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观察了多对国外夫妻,最后发现这种女性更容易拥有幸福的人生

 谢耳朵馆长 2021-05-18

婚姻是一门艺术,男人是女人的创造者,女人是男人的雕刻家,双方共同经营一家艺术场馆,美好而惊艳。我观察了多对国外夫妻,最后发现有一种女性更容易拥有幸福的人生。

【婚姻中的女人】

作为雕刻家的女人,喜欢为男人修正边幅,打理他的日常,并在家庭中占据并饰演着奉献者、关爱者、大度包容者的角色。女人热爱这一角色,因为一直都蕴藏在男人内心深处的孩童般的心思,是自男孩离开母亲之后从未断绝,遇见自己之后又迅速升温并转移过来的,天性。所以,女人尤为享受男人趴在她的胸口,松软地握住她的手,静静听她心跳的时刻。这一时刻,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或是深夜忽然而至,都是女人与男人之间最惬意的时候。

【婚姻中的男人】

作为女人创作者的男人,五湖四海都在眼里,头脑中也有整个世界。然而生命中更多的时间,男人都乐于以欣赏自己作品的眼光和心态,坚守在女人身边。男人觉得,倘若没有参与到一个女人的生命里,那么无论如何热爱对方,都仅仅是皮囊上的满足与借助。如果仅得其美丽的皮囊,那么这种生活一早就会厌倦至极。男人庆幸地想,关于女人他懂得不多,却抓住了最关键的一样。欣赏她最真实的一面,窃喜她真实的一面与他完全契合——她喜欢用母亲般的柔情与温和,抚慰他的疲惫;也喜欢以了然于心的眼神,嘴角带着笑意的,听他讲事实见闻一如小时候母亲听自己讲故事时候的神情。

当他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时,他喜欢她像小猫一样跳进、躺倒在他的怀里,两个人都被笼罩在温和橘黄的光线里,而外面是黑夜。四目相对,看见彼此眼中闪烁着的星辰大海……

男女婚姻最好的样子:独立自我,相向而行生活是生活,是两个人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与经历。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的生活,决定共度余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分彼此,也不该分你我。那些以“你我”之名的融洽融合过程,越短越好,越少越好。因为,艺术化的婚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达到一种让彼此都感受到惬意、优雅、深感慰藉以及蓬勃生命力的美好境界。

并非不是人间烟火,而是在烟雾缭绕中望见对方投身于其中的,建设者的身影,深情倾泻而出,一如五彩斑斓的颜料从盒管中喷溅而出,关于婚姻的画作里,男人与女人皆成像其间,成其角色,并非谁是谁的附属,谁为谁而存在。在毕加索的一生中,那个唯一与他离婚的女人,成为他记忆里最深切的痛——带走了两个孩子,并独自抚养孩子们的弗朗索娃·季洛如今已经100岁高龄。

那个曾经美艳而又聪慧冷静的,堪称毕加索绘画灵感女神的女人,并不后悔当初离开声名显赫却又用情不专的画家,坚持活出自己的人生和样子。出生于巴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世家的弗朗索娃·季洛,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17 岁,弗朗索娃获得巴黎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8 岁获得剑桥大学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喜爱艺术,做过时装设计并立志成为一个画家的弗朗索瓦,遇见毕加索时只有21岁。当时62岁的毕加索,在绘画界声名显赫。一见到弗朗索娃,毕加索就被她的聪慧与美貌打动,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但弗朗索娃深知毕加索花名在外,冷静而理性的她始终不为其所动。然而毕加索求而不得之后越发渴望,坚持要把她追求到手。经过多年约会和了解,弗朗索娃最终同意与毕加索结婚,但条件是自己必须有自己的生活,尽可能地不被毕加索所完全控制和同化。被女人宠坏了的坏小子毕加索,破天荒地,竟然愿意为这位小妻子放弃自己很多癖好和要求。在他们的甜蜜婚姻时期,毕加索教弗朗索娃绘画,而弗朗索瓦也始终占据着毕加索画布中的女主角地位,这一时期毕加索的画中,全是弗朗索娃。但世事无情,虽然时间带走了两人之间的情义与热烈,却带不走弗朗索娃独立自主的心性。

婚后,弗朗索娃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给照顾毕加索并给他当模特,自己完全没有时间沉下心来绘画,这让她感到无比焦躁和不安,而弗朗索娃和毕加索的矛盾也逐渐产生。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天,毕加索不去医院看望,却让司机送他去参加和平大会;平时,他要求弗朗索娃裸体在房间走动,让他绘画,根本不顾弗朗索娃的难堪与不情愿。此外,随着毕加索越来越盛气凌人地对待她,并限制她的自主权,并从不考虑弗朗索娃的感受,这一切都让弗朗索娃失望透顶。因此,尽管这么多年弗朗索娃都用心去感受和爱,并坚持自我,但现实当头,最终她还是明白了,毕加索的这种专横和对一个女人真实情感与理想需求的抹杀,根本不可能让她幸福。

1953 年,经过慎重考虑,弗朗索娃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毕加索,回到巴黎定居。而她也成为了毕加索一生中,唯一一个主动抛弃毕加索的女人。1955 年,弗朗索娃与一位年轻的画家低调结婚。毕加索对此很愤怒,他无法忍受一个女人竟然毫不留恋地离开了他,甚至还跟另一个画家结婚继续过日子。于是,暴跳如雷的毕加索,持续不断地给弗朗索娃捣乱,他施加压力将她的画从画廊撤掉,又不允许画展主办方邀请她参加画展。但是弗朗索娃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接到了画廊的邀请,并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且她没有那么小气,度假时会把孩子送到亲生父亲毕加索身边。至今,弗朗索娃仍在世,她的绘画生涯硕果累累,还出版了多部书籍和文章。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Tanay, G., Lotan, G., & Bernstein, A. (2012). Salutary proximal processes and distal mood and anxiety vulnerability outcomes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A pilo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ehavior therapy, 43(3), 492-5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