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庙的由来

 青舍民宿老古 2021-05-19

​         孔子生前,名望早已著称天下,被尊称为圣人、贤人和君子。子贡说老师像日月一样高一样明,像天一样高不可攀。颜渊说老师的学问、道德使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死后,葬在曲阜城北约一里路的泗水旁边。

       孔子教学有教无类,收授的大多是当时自由民和穷人的子弟,且尽心尽力,根据各人的性格因才施教,又十分关心弟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情之所至,精石为开,师生之谊情深谊至,情同父子。

       因此,孔子逝世后,许多弟子都服丧三年,相对哭泣尽哀。尤以子贡又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继续守丧三年,达六年之久。而有些弟子和当时的鲁国人因为感念孔子,干脆把家搬到墓旁附近住下。据《春秋》记载,当时在其墓旁居住的百余人家。于是当时之人称为“孔里”。后来,经历朝历代扩建,把孔子的故居和讲学的讲堂以及弟子宿舍合称为孔庙。而孔子墓地及其子孙的墓地因种植很多柏树和松树而称为孔林。

       山东曲阜孔庙用以纪念孔子并收藏孔子的衣冠,悬挂其肖像、琴、车、书等生前用物。

        孔子以一布衣出身,是当时的一位穷知识分子,通过一身致力于教育培养子三千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身逢乱世而碰壁无数,但他却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广博的学问和品格赢得了生前、身后世人爱戴和尊敬。

        司马迁在写完《孔子世家》后,感慨地写道:“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䏻去云。天下君王,贤人众矣,当时之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候,凡中国言六艺者,无出其右,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写在最后,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学习的一生。生逢乱世,明之不可为而为之。一生敏以求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一生,生活俭朴,量入为出,不妄取不妄予。重品德而家资。温和而刚正,感仪而不倚暴,谦恭而通达人情。出门如见大宾,衣服整洁举止瑞正。做事敬业待人真诚。做事不主观臆断,不固执,没有私己之心。

       从以上观之, 孔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为官的原则,教子格言等对后世影响巨大。传播中国文化,离不开孔子。老古通过对《论语》的通读,把以上管见呈送各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青舍精品民宿老古

                       2021年5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