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读论文:抗血小板聚集,纳豆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健康管理 2021-05-19

上次我们说过,纳豆激酶居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那么,纳豆激酶是如何做到的呢?一篇发表于2014年的论文,“纳豆激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6):50-51],也许可以解释。

实验动物为SD大鼠,分5组:

对照组:蒸馏水

纳豆激酶(NK)小、中、大剂量组:纳豆激酶500、1000、2000 IU/kg(国际单位/公斤体重)

阳性组:复方丹参滴丸,67.5 mg/kg(毫克/公斤体重)

灌胃,每天1次,连续10天。

末次给药1小时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获得富血小板血浆和血小板。

结   果

1、细胞外液不存在钙离子时,纳豆激酶对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抑制

组别
荧光强度
1分钟
3分钟
5分钟
对照组
3.224
3.664
3.654
NK500
2.998
3.166
3.406
NK1000
2.196
2.484
2.630
NK2000
1.558
1.702
2.020

2、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为1.0 mmol/L时,纳豆激酶对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的抑制

组别
荧光强度
1分钟
3分钟
5分钟
对照组
3.356
3.638
3.778
NK500
3.042
3.336
3.546
NK1000
2.376
2.690
2.896
NK2000
1.762
2.208
2.348

从表1和表2数据看,细胞外液无论是否存在钙离子,纳豆激酶在中大剂量是都会显著抑制血小板内钙离子的释放。

钙离子的释放,是血小板聚集、参与凝血的必要步骤。

3、纳豆激酶对大鼠血浆ET-1和NO的影响

组别
ET-1
NO
ET-1/NO
对照组
73.40
20.18
3.61
NK500
67.69
26.64
3.00
NK1000
56.89
35.75
1.57
NK2000
30.17
39.25
0.83
阳性组
48.57
37.61
1.49

中剂量和大剂量的纳豆激酶,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ET-1水平,增加NO水平,使得ET-1/NO的比值显著降低。表现为剂量依赖方式。

ET为一种促栓物质,内皮素(endothelin)。

内皮细胞释放NO和ET,二者的平衡相互制约。纳豆激酶降低血浆中ET水平,提高NO水平,降低了ET/NO比值,这会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

4、纳豆激酶对人血浆GMP-140和vWF含量的影响

组别
NK剂量,IU/ml
GMP-140
vWF
对照组
-
13.222
0.1268
NK组
5
12.042
0.0876

10
10.137
0.0698

20
8.186
0.0652

40
7.217
0.0607

80
5.506
0.0302

纳豆激酶在40 IU/ml和80 IU/ml时,,可以使得人血浆GMP-140和vWF水平显著下降。同样是剂量依赖关系。

GMP-140即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vWF即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GMP-140,被认为是最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在炎症和血栓形成中菌起着重要的作用。GMP-140水平越高,说明血小板活化的程度越高,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越大。

vWF的水平,反映了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和受损程度。

纳豆激酶降低GMP-140水平,也就是降低了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同时减少vWF的产生而抑制血小板黏附,抗血小板聚集。

图片

写在后面

凝血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但从分子过程看确实很复杂。引起凝血或参与凝血的因子有很多。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都会引起凝血。

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会引起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纳豆激酶抑制血小板内钙离子的释放,可能是纳豆激酶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之一。

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下的蛋白基层暴露,血小板被激活。激活后的血小板通过其表面的膜蛋白GPIb与vWF结合,启动血小板内信号传导,一系列分子过程启动,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间形成桥,ADP释放,凝血烷TXA2参与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NO,由血管内皮合成释放,具有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活性物质的作用,可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当然,ET与NO,可以说是有拮抗作用的。

vWF也主要来自内皮细胞的合成。参与血小板黏附,诱发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映,促进纤维蛋白原合成,增加血液粘滞性,等等。

由此可见,纳豆激酶至少通过这几个方面,抑制血小板聚集,或者说成功抗血小板聚集。

第一,抑制血小板的钙离子释放。

第二,增加NO,减少ET。

第三,减少GMP-140和vWF。

第四,我们知道,纳豆激酶还会影响凝血烷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的水平。

除此以外,还影响了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