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巷故事 | 义品里与圣罗以女中 比利时人建的里分

 人文武汉 2021-05-18

中山大道的合作路至临近黄兴路段,俄租界时名为亚历山德罗夫街,俄租界收回后改名五族街,1943年改名中山东路,抗战胜利后合称于中山大道。在合作路至兰陵路之间,临街的房屋看似朴实无华,连同后面的义品里,却是汉口大名鼎鼎的房地产经纪公司——比利时义品地产公司投资建造的。

义品公司原名比商义品放款银行,1911年3月3日在汉成立,经营房地产抵押、房地产经租、买卖、建筑等业务。1919年开始办理“挂旗经租”业务。义品公司贷放抵押借款,由于很多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以所抵押房地产抵偿,因而取得大量房地产。在经租方面,按照租金扣取15%-20%的佣金。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黎元洪步出比利时驻汉领事馆(义品放款银行)

义品放款银行原址在蔡锷路,曾作为比利时驻汉口领事馆(现在是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有一张老照片,辛亥革命期间,黎元洪从比利时领事馆走出来。后面有一块长方匾,写着“义品放款银行”;还有一块长条匾,写着“大比国钦命驻扎汉口管理通商事务领事衙门”。因为1861年汉口对外开埠通商时,清政府要求,凡是来通商的国家,一定要有领事官员来管理自己的商人。有些国家的领事馆人数不多,就在来汉经营的公司里租几间房办公,甚至有的公司老板兼任驻汉领事。

1920年代初,义品放款银行在俄租界西南部投资建设了义品里。临街是三层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商铺,两端转角的楼顶建有穹顶,后面是10栋二层石库门楼房。(图二)抗日战争武汉沦陷后,义品里曾被日本海军作为慰安所。

1920年代的湖北街义品里街面房

据解放后的资料,1953年,义品公司在汉口自有房屋、土地的年租金收入3 300万元。此外,代理经租4家外侨的房屋140栋和华人产业16起(里弄房屋158栋),共计经租房屋298栋,土地13 484方丈(合148 324平方米)。1955年10月6日,武汉市房地产公司与义品公司签订承让财产契约,并承担义品公司在汉的债务。

义品里中山大道过街楼口,有著名汉派服装店白海记和铁鸟照相馆,对面有中华老字号“五芳斋”餐馆。旁边的五金公司大楼,其前身是世界大戏院。

教会名校圣罗以

义品里南面出口在合作路,原名界限街,是英租界与俄租界的分界线,1927年改称合作路。与义品里紧紧相邻的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教会学校——圣罗以女子学校。

据该校校史记载,1909年,美国人顾美玉(女,1869—1934年)为纪念美国著名圣公会传教士Lois,在宝善里附近开办圣罗以学校。1912年,美国柯雅丽(女,1857—1935年)在校内开办圣罗以女子师范学校。次年,美国人赫丽德(女,1869—1929年)在校内增设圣斐比女子学道院,三校并立,均由美国圣公会管理。1917年,顾氏、柯氐因故离校后,三校校务均由赫氏主持,并添办圣斐比妇女学校,后增设初中部。

1927年春,在反教会学校风潮中,三校停办。1928年,圣公会又举办圣罗以女子初中补习学校,聘刘媛珍为校长。1929年,学校改组为圣罗以女子初中暨附小,由黄馥亭博士接办,并成立以陈志西为董事长的校董事会。

1938年在圣罗以女子中学大礼堂举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典礼

1938年3月10日,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简称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圣罗以女子初中举行成立大会,约有700多名中外来宾、政府官员和各界妇女人士参加会议。会议选举理事55人,推定宋美龄担任理事长,李德全(冯玉祥夫人)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有邓颖超、孟庆树、史良、曹孟君、沈兹九、安娥、张蔼真、陈纪彝、郭秀仪、唐国桢、陈逸云、刘清扬、黄卓群等人。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学校停办。

1946年,学校复办。1949年教会撤走后,学校更名为私立圣罗以女子中学。1952年夏,政府接管该校,更名为武汉市第五女子中学。1955年春,命名为武汉市第二十女子中学,1956年以后开始实行男、女生同校,改称武汉市第二十中学。1958年秋招收高中新生,发展为完全中学。

