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的「夏季限定剧」你追了吗?

 秃头研究所 2021-05-18

从2018年开始,暑假就开始和诸如「夏季限定」、「搞cp」、「IP改编剧」、「新流量与追星」这些关键词关联在了一起。

前有《镇魂》后有《陈情令》。

其实个中逻辑也很容易想通,所谓的夏季限定这种带有丝丝梦幻感的词汇,不过是因为夏天一过搞cp的主力军就纷纷要回归校园和课业,就算不上缴手机,也很难维持住暑假期间整日整日刷超话为爱发电贡献出来的庞大数据。

而且「限定」大多是IP剧也能从上述逻辑里窥探到一点点缘由,本花自个儿现身说法一下:课上刷小说课余追剧搞cp——漫长的在校时光为ip的第一层次小说阅读提供了完美的时间基础,那等到枯燥的学习一结束,自己看的小说又被自己喜欢的帅哥来演,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真的美滋滋。

这不,高考结束没几天,今夏最值得关注的「限定」立刻提档7月15日:《盗墓笔记重启》于三天前开播——这次不再是往常耽改+流量的常规搭配,反而是国民级大IP的再次出动,由朱一龙主演的年近四十的吴邪不再是曾经鹿晗和李易峰演的那种风华正茂的愣头青,但是沧桑里又有着执拗和天真,吴邪仍在不见天真的这种口号,让朱一龙来演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啊!

虽然还没有粉丝和官方认定《盗墓笔记·重启》为所谓的夏季限定,但看看这老粉疯狂的劲头,新粉上头的模样以及正在加热升温的「铁三角」和「瓶邪」,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夏季限定」的标准流程。

这里必须让我私心的大喊一句:朱一龙真的太绝了!

好的,言归正传。

众所周知,盗墓笔记作为国民级的大IP,所有改编剧和电影的口碑全部都是糊穿地心的——4.7分的盗墓笔记电影,4.9分的盗墓笔记电视剧,6.4分的老九门。盗墓笔记系IP仿佛头顶什么奇怪的诅咒,火肯定是火的,但评分必不可能高。

这次的重启是个意外。

连会员集数在内一共十级,罕见的收获了8.4的豆瓣评分,我认真阅读了一下发现大家真的都还是在真情实感的评论,粉丝刷分的现象相比其他剧集要好的多。近一年内能和《重启》评分媲美,有这个成绩的IP改编剧就只剩下《庆余年》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了。


如果我们稍微刷一下阅文集团或者晋江的首页就会发现,近三年内被买走版权进行改变的小说何止上万本,其中也不乏大ip和牛逼作者。但真正「走红」「出圈」或者至少有个好评分的小说可能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连毫无ip基础毫无流量基础小成本的《传闻中的陈芊芊》都成了爆款(关于陈芊芊的分析戳这里👉神剧《传闻中的陈芊芊》与小成本网剧的突围之道),怎么那些大平台出品,轰轰烈烈的大流量+大制作班底,反而最后落得了个不伦不类圈内勉强好评圈外无动于衷的下场呢?

巧的是,《盗墓笔记》既是不伦不类的前者,也是顺利拿下高评分的后者:今天不妨就从《盗墓笔记》这个一波三折的大ip入手,来分析到底大ip之前是怎么翻车的,当下的大ip又是如何重塑认可度的。

我以为其中70%靠我朱一龙的脸(危险发言请勿当真一个玩笑笑笑就算


🕸

   本篇推送使用说明  

在《传闻中的陈芊芊》那篇推送里我和大家讨论了非IP背后视频行业的现存逻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但《中国新媒体发展蓝皮书2020》和克劳锐咨询报告都告诉我们:2020的内容时代,IP依然无可替代。

只是当泛IP成为趋势,恰逢影视寒冬,如何能更大程度上挖掘IP的价值,对IP作出恰如其分的改编,反而成了2020年IP市场的核心议题。

 本篇推送涉及知识点?

#中国IP发展历程、IP发展的困境盘点、高价值IP的发展趋势

#既可以补充你的IP专题,也可以加深对网络视频和IP行业的认知,一些数据和案例,值得记录。



🕸
🦉

   中国IP发展史   

-
「各阶段有各阶段的烦恼呢」

既然想了解IP,那必须要从IP的过去和未来入手详细谈谈。但实际上纵观整个IP的发展过程我们很明显会发现,IP其实就和男团女团一样,虽然概念正在趋向于成熟,但实际上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因为消费者取向、市场环境、社会文化氛围,而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 第一阶段: IP 剧雏形初现

