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与不同:日本游记(一)

 左手咖啡右手茶 2021-05-18

前言:

2016年8月第一周,我们一家三口报团去了一趟日本。对于这个邻国,我有很复杂的感受,这是个曾经在中国大地上犯下过滔天罪恶的民族,可是它又曾经以一个岛国的身份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这个菊与刀的文化体里,有孩子们酷爱的哆啦A梦,有文青们熟知的村上春树。对于是否要到日本旅行,我一直是很犹豫的,不过,想到鲁迅先生兄弟俩都曾留学日本,或许,带孩子去日本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可以接受的吧?因为,你可以鄙视这个国家,但你不能忽视这个国家。

有限的年假+有限的预算=有限的旅行,我们报了中青旅的一个6日游,掐头去尾,两天在路上,真正接触日本的时间,只有4天,属于典型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了提高这4天的旅行效率,出发前,我做了一张“同与不同每日旅行表”,和孩子一起发现旅行中的“中日不同”之处,在“相同”与“不同”之间,感受两个不同国度的文化。我们的所见所闻必然是有局限的,但也算是一次属于自己的发现之旅。我把这4天的见闻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得到旅行达人的指点,文化专家的帮助,还有教育界人士的指引。

日本的钱币上印着“行业标兵”

对于游客来说,货币是接触目的地的第一站。身未动,钱已在手,货币,也是国与国之间最大的不同。

日本比较常见的三个面值的纸币上,印的人物不是国家元首,而是“行业标兵”。

比如1000日元上印着野口英世,百度介绍里说他是被誉为“国宝”级的日本细菌学家、生物学家,在研究血清学、小儿麻痹狂犬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日本作家渡边淳一非常崇拜野口英世,历史八年的时间完成野口英世传记《遥远的落日》;

5000日元上印着日本女作家(tong)口一叶。对于日本作家,我们更多熟知的是夏目漱石,这个人物基本没听过。导游讲了一些这个姑娘的生平,虽然只活到24岁,但是却是十九世纪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为日本文坛留下诸多深刻反映明治时期社会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从生平履历上看,也算是奇女子了:家境贫寒,只身赴京,曾经获得能够以文养家的工作,但也因为一段不为世俗所接受的师生恋,因失去老师的帮助而被迫落入贫民窟,这段生活经历似乎让她有了全新的写作理念,后以“市井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为了生存,成为交际花,周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是樋口一叶创作生涯的巅峰,后世文学评论者称之为“一叶的奇迹十四月”。在短短的时间内,她写出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岔路》和《十三夜》等一系列佳作,一时轰动文坛。

10000日元上印着福泽谕吉: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教育家,也是日本私立大学庆应义塾的创立者,据说他被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1862年,福泽谕吉旅欧一年,对欧洲社会的种种都感到新鲜好奇,并做了深入的了解,归国之后撰写了《西洋事情初编》一书,导游介绍说,这本书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书中所描述的欧洲社会运行之种种,对于彼时的日本而言,振聋发聩,甚至影响了日本维新政府的政策。

出发前,我用5000多人民币,换回了8万日元,听说我钱包里有8万日元,三宝同学相当激动:哇塞妈妈,竟然有这么多钱啊!他还不是很懂得不同货币的购买力是不同的,以我有限的金融知识储备,尚且不能用简单的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为什么8万日币不等于8万人民币,只能简单的跟他讲:不同国家的货币,即使数字一样,但并不代表着能买同样多的东西,日本的钱虽然听上去数字很大,但其实买不了多少东西。

三宝同学大概牢牢记住了最后这句话,即“听上去数字很大的日本钱其实买不了多少东西”,以至于在日本的四天里,每次妈妈进到便利店或者商场里,他都会跟在旁边时刻提醒妈妈:千万不要买东西啊妈妈,要省钱啊妈妈,我们只看不买啊妈妈,你看一瓶水要110块钱呢(换算成日元也要6块多)!每天出门前都要问我“妈妈我们还剩多少钱啊,要省着点花啊妈妈”……此时此刻,三宝他爹是很开心的哇。

