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烙印(五)——失学

 鄂中京山 2021-05-19
童年烙印
 
张文秋


(五)失学
 
孙家桥小学不办高小班。我和妹妹在拿到初小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就失学了。我象被当头泼了盆冷水,伤心地哭了起来。

父亲见我痛哭,很表同情。他安慰我说:“你不要难过,既然无处上学,还是让我来继续当你们的老师好了。古语云,女子10岁,不出闺门。虽说我答应过让你们出外求学,但现在没有升学的地方,就在家里学习吧!”

失学后的最初两年,我们在父亲指导下攻读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和一些诗词、歌赋、散文,至今我还能背诵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父亲还教我作律诗,给我讲平仄韵律,还讲孔夫子和孟子的为人,在父亲的引导下,我学会了书法及诗词写作。父亲在讲课中循循善诱,广征博引,我们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学习之余,一家人常在一起下象棋,我好胜心强,但棋下得并不好。有时与我对阵的哥哥就故意把棋输给我,妈妈出来帮助哥,我就拉父亲来助阵。结果常常直接变换了阵容,让父亲和母亲下得难解难分。我和哥哥倒变成了观战的人。

在这种愉快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两年。1915年,父亲突然得了伤寒病,高烧不退,医药无效。全家人的心头,顿时蒙上了一层浓重阴影。

母亲终日愁容满面,常常背着父亲流泪,母亲那饱受创伤的心,已无法平静下来。有天夜深人静时,我曾见她独自在客堂里跪下,祈求菩萨保佑我父亲早日病愈,或者让她去替父亲死。她低声诉说,她已经失去了几个儿子,已经失去了今生的幸福和快乐,现在再不能失去自己的丈夫了!

我听了也非常伤心。从桂生哥哥算起母亲总共生了4个儿子2个女儿。然而,无情的病魔先后残酷地夺去了我的桂生哥哥、荣生弟弟和甲宝弟弟的生命。每次失去年幼的儿子,我的父母就要经厉一次揪心的痛苦。现在母亲亲生的孩子中,只剩下了12岁的我和妹妹,以及年方4岁的弟弟振甲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疾病又威胁着我父亲的生命,母亲能不忧虑吗?为儿女能不伤心吗?

父亲似乎预感到自己将一病不起,便安排了自己身后之事。他给我的哥哥、弟弟每人分了田地和一份房屋,给我和妹妹每人分了嫁奁田,给母亲留了一些零用田。

我嫂嫂见年幼的弟妹都分了田产,把她自己能独占的家业分了出去,便经常借故与哥吵架,闹得全家不能安宁。

为了让父亲静心休养,母亲从不把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他。然而,父亲的病却根本不见好转,反而日渐严重,终于到了最后的一天。

父亲在弥留之际,口中不住地念着我母亲的名字。母亲眼泪不断,孩子们都嚎啕大哭。

父亲遍视房中诸人,举起手抚摸着振甲弟弟的头说:“你太小了,才4岁,可惜我无法将你抚养大了。”他让我拢去后,拉着我的手说:“今后多帮助你妈妈照顾小弟弟。你也要好好读书,争取出外求学,不要辜负我和你祖父的希望。”他分别对哥哥、妹妹作了一些交待后,紧紧握住了我母亲的手,说:“本想和你同偕到老,现在恐怕不能如愿了。万一没有了我,你要帮我把孩子们抚养成人……我实在不愿离开你呀!”他用难舍难分的眼神望着母亲,泪水直往下淌。

母亲哭着说:“你不讲我也知道,我一定全力抚育孩子,你放心好了。”

过了好半天,父亲最后一次醒来,声若游丝地对母亲说:“你好好保重……照顾好孩子,我走了……”话还没有说完,就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了。

我们永远再不能亲聆父亲的教诲了,但是,母亲没有让我们因此再次失学。她继续教我和妹妹读书,并且让振甲弟也开始学习。

然而,不幸的事接踵而来。父亲去世不久,伤寒病又夺走了我妹妹的生命。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母亲一下子衰老了许多。此后,她格外关心我的身体,常常捧着我的脸细细端祥。我在桌前看书的时候,她就一刻不离地坐在桌边陪我。有一天,她抽泣着对我说:“我怎么能让你老守在我身边?我要让你出外求学,让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辜负你父亲和祖父的希望。”

我理解母亲的苦心,因此学习更加专心自觉,读书的范围也更加广泛。除了哥哥给我拿来的语文、历史、地理、自然、修身、算术等教科书外,母亲让我还读了父亲书房内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许多文学作品。《列国志》、《岳飞传》、《杨家将》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我非常崇拜穆桂英智勇双全能文能武,我也十分敬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非凡气概。另外,我还阅读了不少五花八门的小说、戏文,我为祝英台的悲剧流泪,也为守节的秦雪梅伤情。总之,丰富的文化典籍激发了我求知的渴望,广阔的知识天地令我痴迷,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外出求学。

然而,这时的家境日趋贫困,债台高筑,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使母亲整日愁眉紧锁,什么枪捐、保卫团捐,月月有人登门索取。沉重的社会剥削和压迫摧残母亲的健康,但她仍顽强地振作精神,担负起教育儿女的责任。她规定我每天读书8小时,并亲自进行辅导。除此以外,母亲还纺纱、养蚕,勤俭持家。我记得有一位孤苦的谢三姐认我母亲作干娘,她俩一起弹棉花、织布。有时,母亲也教我作些家务,如炒菜、烧饭、作汤圆、打糍粑,使我以后有足够的能力独立生活。

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给我的一切教诲。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