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众所周知, 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数学家, 是华罗庚。 但很少有人知道, 我国数学界还有赫赫有名的“三驾马车”, 其中一位, 正是华罗庚的学生: 他从小是学渣, 却在26岁那年惊艳世界, 还被称为中国数学界元老, 然而刚刚,噩耗传来...... 他就是王元。 1930年,王元出生于浙江兰溪, 他打小贪玩, 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学习之外的地方: 什么拉二胡、看《三国》、 学画画、游泳....... 除了学习样样精通。 直到中学时仍旧成绩平平, 班上50名同学, 20来名是他取得最好的排名了。 读大学那年,“学渣”王元, 和心心念念的浙江大学失之交臂, 他被分配到了一所, 专门安置失学青年而设的英士大学。 但有时候命运,真的是“弄人”, 新中国成立后, 这所英士大学被并入了浙江大学。 当时,王元半是开心半是忧愁, 因为面临专业的艰难选择, 最终成绩“拖了后腿”, 他无法进入热门的工科行业, 只能选择了当时十分冷门的数学。 踏入此门,未曾想到有一日, 他竟惊艳世界。 看着周围一个个杰出的校友, 陈建功、苏步青、卢庆骏、 曹锡华、张素诚....... 浙大群贤毕至,人才济济, 王元就在某一刻幡然醒悟, 从此将所有的文艺爱好全“戒掉”了, 一门心思走进数学的世界。 1952年,王元毕业, 那时的他, 已然从一个“学渣”蜕变为“学霸”, 被苏步青推荐到,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他的老师, 是近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 而从此, 数学江湖多了一个叫王元的传奇。 华罗庚(右一)与王元 1953年, 华罗庚成立了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 哥德巴赫猜想, 是国际数学界, 研究和追寻了足足两百年的难题。 很多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 分析哥德巴赫的信足足几麻袋, 但没有一篇是正确的。 而初出茅庐的王元, 卯足劲要在这个艰难的领域, 踏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四年, 足足四年的伏案后, 王元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证明了2+3。 (每个充分大的偶数, 都可以表示成至多两个质数的乘积, 再加上至多3个质数的乘积) 那一年, 王元年仅26岁, 在国际数学界掀起狂热波澜, 国外的学者们惊愣了, 百年难题, 让一个中国小子破解了! 那一年,宣传王元的报纸铺天盖地, 这必是永载史册的一幕, 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这领域, 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二排右一王元 走上世界数学巅峰, 王元做的第一件事, 竟是自己走下神坛。 他说: “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以来, 历时260余年, 经历了不同的研究阶段。 要取得突破, 首先得弄清其他数学家做过的研究, 我的成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以后,我不会再做相关研究。” 要么踩在前人肩膀上继续走, 要么自己下来在地上爬, 王元选择了第二条路。 这样的选择,让未来几十年里, 我们没有看到一位“天才的坠落”。 1973年,王元和老师华罗庚一起, 开拓了高维数值积分的研究方向, 他和华罗庚证明的定理, 再一次震动了学术界, 被国际公称为“华-王方法”。 这是一次伟大的创造, 王元撰写的相关专著: 《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出版后, 英、德、日、奥等十多个国家的予以好评, 认为“这本书, 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例证”。 作为华罗庚的首席弟子, 王元一直是华罗庚最看重的学生。 华罗庚弟子不下百人, 但最终获得世界数学界认可的人物, 寥寥无几, 王元,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一位。 1982年, 半路数学家的“学渣”王元, 和数学天才陈景润站在一起, 获得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此时此刻, 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三年后,华罗庚逝世, 王元决定为恩师作传, 一个数学家,执笔写传记? 这样的事.......可能吗? 十年过去, 王元著的《华罗庚》一出版, 就成为科普畅销书, 放眼全中国的科学家传记, 也只有这一本, 被翻译到国外并正式出版。 王元,当年一不小心成了数学家, 而今作为一个数学家, 他又一不小心拿下了文学大奖: 第一届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 在艰深领域, 王元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和关注, 与潘承洞、陈景润, 并称为我国数论界“三驾马车”。 王元更是我国数论界, 唯一一位院士。 他还被聘为世界科学出版社顾问、 联邦德国《分析》杂志编委、 及斯普林格《图论与组合》杂志编委, 这些职位中能有一位中国人的面孔, 实在难得。 王元在中科院受到极大的尊重, 数学院所有的老师和学生, 都见过王元院士, 这位80岁的老人, 几乎每天都弓着背走在基础园区的小路上 很多老师和学生见到他, 都会唤一声“王老师好”。 他是被公认的数学元老, 然而贵为院士, 他日常生活却十分简朴, 出入就是步行, 也不用单位给配的小车。 平时粗布简衣, 一件大衣穿几十年不舍得扔。 有一年, 中科院要给院士涨津贴, 从200元涨到1000元。 王元知道后说: “涨1000也太多了吧?” 按照规定, 80岁以后的院士会成为资深院士, 但每年津贴也就1万元。 对于大部分院士来说, 没有副部级待遇、没有专车, 坐飞机能走贵宾通道, 已经是最大的“职务便利”。 2018年,王元身体抱恙, 但依然没有停下对数学前沿的关注, 喜欢和学生讨论, 世界上最好的数学是什么样的。 他说:“如果这些都不懂了 名气再大,一钱不值。” 2021年5月14日, 91岁的王元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中科院那条林荫小道上, 再也看不到这位头发雪白、 弓着腰步履蹒跚的老人的身影...... 中国数学,再无“元老”....... ![]() 王元生前照片 专业傲居峰顶,文笔饱浸情丝, 王元院士这一生, 作为华罗庚的学生, 没有辜负自己老师的期许; 作为一个中国人, 他代表民族在世界建立极大建树; 作为数论开拓者, 他培育的张寿武、阮卫东等, 已经是世界顶尖数学家。 在发展数学走向世界这条路上, 王元接过自己老师的期望, 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他的学生, 也一定会继承他的遗志, 推动中国数学变得强大! 今日,元老虽去, 但他孜孜不倦、 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致敬!缅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