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把你当朋友我才吃你的醋!”:友情也有“第三者”?

 泊恩心理 2021-05-18

又到“520凡尔赛”这个恰到好处的5月天(热的要死),这几天,关于友情,亲情和爱情相关的文章会分享给大家,记得锁定泊恩心理哦~


我们似乎已经偏执的认为“我爱你”是爱情独占的词句。

而朋友间和亲人间的“我爱你”,前者显得过于亲密,后者显得别扭,都不好说出口。

只有爱情中大家才排斥“第三者”的存在吗?

当然你也可能认为,友情或者亲情的本质和爱情不同:爱情是独占,友情、亲情是分享和照顾。

友情中也会有人介意第三者。不难发现,其实很多朋友都有这种对友情第三者的疑惑:

是自己太过于敏感,还是说这份友情已经“不纯粹”了?

01

友情:是甘露,是一盏灯

人类之间的合作行为和利他行为得以进化是因为得益于两种主要途径:

一个是Hamilton的内含适应性理论,另一个则为互惠式利他主义理论。

这两种理论分别解释了人类亲属和非亲属之间的合作行为,但是这两种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人类的特定行为。

Tooby和Cosmides(1996)认为,合作行为和利他行为的进化应该还有第三种潜在的途径,那就是友谊。

如此看来,友情在大多数人眼里可能只是“工具”:

对于这些人而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他们的行事准则。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懂得利用是十分稳妥的生存法则。

但是从人文角度,区别于爱情和亲情的友情,更加考验人心。

成为朋友的门槛可以说是很低

成为爱人,我们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是不是门当户对?是不是志趣相投?是不是可以相互扶持?

亲情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基于血缘,我们会默契地去帮助身边的亲人。

唯有友情,即无血缘的加持,更无终生的承诺,真正的朋友是会让你最舒服放松的存在。

02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心理学实证研究发现,人们认为“好的友谊”具有两大根本的核心特征:

关系中的“享受”以及“为他人幸福而进行的投资”(Hegi & Bergner, 2010)。

通过让人们对特征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或缺性进行打分,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Kevin Hegi和Raymond Bergner发现:

在人们心目中,“好的友谊”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排序为:“享受”、“为他人的幸福而进行的投资”、“尊重”以及“承诺”。

评分从1=“不可或缺的”到5=“完全不是核心”。评分小于1.5即“核心要素”,介于1.5至3.5为“非常或中等重要的因素”。

百分比为人们认为该特征为“不可或缺”的比例。

可以看出,在每种有关“爱”的关系里,“为他人幸福的投资”几乎都处于核心(这也是许多人们实际上对于“爱”的“定义”)。

“高质量”的友情是治愈人心的。

其实无论是什么感情,唯有爱可以让包容最大化,从而接受你的朋友、你的爱人,还有你的家人。

但是,人是社会动物,总会遇见新的人。考验感情的时候到了,究竟是什么因素会让你的爱变得不稳定?

小朋友的爱是纯粹的。他们所认为的朋友,可能就是一块糖,一支笔。

但是一旦女生之间,有另外的人出来分享ta的糖果和玩具,矛盾就可能一触即发了。

小倩有个玩得很好的朋友,她们不仅幼儿园同班,刚好又是同一个舞蹈班的同学,经常一同上学、放学。

周末小倩约小芳到她们家玩,还介绍了小倩的表姐给自己最好的朋友。

小倩并不觉得不好,她心想,一个是好朋友,一个是好姐姐,一起玩不好吗?

但是,小芳却觉得不舒服,觉得自己“被背叛了”,一天都玩得不是特别开心。

在一段好的友谊中,双方在关系中应当是享受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并相互尊重和能够对彼此承诺。

当然,在现实中并非每段关系都不掺杂着自利,许多时候爱和自利都会在一段感情中存在。

或者我们会说“孩子还小”,但是家长也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处理关系。

03

友情的“保质保量”,不亚于其他情感

康奈尔大学的Matthew Brashears调查了2000位成年人,让他们列出在过去六个月内曾经一起讨论过关于自身重大事件的朋友名字。

29%的人列出了两个以上的名字,18%的人列出了两个名字,而48%的人仅仅列出了一个名字;

还有4%的人没有和任何人分享过生命中的重大事件,所以平均数是2.03。

在这个社交网络盛行时代,这项研究结果似乎很让人惊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