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封锁的老人们

 生命的探讨 2021-05-17

在一则报道,说的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因为小区道路商店宾馆都采取了实名制认证,进行了封锁,以至于曾经的逃犯无处可逃,有一些被抓获,有一些不得不去自首。从湖北武汉去外地的武汉人,在一两天之内就搞清楚了谁谁谁在哪里,身份证号、电话、住址都清清楚楚,方便了防疫部门的及时隔离。这些消息无不彰显出大数据的强大。

还有一则报道,说的是一位老人到城里来贩卖山货。生意很好,卖的人很多,但老人愁容满面胸前挂了一张二维码纸片许多的购买者在取得山货后直接扫一扫二维码就走了,老人甚至连是否真的支付都不知道临近下午老人恳求购买者能不能给他一点现金,他好去买一点东西吃因为二维码上的收款是他的儿子媳妇的手机老人只有一部老人机。人们通过二维码支付的钱已经不是老人的钱,卖了一早上,连饭钱都收不足我们不去猜那儿子媳妇会不会把老人的钱给老人,只是肯定老人不可能有手机银行,不可能享受电子交易带来的方便。

于是我在想,今天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给那些跟不上发展脚步的老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毕竟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中有不少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鼓捣不了那些“现代玩意儿”。就算是城里人那些有文化的,许多的老人因为年岁高了,耳朵不好,眼睛不好手里把持着老人机,靠这一现代工具与远方打工的亲人保持着联系。老人机的特点就是声音大字体大,不用太多的技巧,能发短信,能打电话,也不需要太多的其它功能,当然也不需要花钱。但这老人机还有一个特点,就使用什么微信支付宝等等工具,当然也就没有扫一扫这些功能。

如今出行不管是机场车站地铁、学校,甚至是商店医院等公共场所没有扫一扫功能的老人机根本过不了健康”、“行程码”这些关口。我就曾亲眼看到过一对老年人因为只有一部手机,而在机场扫健康码时犯了难,不扫码根本过不了第一关,而可以用身份证登记的关却在机场里面,急得两位老人满头大汗。在有些地方设置的只有自动收费,你即使拿着钱,却没办法与机器交易我本人就曾经遇到只有自动交费停车场,没有人工收费,一位老人开着他的代步车在停车场的出口处急得团团转,因为他既没有支付宝,也没有微信等支付工具,根本就出不了停车场,只能把钱交给后面车辆的车主,车主帮他扫码,以至于逃出停车场我想这位老人可能再也没有胆量再进入这样的停车场。

有人说,老人们也应该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潮流。我自己的父亲我也他们使用微信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只是学会了每天跟子女们通一下视频,聊几句天,是因为对亲人思念的力量逼着他们去学习。对于扫码、抢红包那些“复杂”的东西他们也不会,尽管只要学会就可能会来钱。更不用说那些复杂的认证,我想,可能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多兴趣。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与其说让他们很尴尬的去学习,还不如把自己关在家里,哪里也不去免得给孩子们添麻烦曾经老人们的自由行,现在已经没有给他们留下自由的机会。他们被封锁了,封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角落里。他们只能等待,等待时间去消灭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

孩子们虽然也有尴尬的时候,但他们毕竟年轻,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曾记得十多年前最“潮”的话题是孩子们如何远离网络、远离手机,今天的孩子们还能离开这两样东西吗?不能!因为他们的许多功课与任务都要靠网络或手机来完成,试问哪位家长手机上没有几个APP?但是老人们,他们与孩子们的能力正好相反,孩子们在增长能力,而老人们正在失去能力。

不敢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有老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还有多少的先进科技让现在的年轻人老去以后一样的寸步难行。

盲人有盲道,过斑马线时红绿灯会发出提示音。残疾人有残疾人通道,解决他们在上下楼梯时的不方便。在一些大学里,甚至在女厕所都设置了立便器,充分考虑了女生们的权利。尊重社会的每一分子,不管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考虑他们的特殊原因,给予更多的关爱,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也必要给老人们留下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依旧能够过着习惯了的慢生活,不用担忧被拒绝在公共场所的外面。

给老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是社会的责任。自私地想,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而且能自然老去,就是人生的幸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