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吉思汗后人今何在?你若是这几个姓,或许是元朝皇室后代

 昵称55301288 2021-05-18

“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通志·氏族略》

中国的姓氏文化,由来已久,最早被确立下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伏羲氏。伏羲作为一名部落领袖,带领部众创造了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姓氏文化就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史书记载,伏羲之时“正姓氏,别婚姻”,说明在那个时候姓氏就已经成为辨明人们婚姻和身份的一类文化符号。

汉朝初年,中国的姓氏文化已十分完善,显著标志便是“姓”和“氏”的统一。到今天,很多曾存于古代的偏姓已不复存在,而在历史长河中同样涌现出了不少新的姓氏,他们的发展不仅没有落于先前出现的世家大姓,反而随着世俗文化的普及而使用者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进行了多次人口普查,并在政府的牵头之下修撰了《中华姓氏大辞典》,其中收录的姓氏高达11969个,即有常见的单姓,也有罕见的多字之姓,最高的姓氏字数甚至可以达到九位数。

姓氏与血缘密切相关,但是并非仅仅与血缘相关。历史上还是有不少因为非血缘而该姓的情况出现,如常见的君王赐姓、避祸改姓等,都是民众主动或者被动更改姓氏的原因。君王赐姓,一般属于皇帝恩荫之举,同时也伴随者一些恶意赐姓。恩荫之举主要是针对那些与皇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有功之臣,比如唐代的李勣,皇帝认为他是一名“纯臣”,在给他加官进爵的同时,还将国之“李”姓赐给了他;恶意赐姓主要针对皇帝特别厌恶的那些人,武则天在除掉王皇后后,依旧不解气,便故意赐给她“莽”姓,杀掉自己的两名侄儿后,将他们改为“蝮”。

至于避祸改姓,就不得不谈谈蒙古族了。蒙古族是少数民族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他们曾入主中原建立后辉煌的大元王朝,但随着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建立,中原人民重新夺回了属于他们的政权,大部分蒙古贵族则再次被明军赶回了北方地区。同时,有一部分蒙古人已经习惯了在中原地区的农耕生活,特别是对于那些新生代而言,汉文化已经深入到骨髓之中,游牧文明只是祖辈口中的辛苦生活罢了,他们不想也无法进行那样风餐露宿的生活。

为了继续在中原地区安稳的生活下去,由此开启了一波改姓浪潮。王朝皇室的后代,多多少少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他们身上流淌着这位天之骄子的血统,可在明朝初年却成为了强弩之末,随时都有可能被朱元璋派人除掉的危险。成吉思汗后人今何在?你若是这几个姓,或许是元朝皇室后代。

皇室正统的姓氏是为“孛儿只斤氏”,读起来与汉语当中的“包”字较为类似,为了掩人耳目,同时又与原来的姓氏沾上一点边,皇室当中的许多人便将原姓改为了“包”姓,这一改动对后世蒙古族的人民影响较大,到今天该姓氏依旧盛行于蒙古人之中,成为了一方大姓。

除了包姓之外,还有改成“王”姓和“余”姓的元朝贵族。孛儿只斤·和尚,元顺帝宠臣,曾帮助皇帝除掉了心腹大患孛罗帖木儿,再加上他成吉思汗第六代子孙的身份,是当之无愧的元末重臣。元朝灭亡之后,孛儿只斤·和尚带着家中老幼逃亡了如今河南一带地区,隐居了起来。根据《元史》的记载,为了低调行事,他带着家里人将姓氏全部改成了王姓,自己更是连名也便了,直接取了个叫做“王成”的汉名。所以说,如果你姓王的话,身体内含有蒙古皇族的血统也说不定。

铁木健,享受封地赏金待遇,是为南平王。在带领族人撤退到蒙古高原的时候,因人数众多而行程缓慢,他惧怕明军的围追堵截,索性便反道行之,带着族人前往了川蜀之地。当时的四川,可谓是“天高皇帝远”,明朝初年对该地的管辖并不是十分严格,因此铁木健极其族人在该地定居了起来,同样是为了掩人耳目,便将铁姓改为“余”姓,还特意定下了“余”姓族人不得与“金”姓者通婚的规矩。

总而言之,小到家族,大到民族,无论哪一个群体,他们的姓氏文化都具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稳定性而非一成不变的绝对稳定性。

参考资料:《蒙古姓氏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