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富,重点在增量!但很多人都做不来!

 谋略那些事 2021-05-19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8卷,汉纪二十

汉元帝初元五年(丁丑,公元前44年)

【原文】

上用诸儒贡禹等之言,诏太官毋日杀,所具各减半;乘舆秣马,无乏正事而已。罢角抵、上林宫馆希御幸者、齐三服官、北假田官、盐铁官、常平仓。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令民有能通一经者。皆复。省刑罚七十馀事。

【译文】

元帝采用儒家学者和贡禹等人建议,下令:大官不要每天都宰杀牡畜,供应的伙食,减少一半。皇帝使用的御车御马,只要维持驾供祭把、春猎等正常使用就够了。撤销角抵这种表演游戏,释放位于上林苑内很少有机会同皇帝见面的宫女,撤销位于齐郡的三座织造厂,放弃北假—带皇家农田,撤销盐铁官,撤销常平粮仓,博士弟子的名额不加限制,黎民对儒家经典,能精道其中任何一经的,都免除赋税徭役。废除刑罚七十余项判例。评一系列惠民举措是恰当的,盐铁官和常平仓的撤除,说明当时汉朝的财政开支已经大大减少,不需要这些额外赚钱的机构了。

【解析】

汉元帝继位之后,在一众大臣的轮番劝谏之下,不断缩减自己的开支,省下来的钱自然是贴补国用了。

上面这段材料也是汉元帝对财政问题的处理,简单的来说平还是老样子。

减少开支,缩减机构。

不过这一次,汉元帝却多了这3个举动:北假田官、盐铁官、常平仓。

一个个来说。

北假田官,意思是把皇家农庄的土地变为官田,再分配给无地农民去耕种。

盐铁官,这个之前也提到过多次,就是国家出面经营盐铁。

常平仓,可以简单的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粮价低就收购,防止谷贱伤农,粮价高就放量用来平抑粮价。这样高卖低卖,既能赚钱,又能建立粮食储备。

如果说汉元帝在针对国库空虚的举措进行一个总结,到这里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

前面算是小打小闹,而到这里其实就已经走偏了。

具体又体现在这几个地方。

1.正确的事用了错误的方法

财政这个东西,无非就是讲究一个收支平衡。

按照汉元帝继位之后他的一贯处理思路是减少开支,尤其是减少皇室方面的开支。

到现在,针对点不光是皇室,还有皇庄、盐铁官、常平仓。

这三个机构的确也要花钱,但是其本身也在赚钱啊。

现在为了省钱,把能赚钱的给也给省了,这下对于整体而言要么情况不变,要么就是整体收入又变少了。

要我说,这三个不但不能省,反而还要扩大才行。

2.具体问题的针对性

回到处理方式本身,皇庄、盐铁官、常平仓设置之初,主要还是为了国家提供收入,或者进行战略物资的管控,其目的是好的。

这个在当年霍光时期主持盐铁会议时就已经爆发了关于桑弘羊和贤良文学之间的辩论。

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说官营铁器质量不行,还不如私人的。

强势如那个年代都有这样的问题,更何况是汉元帝时期。

所以,不光是盐铁,恐怕这些皇庄、常平仓都多多少少存在问题,导致现在花钱、没效果、伤民害民。

但是回归到这些东西设置之初的本心,寻找问题进行调整,让其重新发挥效用同样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否定问题或者解决产生问题的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更像是无脑暴力处理,只会产生新的问题。

3.无效开支的增加

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

到这里,汉元帝就开始大撒福利。

前面是省钱,现在是撒福利拉拢儒生。

放开博士弟子名额限制,他们能够招募大量的人,那么这些人是不是要朝廷给钱来养着?

这些人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基于改善财政。

甚至来说,是汉元帝花钱收买儒生,让其为自己引经据典说好话。

但是毫无意义问的是,其中涉及到的人员数量限制的放开。

在能够把读书人收归集中管理过程中,也造成了这方面开始的暴增。

4.利益平衡的打破

令民有能通一经者。皆复。

这一条的意思看起来好像是利益均沾,只要百姓能够精通儒家经典一部,就免去赋税徭役。

福利放在那里,只要你能够上就给你。

但问题是,国家和地方徭役赋税的需求不变。

这个动作却在动提供徭役赋税的基础。

即,因为这条政策,家家户户都学儒家经典能够免税可以不承担,但是征税、徭役固定,为了完成任务,势必要把这一步摊牌到其他承担的人头上。

这样等于无端加重了这部分人的负担。

而这些人为了完成赋税和徭役,就不得不贱卖土地,导致破产变为失地农民,甚至变为流民。

而土地又会往权贵、官僚、豪强手中聚集,这就是土地兼并。

不光是土地,之前提到的盐铁更是如此。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和贤良文学吵,其中固然有治国理念的路线之争,但更有利益之争。

现在朝廷把盐铁废弃,这一块巨大的蛋糕必定会被地方势力立即接手。

朝廷经营可能还有个指导价,质量可能不行,但是价格还算可以。

但是地方势力接收之后,为了利益鬼知道会干出什么事,但可以肯定得如此庞大的利益,将进入到私人的口袋。

而地方势力也将膨胀到无以复加。

如此最终形成一个朝廷穷、民间少数人极富的状态,最后再演变下去就是地主豪强、士族兴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出现几个影响力极大的寡头。

那么,寡头出现了会想干什么?

你猜!

【原文】

最后有点偏题了。

上面的材料更多是从一个国家宏观层面去审视财政问题。

其实财政有问题,无非就是收支不平衡,切入点也就是怎么省钱、怎么赚钱的问题。

但是,在具体问题、具体思路上,却是有五花八门。

如汉元帝这样,一方面省钱不够,另一方面又乱花钱,开源的也不去想,这就彻底乱套了。

前几年我和同事说要多赚钱,当时想到这个,大家普遍第一个感觉就是要业余搞个项目。

这个思路没错,属于寻找新增量。

但是,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办法?

回归问题,想赚钱说白了就是觉得现在赚钱少,那么针对现在赚钱的方法进行优化,让现在赚钱的法子赚更多钱、或者用更少时间赚钱同样的钱,是不是也是一种思路方向呢?

我感觉很少人会想到从这个方面切入,或者说能想到,但是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

所以,总结起来,想要让自己钱多钱来,切入点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寻找新的增量,多去赚钱。这个叫开拓。

第二,针对当下自己赚钱的方式方法,进行效率优化,提高赚钱效率。这个叫升级。

第三,针对当下自己赚钱的方法进行,替换升级。也叫转型。

不一定非要想着去干个什么项目。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真去搞个项目绝大多数都不能成。

而静下心来把手头上的事好好想想如何能干得更好,反而是所有人能够做得到的。

不过,很多人却做不来,总想玩个大,来个暴富,结果反而把自己给玩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