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人物】刘桂枝和胶东民间剪纸艺术

 一渔夫 2021-05-18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桂枝近照


       胶东,指山东省境内胶莱谷地以东区域,包括烟台、威海和青岛东部。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桂枝,跟随父母在黄县(现为烟台市辖龙口市)曾长期居住在那儿。胶东是中国民间剪纸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经长期发展与融洽,形成了融齐鲁文化、道教文化、海洋文化和开埠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文化体系。剪纸作品多以礼教、文人文化和吉祥纹样为主要题材。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举凡瑞兽鱼虫、吉祥花鸟、戏曲乐舞、诗词歌谣、成语俗谚、民间传说等,及礼教、仙山、海洋文化等,都在胶东剪纸中有所体现。尤其是染色、单色、拼色、衬色、填色、熏样等手法的巧妙运用,更使作品图案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一、胶东民间剪纸寻踪

        刘桂枝,身为胶东剪纸世家第五代传人,通过四十多年剪纸实践,与寻访民间剪纸状况,查阅文献记载及存世剪纸来看,民间剪纸分布于胶东各地。莱州发现元代的剪纸,与世代民俗密切相关。每逢过年,农家窗花、窗裙、窗笺、门笺、花字对联剪纸,吉庆红火,寓意吉祥;元宵的灯花,丰富多彩;二月二的钱龙内涵神秘;谷雨节的剪蝎符除虫害;端午节的五毒葫芦辟邪驱秽等。仙山信仰和海洋文化剪纸最具胶东特色。其窗花、刺绣花样、喜花、墙花、纸斗花和供花的作者多系农家妇女。而窗裙、门笺、纸扎、木板印剪纸和顶棚花的制作多系专业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用平口或斜口刀雕制而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桂枝曾在莱州、龙口、蓬莱、福山、宁海(今牟平区)沿海一带,下乡采风收集到大量的清代文人剪纸实物。如《八仙》、《放爆竹》、《鹿鹤同春》、《金鱼缸》、《登州府》、《麻姑献寿》及各种窗花墨线稿样。这些剪纸足以佐证该地区有较多的文人士大夫曾经参与剪纸创作。胶东剪纸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历《莱阳县志》。清顺治《招远县治.除日》载:“又制金银纸如钱状,贴门上楣,谓之过门钱,其五色纸为之者亦如钱。”从现存于“菊香书屋”所藏历代剪纸实物中,元代的生殖崇拜剪纸和明代的南音演秦剪纸,以及明中期表现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的剪纸看,胶东地区的剪纸在宋代就广泛流传。

        胶东旧民居的窗户有棂子窗、大格窗和百格窗等。蓬莱窗花往往用绝细的“线”和较大面积“片”构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如“蝈蝈葫芦”外形相仿,但花纹各不相同。贴在窗棂正中的“窗心”有的表现重山叠水的仙山文化,有的描写唐诗宋词画意,八仙东游等。龙口市窗花常用花卉疏果、鱼虫鸟曽、花灯流苏等形象,剪成窗户正中的大窗心,再配上高达近一米的长棂花和角花,贴在高大的窗户上,形成一大幅丰富而有节奏的图案。招远市招北地区有一种贴在窗楣上半悬挂的勾绘染色剪纸,称“窗裙”当为独有,也是中国民间剪纸中最大的一种。荣成、文登剪纸风格粗扩朴实,其剪纸的色彩尚青(黑)多用于器物装饰等,如门窗、墙壁、顶棚、纸斗、柜橱和粮仓,甚至农具和渔船都贴剪纸。

       二、胶东民间剪纸的特点

      1.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民间剪纸的创作与地理环境、心里素质、审美取向密切关联。剪纸的内容与形式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兴趣所致,无所拘束,随心所欲,想到剪到,这种自发情感的流露决定了剪纸的多样性,也造就了剪纸的丰富性。胶东大体相似的生存环境,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同的语言,使生存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有着共同的民俗文化,这必然创造出共同的剪纸文化意蕴。在大部分民俗事项中,民族的共同性起了作用,人们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形成了共同的剪纸心理和审美意识,这支庞大剪纸队伍的作品被不断加工,最终呈现出纤细精微有余,天真秀美的统一性。

