,她也只是突然没了勇气,曾想一意孤行单枪匹马闯荡世界,可在喧闹的城市里,绚烂的霓虹灯迷了眼,前路模糊一片。梦想曾经那么伟大又耀眼,似乎已渐渐遗忘。好像时间静止了,她感觉不到周围人的存在,连空气也不再流动,只剩下窒息。她在这个曾经心心念念的大世界里无所适从,只得逃进抑郁的牢笼。

  此时我也以为,就这样了,故事的最后,别人都成了传说,而她是那个让人唏嘘的存在。我见她脸庞上的两行泪迹再未干过,我想让她把一切遗忘。“振作起来”,我的声音仿佛来自地狱,她面无表情,不予置会。 

  幸好啊,人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她被家人带回了家。“家”?心中千言万语,到笔尖,也只是踌躇,原来很多时候,文字也无能为力。 

  她重新与奶奶生活,仿佛回到过去,她陪着奶奶下田,坐在田垄上,端详着不断弯腰的奶奶。环顾四周的山,面前的鸟儿叫着,飞落在灌丛与矮木间。它们应该很幸福吧?毕竟没有人类复杂的纠结。他们会遗憾吗?毕竟,活着的人也曾绽放过最真的笑容。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曾经无数次的询问,如今万万没想到,它脱离了那些宏大的成就和美丽的情感,只是这样片刻的安心。 

  她又看着奶奶干活,尽管她的父母已经多次劝奶奶放弃这些农活,奶奶却一意孤行,用七十岁的执拗点缀生命的最后篇章。仔细想想,一个人干了一辈子的活,哪能说放弃就放弃了呢。奶奶说,你们赚钱花钱来去如流水,哪像田间的耕耘,安心,踏实。 

  我看见,她露出了羞愧的表情,乡村不是简陋,这是大自然最纯真的模样啊!人类文明起源于此,而外面的城市像极了如今化妆的人们,精致美丽。我们不能否定每一个存在,而乡村的美永远耐人寻味。至于乡村的人,只用“粗鲁”一词来形容实在太不该了,她不小心被那一套所谓的城市标准给洗了脑。像奶奶的纯朴,像乡民的热情,已经是这世上最难得的品质。我知道,她很难过,后悔现在才看见她所拥有的是上天别样的馈赠。她回家的路上碰见一只狗,一直跟在她身后嗅着地面,她蹲下身,轻声对小狗说:你知道吗?在这儿你被唤作畜牲,可在外面有很多你的同类,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宠物,可你不用伤心,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你比它们自由多了,你们看到的风景不同,却是一样的美。 

  她想起小时候的夏天,蚊子嗡嗡叫个不停,她和奶奶在楼顶把无数个玉米棒剥成无数颗玉米籽,她一直抱怨着:这什么时候能完呀。奶奶会耐心的说:快了快了,你想,到时候这玉米籽能做成玉米酒,也能炒来当菜,还能碾成粉和着面做玉米糊,好吃的很!她也就安静了下来。她剥得手疼时,总会停下来,仰起头望夜空,繁星满天,月亮很美。她喜欢幻想,无论多么天方夜谭,她也想见识一下。所以,故乡的每颗星,都闪耀着她年少时的梦。 

  她坐在摩托车后座,穿行在黑夜里,迎面的风很舒服,她抬头望见夜空,美的惊心动魄。大的,小的,亮的,暗的星布满那块黑色屏障。好像很久没有这样的视觉体验了,究竟是星星少了,还是人们抬头仰望的次数少了?摩托车行使过曾经走过的路,从泥泞到沥青,从幼稚到如今百般感慨。回去的路上,她遇见一个小女孩,规规矩矩的坐在路边的小板凳上,肉肉的小手托着小脸儿,脑袋仰起四十五度,望着天,纯真的眼睛在乱蓬蓬的头发帘儿下一闪一闪,真好!

   终于,她终于又看见了家乡的月亮,星星。

   我见她走出抑郁的牢笼,与我握手言和。她重新整装,她又要走了,不过和上次那个晚霞漫天的傍晚不一样,这次她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她明白,无论如何她是离不开这里的。坐上远行的车,环绕家乡的那条河很凉,能让她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理性;家乡的山很高,她在无所事事时总会去爬几座,幻想在攀登人生的峰,每一步都无比踏实。我在她的行囊里留下一句祝福:愿你终能学会自处,如何处于天地间,如何处于群体间,如何处于自己孤身一人时。

   女孩与家乡的故事,就这么走向永远。

   在这里长大,见惯了琐碎的矛盾冲突,也见惯了无聊的平常生活。很多人主动走了,去追寻外面的荣华。很多人被迫走了,为着能给予家人更好的生活。可是,走不了的,故乡的山,水,泥土,人,那是我们生命的来处。

   世界很大,我们极其渺小,在浩瀚的宇宙里,这个来自贵州的小乡村,沿河而立,小得需要用很多很多倍的放大模式才能看见。它的名字已经不重要了,我的名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在给它所孕育的儿女勇气去闯荡世界;重要的是,月亮还在,星星还在闪,远去的人儿一定会回来的。

冉冉(冉嘉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