我于1964年考入市二十中初中,分到2班,应于1967年初中毕业,但因为“文革”“停课闹革命”,1968年底作为知青下乡离校。那时,从合作路大门进去,左边临街是砖混结构的楼房,一楼是图书室、实验室等,二楼有个大礼堂,原来应该是个教堂,也应该是当年举行中国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的会场。大门右边临街是钢混结构的三层新楼房,即我们初中部分班级所在。新楼房的北面是砖木结构的三层老楼房(有教室和教研室),再北面有两栋小楼房,是老师住房。正对大门是操场,操场的北面是健身房或者叫风雨操场。八九十年代以后,老房子基本都拆了,换成钢筋水泥新建筑,恐怕只有大礼堂所在的大楼,也被包裹在钢筋水泥之中了。

风雨操场

电影明星并蒂莲

罗以女子学校的学生中,前后出过两个电影明星,一个叫叶秋心,一个叫谢芳。

叶秋心(1913—1984)

叶秋心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仓埠(今属武汉市新洲区)。据《新洲区志》记载,叶秋心少年时进入汉口圣罗以女子学校。她痴迷于看电影,经常出入影院,是当年圣罗以女子学校有名的影迷。因她长得文静秀丽,身材窈窕,被当时汉口的武汉影片公司看中,应邀在该公司拍过一部《什刹海》的片子。后来转人话剧界,在汉口演《西游记》,女扮男装演唐僧,颇得观众好评。

1932年,叶秋心离开汉口前往上海,经电影界著名导演邵醉翁介绍进入天一影片公司,与著名影星胡蝶、马陋芬合演《孽海双鸳》,一炮走红。继而与陆剑芬、张振铎合演《苦儿流浪记》,与陈玉梅合演《青春之火》,崭露头角。以后陆续主演《春宵曲》、《百花洲》、《似水年华》等影片,尤其在《春宵曲》中舞女张珊珊惟妙惟肖,观之者众,声誉日隆;又与范雪朋共同主演《纫珠》,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1934年,因主演《百花洲》而进人当年《良友》电影杂志评选的全国八大明星之列,胡蝶、徐来、陈燕燕、阮玲玉、王人美、袁美云、黎明晖、叶秋心等八大明星的合影照片风靡全国。其中徐来被影界誉为“标准美人”,而叶秋心比徐来更漂亮,则被冠以“模范美人”。

1935年,叶秋心离开天一影片公司,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出演影片《大家庭》和《桃李争艳》。她与著名影星郑小秋合演影片《吉他》非常成功,在汉口明星影戏院上演时,轰动三镇。在明星公司还主演过《桃李争艳》与《大家庭》等影片,均获好评。

抗战初期,叶秋心先是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话剧,后与京剧老生演员张铭声一起到汉口谋生,育有一子。其后,叶秋心遭张铭声抛弃,逃难乡下。抗日战争胜利后,叶秋心回到武汉,重登舞台。1947年主演话剧《双钉记》,再次走红。后辗转湘鄂两省各市县演出。1949年五六月间,到汉阳县蔡甸镇演出后,留下落户,埋头隐居做普通工人,直至退休。1984年2月7日,因患脑溢血去世。

谢芳

谢芳出生于1935年,父亲是神学院的教授,母亲早年肄业于燕京大学。谢芳原名谢怀复,因当时东三省被日军占领,故名怀复,取怀念并收复国土之意。

谢芳天资聪敏,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喜读诗书,酷爱文艺。1950年,谢芳随父母从香港返回内陆,就读于汉口私立圣罗以女子中学。1951年初中毕业后,考入中南文工团。该团后来改为武汉歌剧院.谢芳很快便成为歌剧院主要演员,与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过歌剧《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白毛女》中的男女主角,名显一时,颇露才华。

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青春之歌》,谢芳被曾在武汉领导文艺工作的著名导演崔嵬选中,出演主角林道静而一举成名,轰动影坛。后来,她又出演了《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经典作品的女主角;“文革”后复出,出演《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以及电视剧《女经理的一天》、《最后一位市长》、《舞台新姐妹》、《灯火阑珊处》等。1962年,谢芳曾与赵丹、孙道临、白杨、张瑞芳等22个人,被由周恩来总理提议、文化部组织评选为“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俗称“二十二大明星”)。

电话局里迎解放

界限街的英租界一边,据1931年《汉口特三区街道房屋图》标注,有电话局和安孚洋行、和记公司。安孚洋行在武汉史料中没有更多记载。和记公司也未见记载,只是在湖南省岳阳市有关资料中见到:“1920年,汉口杨芝泉在上鱼巷子开设'和记’,经销英商德士古洋行幸福牌煤油;汉口商人杨某在下街河口开设'和记’,经销美商美孚洋行鹰牌煤油。”不知界限路(今合作路)上的“和记公司”与岳阳的“和记”有无关联。至于“和记”与杨姓联系在一起,英商“和记”洋行的买办杨坤山似乎并没有从事过煤油经销,也可能与界限路上的“和记公司”无关。