有时候我们觉得旅行太花钱了,经过这次不同货币国家的旅行,我忽然发现,关于钱币的知识,其实是带孩子旅行最好的第一课。

道顿崛街上的挨饿

第一天入住大阪,不提供晚饭,安顿好行李,办好酒店入住后,导游便把我们带到道顿崛和心斋桥,让我们在大阪著名的商业中心区自由行。同行的团友们听到“解散”口令后纷纷散开,之前听导游介绍说道顿崛街上的金龙面很不错,量大份足,口味适合中国客人,于是一家三口直奔挂着“金龙”牌子的店铺就去了。

第一家金龙面摊在路边,一个落魄的、上班族模样的人站在那里吃面,这家面摊就是站着吃的,没有板凳!看到眼前这个寒酸的面摊,很像国内的苍蝇馆子,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导游要推荐这里?明显是没有回扣的店,莫非真的性价比最高?

没有导游在身边,我只能尝试用英语点菜,忽然想起中国人嘲笑外国人的段子,说老外在中国只点一个菜,那就是:this one!我在日本的第一顿晚饭,用的也是“this one”!我指着那位站着的大叔吃的面,对摊主说:I want this one!结果,摊主小哥左手一挥,好像让我到边上去,看我愣愣的不明所以,他继续挥左手。我晕,啥意思啊?让我靠边站?不做中国人的生意?!看到左边只有一台机器,搞不明白什么情况,怒怒的带着老公和孩子走人!

三宝同学满心担忧的问:妈妈啊,我们是不是要上演大阪流浪记了啊?我已经饿得不行啦!

赶紧找到第二家“金龙”面馆,结果一堆人在排队,估计都是听了导游的推荐吧。孩子已经饿得不行啦,赶紧在旁边随便找了一家不用排队的面摊坐下,那种感觉很像在吃老家的夜市。这一次,又遇到点菜问题,服务员又把我指到一台机器面前。看到机器上的画面,我这才明白,原来刚才那位面摊小哥,是让我要机器上点菜!把钱投进机器里,选好需要的面条,然后点击一个绿色的按钮,出来单据和零钱,然后把单据给到服务员,然后等着你的面!

三宝同学终于在饿昏之前吃到面条!

我全程都是用英语+手势和服务员小兄弟沟通如何在机器上点面条,这一点让我深深的受刺激:学好英语真的很重要,真没想到在日本旅游也要靠英语!

道顿崛上的很多美食摊铺都在排队,我们随便吃的这一家不排队的面馆,味道也还是可以的,初到大阪,尽管没有体验到“天下食府”的绝顶美味,但对于我们来说,按时吃上饭、按时吃饱饭是最重要的!

异国他乡的7—11便利店

从道顿崛逛出来,看到马路旁边有一家7-11便利店,我竟然倍感亲切,赶紧冲进去买了方便面、牛奶、面包和寿司,以防孩子半夜饿了没有吃的。在便利店里,三宝同学也发现了中日不同之处,虽然也有方便面,但没有国内他喜欢吃的鲜虾鱼板面,我们所熟知的统一牌方便面,日本便利店里不出售。

在日本的随后几天里,7—11、罗森竟然是我最放心大胆赶进去的店,一是因为有些写着免税字样的店,听说商品价格未必是最合适的;二是因为摸不清门路,不知道哪一家店才是正规的;三是便利店里日本本土人好像比较多,感觉可以买到放心的商品。

顺便说一下,在道顿崛和心斋桥,有很多家写着免税的药妆店,也有人举着大牌子在店门口晃啊晃的,招徕客人——这种举着大牌子的导购方式让我想起了初到长春黑水路时看到的样子,也是导游站在店门口的板凳上,举着大牌子,用力吆喝着。导游说这里以前是吃货的天堂,但现在已经变成药妆店一条街,随便走进一家店,导购和收银员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不知道他们是中国人还是中文很好的日本人,不过我对药妆丝毫不懂,也不感兴趣,看到很多人排队买了一筐又一筐,也不知道他们在买什么,为什么要买那么多。为了不虚此行,便在心斋桥的阿迪店里给三宝同学买了一双毛毛虫运动鞋,3200日元,感觉还行。

(PS:今天是利用午休时间完成了第一篇,明天会跟大家分享第一次在日本上厕所的尴尬经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