       2.地域性和延续性。胶东民间剪纸,主要传播方式一是烟熏替样的方法,二是靠记忆模拟的方法。流传中,常常是张家的媳妇用李家老婆的样子,刘家的女儿又把花样传到姓王的婆家,人们有权力按照自己审美爱好对原稿随意改动。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发生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促进了剪纸花样的创新和技艺的交流。胶东剪纸在二千多年的传承延续中主要依赖于家庭相传、邻里相授、婚嫁流通,邻里乡亲相互馈赠、观摩、借鉴,相互交流的发展,从而使剪纸的展示、流通、审美、技艺等各方面向更高境界延伸。

       三、胶东民间剪纸的技法

       胶东剪纸从古发展至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艺术风貌。讲究精细、巧妙、细腻、雅致、优美。技法要求“挺、匀、准、巧”,剪口干净利落,线条优美舒展,讲究运剪流畅,剪味趣味十足。并擅长用高密度的锯齿纹来增加作品的虚实浓淡关系,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令人感到是难以达到的绝妙境界。

       1、阳剪。 在民间剪纸作品中,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或简或繁的点、线、面构成极富条理性、节奏感和动感的画面。构成这些画面的点、线、面,又在同一色度的明度上。阳剪就是把构成这些画面的点、线、面以整体的形式保留在纸面上,剪镂掉画面以外的纸面。阳剪强调一个“连”字,牵一发而动全身。像胶东的剪纸,其整个画面由极细致阳线组成,个别处加点或面联缀,画面显得活泼。尤其是长细线的组合,更见功力,呈现出流畅而有节奏的线条,给人以秀润华美之感。

        2、阴剪。阴剪与阳剪相反,它是将构成画面的点、线、面全部缕空,将画面以外的纸全部保留。要构成完整的画面,阴剪强调一个“断”字。胶东艺人聪明之处就在于利用断的特征,进行形象概括,避免了形象的重叠。在形式和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如胶东龙口的窗花,有一种36格的格子窗花,用宣纸剪出轮廓,然后在细微之处勾墨线或色线,最后施色,表现出立体透视感。更有姿态各异的金鱼,阴剪勾染后再刷清漆,贴在窗上,鱼儿似真的在水中嬉戏。

       3、阴阳结合。是将阳剪和阴剪两种技法有机穿插、揉合一起,进一步丰富剪纸的艺术表现力。即达到作品虚实有度,阴阳交错,主次分明,相得益彰。以胶东戏中人物剪纸拉胡须为例,架子花脸与铜锤花脸的胡须又分阴阳两种剪法。如《芦花荡》中的猛张飞,动势上阴剪造型,用剪简洁流畅,严谨工整,夸张准确,运剪急缓有度,严谨中透出灵秀,对战袍盔甲纹饰皱折的刻画细腻而又疏密有致,纹路清晰,动态交待明确,显现出刚柔相济,又不失玲珑剔透;人物胡须飘、洒、垂、柔,根根细如线,阴阳交错间又不断不连。彰显出胶东剪纸艺人技艺精湛,细腻且洒脱。

       4、剪刺结合。剪花时,为了运剪方便或为刺绣者留下套针换线的依据,常用剪断而不缕空的“暗剪”。剪刺结合的方法也经常采用,即在物象细部,用刀尖或针尖在适当部位刺出长排线或小圆点纹饰,并未剔下纸屑。这在表现皮毛和花、叶的脉络式细小点子时多用。抠花多用于单色窗花中,这种技法先用剪尖在纸攘一小洞,然后把物象内部的空白部分一点一点剪掉。像胶东逢莱的二三厘米大小的窗花的细巧部分,剪子走在纸上,只能凭感觉一点一点地剪。这类窗花艺术特点为“花中套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这要求剪纸人的五指、手腕、小臂、大臂和眼力的系统性协调,做到感悟与技巧,思维与力度的高度统一。

        综上,胶东剪纸的制作者大都是农家妇女,她们热爱民间文学、美术、舞蹈等。民间剪纸与当地的风尚习俗、文化思想、精神风貌相互影响与借鉴,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现在胶东的剪纸艺人更将自己的纯真情感溶于剪纸之中,使这朵朴实平易的民俗之花已然盛开在广袤的胶东大地。

                                       备注:文中插图均为刘桂枝的剪纸作品。

 
 
 
 
 
 
 
 
 
 
 
 
 
 
 
 
 
 
 


 
 
 
 
 
 
 
 


编辑版式:冷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