电话局在武汉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汉口电话局成立于1902年,是国内安装市内电话最早的城市之一。现在仍然屹立的电话局钢筋混凝土4层大楼建于1915年,由英商通和有限公司阿特金斯和达拉斯设计,魏清记营造厂建造,是典型的欧式建筑。其立面为变化的三段式结构,保留了古希腊柱式和顶部山花的特征,但整个设计趋向轻盈,与之相应,墙面及檐口女儿墙富有变化。

汉口电话局

汉口电话局1917年改称武汉电话局,1946年改称武汉电信局。在1949年5月,武汉电信局的“反搬迁、反破坏”斗争,是整个武汉迎接解放的缩影。

解放前几天,中共武汉市委(地下)负责人刘实,指示在汉口市地方法院担任“实习推事”(审判员)的地下党员王千弓(实际为法院系统与医院系统党支部书记),从法院的“赃物室”里搞出5支枪和一些子弹,送给武汉电信局的工人纠察队。地下党已争取武汉电信局局长尤箕照、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祝秉珩等参加“反搬迁、反破坏”迎接解放的斗争。

中共武汉市委(地下)、鄂豫三地委城工部和襄南地委城工部的地下人员,在这里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把重要设备拆卸下来转移到职工宿舍和外国洋行仓库中,组织武装的工人纠察队“护局应变”,并“软硬兼施”对付前来破坏的敌军。一是派代表同领队的军官到工会福利楼谈判,并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招待”他们;二是筹集了几千银元以收买军官;三是集中工人纠察队,持枪关门固守。最后,电信局完整地保存下来,并成为地下党迎接武汉解放的通信指挥中心,为解放武汉作出了重要贡献。

兰陵路上大剧场

义品里的北出口所在的兰陵路,原名列宾街,1925年收回俄租界后改名兰陵路。那个时候,正值直系军阀萧耀南任湖北督军兼湖北省省长。萧耀南1875年出生于黄冈县孔埠镇萧家大湾(今属武汉市新洲区),根据中国传统家谱学说,萧姓郡望为兰陵,今山东枣庄附近(后又有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附近,以及河南郡等),时人称萧耀南为萧兰陵,兰陵路之得名似与黄陂路或黎黄陂路(人称黎元洪为黎黄陂)有异曲同工之妙。

兰陵路上还有个兰陵村,1926年《汉口特区全图》在此标注的是“新泰洋行”。《武汉地名志》说“1936年由华人购回地皮重建房屋,形成里巷,因临兰陵路得名兰陵村。”其中有二层和三层红砖房屋20栋。(图八)

兰陵村

兰陵路有个著名的中南剧场。它最初由武汉名人刘玉堂投资,建于1924年。原名环球大戏院、大中华电影院,还叫过光明大戏院、文化会堂等,50年代改名中南人民艺术剧院、中南剧场。在1959年没有建起武汉剧院之前,一直是武汉最大、最现代的剧院和电影院,也是各剧种、各剧团重要的演出窗口。

抗战开始的1937年7月底,光明大戏院上演了表现某抗战将领壮烈殉国的时事京剧《卢沟落日》;9月,上演了表现人民为抗击异族入侵付出巨大牺牲的新编京剧《万里长城》。12月22日到25日,在汉口的全国14个剧团在光明大戏院举行全国戏剧界劳军联合大公演(包括楚剧、汉剧、平剧、话剧),演员阵容盛大,声势浩大。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在光明大戏院举行,选出99人为理事,并决定每年10月10日为戏剧节。1944年起改为2月15日。

1936年梅兰芳在大光明演出

50年代,凡来武汉的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歌舞团、芭蕾舞团和交响乐团,都在中南剧场举行演出。60年代,武汉歌舞剧团的歌剧《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以及武汉儿童艺术剧团的儿童剧也都在这里演出。21世纪初,武汉市政府投资1.5亿元,在京汉大道修建新的中南剧场。新剧场2007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内设话剧中型剧场、儿童剧小型剧场等,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专业话剧演出场馆,也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主要场馆之一。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朱汉昌藏品 田联申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