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掌国学,终未升迁: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文史有趣味 2021-05-18

作者:史遇春

续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吴溥——建文臣子,迎附朱棣;执掌国学,终未升迁

吴溥,字德润,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

吴溥少时,曾跟从渭南县令邓伯恭学习。初见吴溥之后,邓伯恭很是惊奇,他曾对吴溥的父亲吴思清说是:

“此子器宇不凡,他日定能广大吴公的门楣!”

弱冠之年(20岁),吴溥被推举为孝廉,他没有接受。

朱元璋洪武中,吴溥成为县学生员。

吴溥曾在前进士李源成处学习《春秋》,他的文采辞藻,大为李源成所称赏。

吴溥在本地学校读书之时,就立志上进。他家虽贫寒,但勤奋刻苦,夜以继日,读书不辍;虽盛夏暑热、严冬凛寒,仍坚持不懈。他自我激励、自我鞭策,意志坚定,不受外在环境影响。受到同辈的欺侮,他也从来不与人家计较。

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吴溥乡试中举,因身体有恙,没有参加接下来的会试。

随后,亲人亡故,吴溥哀毁骨立,几至于病倒不起。

服丧结束,吴溥以教学为业,维持生计。

当时,永丰罗师程分教当地县学,他折节与吴溥交游,并每每称赞吴溥,都他是“笃学古君子也”。

执掌国学,终未升迁: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吴溥进入太学学习。

在太学时,祭酒、司业对吴溥礼待有加,不把他与一般的太学生等量齐观。

当日,吴溥曾奉朝廷之命,前往云南宣谕武臣;他还曾受命前往福建检阅军士。当日,奉旨出使之时,凡所到之处,地方上均有金币馈赠使者,并以此来表达对朝廷之命的重视。吴溥所至,一毫财物都不接受。差旅行程之中,所得唯有吟咏山水的诗篇文章而已。

后礼部会试之时,吴溥名列第一,为会元。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殿试,吴溥名列第四,为第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授职翰林院编修。

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对抗。

南京城破之后,吴溥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之一。

永乐时,吴溥为翰林院修撰。

吴溥曾参与纂修《高祖(朱元璋)实录》。

《太祖实录》修成之后,朝廷赐予吴溥等白金、文绮及金织衣等。

编修《永乐大典》时,吴溥为副总裁之一。

后来,礼部上报,说是国子监司业一职空缺。对此,朱棣说是:

“此职不可轻易授人。”

遂命国子监祭酒胡俨慎重荐举学问优良、品行端正、可为师表之人。

胡俨受命之后,便荐举了吴溥。

朱棣收到胡俨的荐举之后,即日除授吴溥为国子监司业。

吴溥就职之后,国子监祭酒有其他安排任命,自此以后,吴溥便以司业身份总理国子监大小事务。

执掌国学,终未升迁: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当日,士子风习日下,全都汲汲功名,多不悉心研究经传,只知道背诵前科高中者的应试文字,希望侥幸进取、步入仕途。吴溥对此进行革除,他终日危坐堂上,召进诸生,亲自为他们讲说解析义理,并提出经传疑点进行诘问,并让诸生下学之后认真思考,求诸自心,以期自得自悟。对于士子的文章,吴溥要求,必须将义理放在首位,而将辞采放在其次。如此以来,学风逐渐改变,大家都开始追求切实之学。

吴溥为官,以礼法规范为准则,来率领属下,他不以蝇营狗苟去获取个人利益。如此行事,使得吴溥属下行为不检者很是恼火,他们想办法找寻吴溥的缺点,进行攻讦、甚至是诽谤,但是,吴溥光明磊落,所幸并未受到陷害。

吴溥居官廉洁俭朴,清慎严谨,但是,他在国子监任职二十年左右,未曾升迁。

据杨士奇为吴溥所作的《国子司业吴先生墓志铭》所述,朱棣当日还曾言及吴溥久未升迁之事,说是吴溥之所以没有升迁,是自己忘了这个人。朱棣的话是这么说,吴溥终究是没有升迁。

当日,吴溥与建文庚辰科榜眼李贯曾同舍学习,二人平日相交甚厚。后来,李贯受到解缙的牵连,坐罪入狱十年,其家贫困不堪。吴溥极力接济李贯的家人,他还告诫自己的家人,一定要与李家有无相共。李贯死在狱中之后,吴溥对李贯家人的接济更勤。

太学会宴,吴溥中风,殁于任上,时在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农历九月初三,春秋六十有四。

吴溥去世之后,家无一缗之储。礼部尚书蔚绶汇集众人,各出钱财,为吴溥治敛,并送其归塟,

吴溥在国子监担任司业一职十八年,太学生数千人、天下贤士君子皆称赞吴先生古道、吴先生贤师。

关于吴溥,可参看杨士奇《国子司业吴先生墓志铭》、黄佐《司业吴公溥传》,其余散见《明史》及笔记资料。

(本篇结束)

执掌国学,终未升迁: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