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病毒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还能做雾化吗?该如何预防?

 医生妈妈欧茜 2021-05-18
在昨天下午(2月8日),上海民政局曾群副局长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信息一经发布,很多人都慌了,担心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也会传播病毒。
 
今天,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院则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朝令夕改着实令人咋舌,那么气溶胶传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接下来,我从5个方面来说。
 

1.   气溶胶是什么?

气溶胶这个名词虽然很陌生,但我们的生活中气溶胶无处不在。
 
打个比方:我们每次去大商场的时候,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香水的气味,明明离卖化妆品的商店还有很远啊,为什么就能闻到?这是因为香水的香味粒子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并悬浮在空气当中随着空气系统的气流缓慢移动,能在一定的空间内停留的一段很长的时间,直到与空气中其他的粒子黏附,体积逐渐增大后由于重力的作用逐渐沉降到地面。
 
气溶胶(aerosol)其实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颗粒大小介乎于0.001~100μm。可以来源于自然界,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植物的孢子花粉等;也有人为形成,如煤、油及其他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以及车辆产生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的大量烟粒等。
 
气溶胶在环境科学,军事科学,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真菌是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主要来自地面及设施、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通常附着于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称为“微生物气溶胶(bioaerosol)”。
 
2.   有人说,气溶胶传播就空气传播,空气无处不在,是不是表示避无可避?

空气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因素,经空气传播包括两种方式:飞沫传播和尘埃传播。
 
其中飞沫传播是指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粘液中或者纤毛上皮细胞的碎片里,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大声说话甚至呼气的时候,可以将唾液,粘液等形成的飞沫喷射到空气当中,这些飞沫因为喷射的初始速度不同而形成大小不同的飞沫。
 
大的飞沫(>100微米),由于重力的作用很快就降落了,所以范围一般不会超过3-6 feet的距离;小一点的(15-100微米)的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较长,由于表面水分蒸发,飞沫的体积变小形成微小的颗粒,称为飞沫核,可以在传染原周围较小的范围传播,称为飞沫核传播;直径在1微米以下的飞沫核可以形成气溶胶,这种包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称为微生物气溶胶,可以随风飘至较远的地方,造成远距离传播。


虽然病原体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变长,但并不代表病原体就会导致我们染病。因为病原体的致病性还跟病原体本身对外界的抵抗能力有关。大部分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活力减低或者存活时间很短,在空气中逗留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引起疾病;但有些病原体,例如结核,麻疹,水痘,SARS等病毒,能够在空气中长期存活并且保持活力,致病性高。
 
这类型患者应安置于空气传播感染隔离病房(AIIR),这种病房应该是单人负压病房,并且每小时至少换气6-12次。病房门应保持关闭,并且所有进入病房的人都需要最高级别的个人防护(防护服,护目镜,靴子,N95口罩)。
 

3.   确定气溶胶传播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作为一名曾经的PICU医生,气溶胶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医院里面,特别是重症监护室里面是最容易产生气溶胶的地方,例如支气管镜、心肺复苏、无创通气、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吸痰、口腔科操作等都有产生气溶胶的可能,而这些操作都需要医护人员跟感染源近距离接触,很容易受到感染。
图片来源: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emerging viruses via aerosol 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有医护人员受感染,需要警惕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所以在2月5号的时候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里面已经提出: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那通过气溶胶传播也要分为是偶尔通过气溶胶传播呢?还是已经是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如果气溶胶传播一旦被确认是新冠状病毒的主要途径,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我们作战在防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我们的防范措施应该作出重大调整,提升我们医护人员的防护级别。
 
但是,目前国内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最高级别专家组仍未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和回应。国外WHO,CDC也还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我认为“气溶胶传播是新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这个观点还存在争议。
 

4.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来减少气溶胶对我们的影响?


对于新冠状病毒经气溶胶传播这条消息,我建议大家无需太紧张。其实有很多病毒都会偶尔经气溶胶传播,例如我们熟悉的鼻病毒,诺如病毒,流感病毒等,但由于并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所以不需要采取很高级的防护级别。按照昨天发布会的“7要建议”做好自我隔离和家居清洁就很不错了。
 

一、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访沪计划;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返沪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5、最后,还有两个香港SARS的经验教训跟大家分享。

 
教训一:香港有一个住宅小区叫做“淘大花园”,在SARS疫情期间,这个小区共有总计有331名患者感染SARS病毒,死亡42人,成为重灾区。

后来香港卫生署的调查报告发现:大部分被感染的患者家庭浴室中地面的排水口的U型去水管长期处于干涸状态,失去了原有的隔绝下水道气体和异味的功能。当住户洗澡的时候,由于时值冬天,天气寒冷,所以门窗紧闭,然后开着排气扇,令浴室内形成负压。

SARS病毒可以随粪便排除,当淘大花园的源头病人将含有大量病毒的粪便排入污水管中,因为浴室内形成了负压,病毒就以气溶胶的形式随着下水道的空气进入患者的浴室,与水蒸气混合后形成更多的气溶胶由排气扇排出室外。刚好室外是一个天井,烟囱效应把带有病毒的气溶胶沿着天井往上漂浮感染更多的住户。所以后来香港卫生署提醒市民一定要每周在U形排水口倒入稀释的含氯消毒水,使U形聚水位存水阻止污水倒流。
 
 
教训二:一名SARS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雾化治疗,由于当时医院的通风系统老化,导致院内多名其他患者感染SARS。

由于雾化过程中雾化液以6L/min的速度喷射出才能形成足够小的雾化液滴沉降于肺部,在高速喷射的作用下,这些小于5微米的微小颗粒很容易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如果患儿的分泌物,痰液等粘附在这些小颗粒上,就会形成含有病毒的气溶胶颗粒,更容易造成气溶胶传播。

所以,建议尽量避免使用雾化器和雾化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吸入性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改用气雾剂+储雾罐的组合,减少病原体播散的风险。
 
今天疫情播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增长数继续在下降趋势,湖北以外的新增病例数较6天前下降42.8%,整体的趋势都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前进。基于上述几点,目前健康人群的防控策略无需做太大的调整,各位家长在家中做好:少出门,少扎堆,勤洗手,多通风,无需过分担心。倒是处于抗疫一线的同行,你们需要注意加强保护自己。
 

本文作者
知贝医疗 石磊医生

参考资料:

1. WHO: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technical guidanc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 CDC: Interim guidance for persons who may hav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to prevent spread in homes and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3.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4. 预防医学 第3版,叶葶葶,人民卫生出版社

5. Wekipedia 词条:气溶胶、aerosol、airborne

6. 2007 Guideline for Isolation  Precautions: 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Agent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Last update: July 2019)

7.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Emerging Viruses via 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Seth D. Judson and Vincent J. Munster,viruses,Viruses 2019, 11, 940

8.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lessons learnt in Hong Kong;David S.Hu J Thorac Dis 2013;5(S2):S122-S1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