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意外发现一个“阴阳洞”,专家大喜:秦始皇地宫之谜有答案了

 王浩然 2021-05-19
古代帝王生前几乎都会修建自己的陵墓,一是为了死后也能享受到生前的生活,二是为了防止盗墓贼,但是很多人建造的并不是那么结实,以至于让盗墓贼不停的光顾,最终不复存在。虽然很遗憾,但还是留下了三座保存完好的帝王墓,它们都建立在龙脉上,里面藏有无数珍宝,可是至今无人敢挖,因为墓里机关重重。虽然曾经也有盗墓贼光顾过,但都无功而返,就连考古专家们也不敢挖,而秦始皇陵墓就是其中的一座。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平定了六国,完成了中国封建大统一王朝。他觉得自己是无可替代的,所以生前为自己建了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帝王陵墓,耗时39年,用工人数达到70多万,而耗费的财力就更不用说了。据记载,项羽曾经来过这里,预将皇陵中能见到的宝贝都搬走,可惜用了30万人,30多天都没搬完,可见皇陵中珍宝之多,最后项羽一气之下将并不能运走的一把火烧了。不过经现代勘测技术发现秦始皇陵墓完好无损,并没有被盗的痕迹,所以项羽盗墓一说有可能是不存在的。

秦始皇陵墓结构很复杂,《史记》中曾记载:秦始皇陵墓建在很深的地下,而棺椁则用铜建来锻造,还做了许多弓弩机关,只要有人闯入,就会万箭齐发。更有水银如江河般流动。而这一事实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得到证实,里面的确含有大量的水银。那么这些水银事从哪里来的呢?

2016年,在陕西东南部的旬阳县,一个山洞被农民意外发现,而且洞中有很多古代的铁器、陶器等简陋的生活用具。经考古专家判断这是一处矿洞遗址,而且这个山洞之前就被发现过,据传说山上还有一个“阴阳洞”,如果不小心走进去,很容易迷失方向。在清朝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就有对这个地方的记载:“在县东北二百四十里。有山洞,产水银、朱砂。”所以这里很可能是一处水银矿。

后来经过专家的收集调查,才知道这个旬阳县小河镇、红军镇大概分布着古代水银矿洞超过4000个,根据统计,这些矿洞开采年代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很多山体都已被挖空,累积开采的水银应该在1000吨左右。真是一座庞大的水银矿。而秦始皇陵墓距离这个地方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在古代运输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地宫中的水银就很可能来自这里。

而且在很多废弃的矿洞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矿工生活用品和器械残片,其中一些器物带有明显的秦代风格,这也进一步证实从秦朝就开始对这里进行了水银开采,是考古史上又一重大进步。可见秦始皇为了自己的陵墓真是煞费苦心,以至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都不能发掘,而是以保护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