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419课:细说“谐”字,成语“口谐辞给”中谐字何义?

 三个小布丁 2021-05-18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两个汉字:“諧、詥”。“諧”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谐”,收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次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谐”。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諧(谐)。读xi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谐,詥也。从言,皆声。”形声字。声中带义。本义是和谐;协调。与“詥”两字互训。

《玉篇·言部》:“谐,和也。”《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即八类乐器的声音可以和谐演奏,不使它们乱了次序。《周礼·天官·大宰》:“以知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用来协调天下各国,统御百官,使民众和谐。

(八音和谐)

谐最早指声音的和谐,后引申指言语的和谐,又再引申指人事、关系上的协调、和谐。

(医患和谐)

谐字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成,办成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若兵不增,此制不改,而欲克谐大事,此臣所深慼也。”如果军队不增强,宫中制度不改变,而想成就大事,这是为臣深以为忧的事情。

(2)商定;评议。《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李贤注:“谐谓平论定其价也。”应当上任的人,都必须先去西园评定价值,然后才去。

(3)诙谐,滑稽。如:谐剧,谐星。《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皇上因为东方朔说话诙谐言辞敏捷,喜欢故意提些问题问东方朔。这也是成语“口谐辞给”成语的出处。

(东方朔偷桃图)

《文心雕龙·谐隐》:“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谐”的意义和“皆”相近,是一种语言浅显,适合于一般人,大家听了会发笑的作品。通过《文心雕龙》的这条解释,我们也大略可以知道,“谐”为什么声部是“皆”。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凡从皆声字,多有和同义。”说的也是这一点,显然,谐的声部,也是声中有义的。

(4)配偶。《广雅·释诂四》:“谐,耦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谐的小篆写法如图:

(谐的小篆写法)

2、詥。读音有两个:

(一)hé。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詥,谐也。从言,合声。”形声字,声中带义。本义是和谐。与谐两字互训,同义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詥之言合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凡和协字,经传皆以合、以洽为之。”也就是说,詥的声部“合”,是声中有“和合”义。

(二)gé。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会言。《集韵·会韵》:“詥,会言也。”《六书统·言部》:“詥,从言从合,合众意也。”

詥的小篆写法如图:

(詥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