当前的文化环境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求新求异,传统的节目套路已经不能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喜好,于是各类具有幻想主义色彩的游戏改编剧集开始初现,2009年,《仙剑奇侠传三》横空出世,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网络游戏,故事充满想象力,情节设置十分新奇、大胆,虽然说没有完整的文字剧本是它的一个缺陷,但它又有成熟庞大的粉丝群,具有其他电视剧所没有的优势,因而大获成功,为业界开启了一个电视剧改编的新思路。


一方面新鲜的题材弥补了市场空白,2009年还是《武林外传》《家有儿女》和《欢天喜地七仙女》的天下,同年播出的电视剧中,题材单一,多是现代、武侠和历史剧等几种类型,《仙剑奇侠传》独树一帜,弥补了市场空白,反而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文化特质。

根据墨尔本大学纪伟业提出的观点,“后现代文化不再需要传统的伦理观、价值观,而呈现出一种自由、无序化的状态”。后现代化某种程度上是小人物角色的聚焦和英雄主义的消失。我们过去爱看的譬如包拯、乔峰乃至帝王将相,无一例外都是大人物、正面人物,充满英雄色彩,而《仙剑》中男主角是一个小混混,他本没有拯救苍生的理想,也没有济世救人的才干,只想过逍遥快活的日子,甚至有些好吃懒做的小毛病,可正是小人物才能让人更有共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义凛然的人,更多的是有点贪生怕死可内心善良的平凡人。

在这个意义上,IP实际上是一类个体叙事的开端。

但问题在于受众面相对狭窄,在主流文化的挤压下,虽然有不错的收视率,但依然有不少主流价值观和正统的拥簇者对此嗤之以鼻。

🕸 第二阶段: 稳步发展

2009到2011年是IP剧改编跃跃欲试的几年,《杜拉拉升职记》《美人心计》《步步惊心》都获得了成功,《甄嬛传》更是将 IP剧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同时这一时期电视剧的豆瓣评分均在6.5分以 上,《甄嬛传》更是达到了9分以上。综合来看,这一时期 IP剧的数量不算多,没有形成主流,但可以贡献出高质量、高热度的内容。而其归根结底,这个阶段的成功主要来源于书粉的情怀,演员的认真以及还未被资本化的市场,无论是在制作、剪辑、演技等方面,这个阶段的IP改编作品都属于上乘佳作。

🕸 第三阶段: 两极分化

2012—2015 年是IP剧蓬勃且稳定发展的几年,但随着资本的注入,ip剧也开始初现打分位的波动。在这个阶段,市场上大部分的电视剧都是IP剧,并且其豆瓣评分均在及格线上下,收视率也比较平稳。在 这一时期,拍摄IP剧可以算是一个没有风险的举动。也是在这一时期,IP 的发展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流量明星。因《古剑奇谭》而大火的李易峰、杨幂是初生代流量明星的代表人物。流量明星背后有强大的粉丝群体,他们的商业价值与粉丝的数量成正比。流量明星的特点是他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上热搜,任何作品都会有粉丝买单。所以制作方乐意使用流量明星,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收益。

这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欢乐颂》《琅琊榜》《微微一笑很倾城》《盗墓笔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的前半生》等现象级剧集。

但问题也在于流量明星也导致了问题的暴露,高片酬、演技差、贴图、魔改等问题也正在不断暴露,资本化的ip行业已然到了重要的分水岭时刻。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指出:“如何把一个积累了一定观众或者读者数量的IP转换为合格的特别是优质的影视作品,是中国影视从业人员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考验。”完全寄希望于IP或粉丝来驱动票房、赚取口碑的逻辑并不成立,好的IP+好的内容才是成就“爆款”的根本。

🚩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从总体上看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文化产业仍然面临着管理架构调整融合、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性配置文化资源体制过于僵化等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大部分产业促进政策更多的是针对某个细分领域,尚未出现整体统一的文化IP顶层设计——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ip作品会赶在这一个月纷纷上架,各个剧集撞档到惨目忍睹。
 
🚩文化IP交易市场尚未建立,价值评估体系没有统一标准
 
文化IP市场目前相对较为分散,内容提供商、渠道商、泛衍生品制造商众多且相对独立,各环节之间的文化IP交易主要以单点对接为主,覆盖全国、全产业链环节的文化IP交易市场尚未有效建立,文化IP价值评估方法、评估体系也未形成统一标准,在该体系之内的资源要素也因此无法有效连接、流通,以评估为基础的证券化正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文化IP工业体系亟待完善
 
什么叫ip工业体系,大家想一想漫威再想一想我们,我国是否存在一个类似于漫威宇宙、dc宇宙、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这样超大IP?没有。截至今天衍生最多的我国ip可能依然是《盗墓笔记》,所以与国外相比,我国整个文化IP行业的工业化、体系化运行还不够完善,市场参与者基数较小、生产标准不统一,各环节之间的兼容性较差,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导致高效运行的供应链体系难以有效建立,文化IP全产业链变现困难。


