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早搏,让这6位名老中医给你交个底

 谷山居士 2021-05-19

六位名中医治心脏早搏经验

1,丁书文

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山东省名中医。

1)功能性早搏,认为属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使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丹参、当归、白芍、桂枝、青蒿、常山、酸枣仁、甘草等。其余随症加减,保持乐观;

2)冠心病引发的早搏,本虚标实,虚的以气阴两虚最常见,实的以心脉瘀阻最常见。所以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黄芪、麦冬、五味子、当归、川芎、丹参、延胡索、三七、白芍、桂枝、青蒿、常山、苦参、甘草等;

3)原发性高血压出现早搏,肝阳上亢、肝肾受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阴虚为主,或者阴阳两虚,治疗多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使用:钩藤、紫石英、枸杞子、制何首乌、女贞子、当归、川芎、丹参、白芍、青蒿、常山、黄连、甘草等;

4)风湿性心脏病引发早搏,最常见是气阴亏损、心脉瘀滞,适合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气阴两虚明显的使用: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青蒿、常山、黄连、甘草等。阳虚比较明显的用:制附子、肉桂、黄芪、党参、丹参、当归、白芍、青蒿、常山、甘松、甘草等;

5)病毒性心肌炎引发早搏,后期正气不正,各个阶段其实都有血瘀,应该益气养阴、解毒活血,应用: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金银花、连翘、丹参、当归、生地黄、白芍、青蒿、常山、黄连、甘草等。

2,陈阳春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管优秀专家。

1)冠心病早搏,

气虚血瘀:黄芪、生龙骨、生牡蛎、丹参各30克,黄精、益母草、赤芍、白芍各15克。随症加减;

痰湿中阻:全瓜蒌、薏苡仁各30克,半夏、茯苓、石菖蒲、远志、黄连各15克,薤白、陈皮、白蔻仁、厚朴各10克;

阴阳两虚:炙甘草10克,生地、麦冬、阿胶、当归、五味子各15克,枣仁、太子参各30克,桂枝5克;

2)心肌炎早搏,

常见阴阳两虚,余邪未清,用生脉饮+炙甘草汤,原方再加上生龙齿30克,黄连、莲子心各15克。

3)风心病早搏,

多见气虚血瘀,适合益气活血、镇心安神,用:黄芪、灵磁石、酸枣仁各30克,防风、红花、郁金各15克,白术10克,葶苈子20克。

4)肺心病早搏,

多见肺肾气虚有痰浊,用:黄芪30克,白果、生地、熟地、橘红、黄芩各15克,茯苓20克,莱菔子10克。加减。

5)高血压早搏,

多数是阴虚阳亢类型。用天麻钩藤饮:钩藤、石决明、生龙齿、桑寄生、夜交藤、牛膝、酸枣仁各30克,天麻、栀子、杜仲、菊花、白芍各15克。

6)慢性心衰早搏,

多数是阳虚水停类型。用真武汤、参附汤加减:人参6克,制附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白芍、泽泻、益母草、北五加皮各15克,葶苈子20克,丹参30克。

7)无原发病因,就是早搏,

辩证论治,心气虚用四君子汤加黄芪,心阴虚用天王补心丹,气血两虚用归脾汤,血瘀用血府逐瘀汤,痰湿用温胆汤,肝气不舒用逍遥散。

3,张文高
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1)脾气虚、痰火盛,
(常见于中年油腻男)身体胖,吃的乱,胸闷痰多、口干口渴。用黄连温胆汤效果好:党参、生山楂、郁金、当归各15克,姜半夏、黄连、莲子心各9克,瓜蒌18克,玄参、丹参各30克,茯苓、苦参各12克,甘松21克。
2)心肾虚、有瘀血,
(年纪大、生病久)胸闷气短没力气,腰酸腿软心发慌。用保元汤和丹参饮:红参4.5克,黄芪、丹参各30克,桂枝9克,淫羊藿、桑寄生、当归、郁金、延胡索各15克,三七粉3克,檀香、炙甘草各6克。
3)邪毒侵、心脉损,
(儿童和青壮年)感冒、劳累,生病时间不长。用黄芪生脉散:西洋参4.5克,黄芪、板蓝根各30克,麦冬18克,黄精、苦参、山豆根、玄参各15克,知母12克,生甘草6克。
4)气郁结、阴血亏,
(中青年女性)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用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柴胡、枳壳、香附各12克,川芎、甘松各18克,炒酸枣仁、丹参、太子参各30克,白芍、柏子仁、当归各15克,莲子心、黄连各9克。
4,李振华
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中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就分成气阴亏虚,痰湿阻滞两大类
1)气阴亏虚,
见到胸闷气短、心烦、咽干、失眠多梦、头晕心慌。
用养阴益心汤:红参、炙甘草各6克,麦冬、丹参、茯苓各15克,生地黄12克,阿胶、远志、石菖蒲各10克,桂枝3克。随症加味。
2)痰湿阻滞,
见到胸闷气促,四肢沉重,脘腹胀满,大便不成形,头晕头沉,舌有齿痕,苔白腻。
用豁痰宁心汤:党参、茯苓、炒枣仁各15克,白术、橘红、半夏、九节菖蒲、远志、厚朴、郁金各10克,枳壳、桂枝各6克,砂仁8克,薏苡仁30克,甘草3克。随症加味。
李老提示:
用7-15剂可以见效,室性早搏一般要加活血化瘀药,一般要加安神药,气阴亏虚的人桂枝不要多,不要超过3克。

5,龚子夫
原南昌大学二附院中医科主任、教授,首批省名中医。
1)心脉痹阻,气滞血瘀,胸部隐痛、刺痛,舌暗红或有瘀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2)气阴两虚,虚火内扰,看到手脚心热、盗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用炙甘草汤加减;
3)心阳不振,痰饮内停,可见头昏心慌、失眠耳鸣,形寒肢冷,舌苔白滑,用真武汤、桂枝龙骨牡蛎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6,杨友文
哈尔滨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1)通阳化瘀,手脚冰凉,舌质暗,有瘀斑,栝楼薤白桂枝汤、血府逐瘀汤、失笑散;
2)健脾益胃,脘腹胀满,食后加重,用香砂六君子汤;
3)清化痰浊头晕,口干欲吐,舌苔黄腻,用平胃散合温胆汤;
4)滋阴养血,心慌健忘失眠,头晕眼花,用当归补血汤加减;
5)益气养阴,咽干口苦,心烦多梦,乏力多汗,用生脉饮加减;
6)补肾温阳,心慌气短,腰酸怕冷,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用右归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