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夫沙龙】今天还要不要培养“放下书包就去放牛”的孩子?

 昵称54242610 2021-05-17

读者来函


日,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笔者不禁想起儿时的情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就去放牛、割草、挑水、生火和做饭。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去10多里之外的大队林场摘茶叶,农忙时节去老师家里帮忙割稻子、拾棉花等。这些劳动实践是一份重要的农村记忆,了解了农村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体验了劳动的艰苦与价值,理解了父母的付出与不易。
查君书
凡夫点评
牛”这个词过去常常与“娃”相配套,可如今去农村还能见到“放牛娃”吗?
在尚未解决温饱的年代,因为生活所迫,家庭劳动教育往往是不自觉形成的。毛泽东时代显然意识到落后的生产力需要培养更多劳动者,所以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写进了党的教育方针:“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教育愈加重视,但似乎也出现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偏差,“德智体美劳”中的“劳”被严重淡化。学校和家庭教育都在努力培养孩子爱学习,至于爱不爱劳动,并不太在意。久而久之,造成很多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一个“放下书包就去放牛”的孩子,长大以后多半不会“遇到困难就放摊”,因为他们最懂劳作之苦、攻坚之难、实践之奇、丰收之乐、自然之美。
劳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尊重规律的品质。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如今在一些古村落依然保存有"耕读传家"的旧匾,说明我们的祖辈早已明白劳动与读书相结合是多么重要。作为后辈的我们,难道不有责任将这样的祖训传承下去吗?

芜湖媒体凡夫

评天下事

写身边人

看名人景

抒凡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