🕸
🦉

   那现在IP要咋发展呢   

-
「 新概念:高价值IP 」

所谓的高价值ip,听起来怪唬人的,其实如果换个通俗易懂的话来说,高价值iP就是所谓的优质IP。在任何时候,优质IP就和优质内容一样,天然自带出圈特质,能够实现圈层内外共振。但高价值IP并非指原著内容本身的精良,而是其在改编与影视化呈现的过程中,是否足够凸显其「高价值」。

一般而言,高价值IP具备如下特质,而这些特质,也为未来的IP改编指明了发展方向。

🕸 高价值IP特征之一:高辨识度

高辨识度是高价值IP存在的关键载体。高价值文化IP通常有着与众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人们对于文化IP的路转粉往往始于皮相。高价值文化IP的LOGO、形象、语言或故事,往往能被受众一眼识别。以目前的IP开发为例,每一个IP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标示,而这种标示我们也可以从网络讨论与通告中窥见一二——比如在《重启》刚一播出就立刻冲上热搜的「吴邪肺癌」。

可能大家会不理解,这不就是影视剧买热搜的正常操作嘛?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思考:盗墓笔记IP之所以具备国民性,正是因为它极长的时间跨度,而在这个时间跨度背后成长的不仅是主角吴邪,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曾经那句「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还是别的什么,盗墓笔记的确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在这种成长感的背后,「吴邪肺癌」的符号寓意是「衰老与变迁」,这也和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轨迹丝丝相扣。

盗墓笔记的辨识度不在于某一个角色,而在于它陪伴了很多人成长,就像哈利波特那样,那是一个世界。

🕸 高价值IP特征之二:娱乐化
 
好玩有趣、个性鲜明是高价值IP的性格特征,是肉相。好玩有趣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幽默感,二是新奇度,三是用娱乐掩盖真实,所谓的黑色幽默。在我国当前社会泛娱乐趋势下,好玩有趣的文化IP可有效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同时,第三点即黑色幽默,实际上也赋予了高价值IP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以是严肃的、独特的、个性的,这是人们渴求深刻文化、提升文化品味的表现。

《重启》必然是有趣的。虽然作为《盗墓笔记》的后续作品,《重启》的基调阴郁成熟,但剧集里偶尔的插科打诨,铁三角之间的暧昧与亲密,三人在车里驶向远方时对未来生活的认真讨论,娱乐,但是娱乐的背后也掩藏着成年人的情绪。

这才是《重启》对「娱乐」概念的精髓化把握。
 
🕸 高价值IP特征之三:态度、观点、价值观
 
态度、观点、价值观是高价值IP的内核,是骨相,可引人关注并形成作品的回味张力。在IP营销中,情感营销的共鸣效果最强,而深层次挖掘人性深度和提升思想高度的作品可以提高粉丝对文化IP的认同感,跨越时代边界,超越民族界限,甚至引发全人类的共鸣与思考,形成文化现象。

回到吴邪本人。

盗笔的内核永远是吴邪的天真。吴邪身上拥有非常矛盾而珍贵的特质:沧桑和天真。他的身上同时具备了成年男性的成熟和属于少年的单纯。这也是这个角色身上最具魅力的地方。他很聪明,他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但这么多年过去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仍然初心不改。

人类最高级的浪漫有两种,其中一种莫过于面对未知也一往无前的勇气,另一种是面对已知的悲剧也一往无前的勇气。

吴邪在重启里说过:我意识到,让我失去原来的谨慎,让我失去恐惧的,不是疲倦,是一种无法察觉的自负,这种自负让我看不起生死,我无法再感知当年的那种悲天悯人的共情——我远配不上我爷爷给我的无邪二字,但在我稀里糊涂的前半生,过的无比的精彩,我看到过人间无数的奇景,我有着世界上最神奇最有故事的伙伴,我们在峭壁高歌,在雪山诵经,在戈壁对酒,在海上看月。我这辈子已经够了。

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恰恰是最难演绎的,但朱一龙将长发放下,将戒烟棒含在嘴里,对着小哥和胖子微笑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就是吴邪。

虽然时时刻刻满浸着一种浓浓的悲勇之气,却依然挺直了脊梁“在雪山诵经,在戈壁对酒,在海上看月”的浪漫勇敢。

我夸赞朱老师的吴邪一万遍,这就是高价值IP。






📒 参考文献

《IP剧十年沉浮现象探究:基于近百部IP剧代表作的分析》孟琳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