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生活不和谐,是你不会“作”

 郑立寒 2021-05-19
作者:郑立寒
来源:婚前避雷指南(ID:ruoheqinghan)

 01 

 好的关系是从不吵架?

你们最近一个月性生活多少次?

你知道性生活多少次才算正常? 

曾有心理学家根据年龄因素对性能力的影响规律,总结出一个“性爱频率公式”:性爱频率=年龄的十位数*9。(所得乘积的十位数为时间,个位数为这段时间内应有的性交次数。)

比如,30多岁的男性,在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20天可有7次性爱(3*9=27),大约三天一次。具体如下: 

30多岁,20天内7次,平均3天一次;
40多岁,30天内6次,平均5天一次;
…… 
好的关系不止性合拍,也很会“来事”。 

(模特:贝姑娘)

 02 

 沟通是一门艺术 

在传统文化的洗涤下,我们中国人都是谈性色变,思想里刻着:性是肮脏的、可耻的、下流的。

如果在“性”方面不能明显表达,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含蓄表达”。

而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关系的模板。

简单来说,我们与伴侣的亲密互动基本上复刻着我们与抚养者的相处模式。

当我们感觉缺乏安全感,得不到伴侣的回应时,一般会有2种行为:

  • 一种是情感疏离。避免投入,试着麻痹自己的情感,压抑并否定自己的依恋需求;

  • 另一种是极力抗争。听从自己的焦虑,为获得对方的注意力与回应而抗争。


而这往往会引发3种错误的沟通模式:

  • 第一种:揪出坏人


这种模式下的夫妻会僵持在权力斗争期。

两个人互相攻击,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对方,指责对方是“迫害者”。

女:“我对你没兴趣,还不是因为你不顾及卫生?”
男:“你天天像条死鱼,我怎么有心情?”
就像黄奕和黄毅清那样,离婚时闹得满城风雨。

黄毅清讽刺她是偷腥的野猫;而黄奕也不甘示弱,痛诉黄毅清家暴。

当我们被恐惧吞没时,就很容易看到表面。“为了赢得对方而争论”,互相撕扯,希望证明对方是“罪魁祸首”,这样自己就可以撇清责任了。

  • 第二种:追逃模式


一方主动出击,另一方被动逃避,双方互动产生了追逃模式。

通常情况下,都是女人在焦虑,男人在回避。

女:“老公,我想要了。”
男:“我累了……”

焦虑者的表现通常是批评,嫉妒,指责和质疑,以此希望改善彼此的关系;

而逃避者的表现大多无动于衷,敷衍回应,或者岔开话题,甚至转身离开,回避关系的探讨。

我们都知道,人在被攻击、被指责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防御姿态。

而我们越回避冲突,越容易激起焦虑者的不甘和攻击。

因此,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让关系进一步僵化。

  • 第三种:相敬如冰


很多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基本上预示着婚姻即将破裂了。

因为双方将他们的需求和情绪隔离和冷冻起来了。

放弃了交谈,放弃了建立情感连接。

夫妻之间只剩下麻木和距离,客套和冰冷。

女:老公,你什么时候回家;
男:……

当我们知道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就会慢慢失望。

为了避免受伤,我们会隔离自己的情绪,不再表示出任何需求和亲近。

而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很平和,实际上,双方已经没有任何情感连接了。

就像白百合和陈羽凡,如果没有被爆出白百合密会猛男,大概人们还以为他们是模范夫妻。实际上早就各玩各的。

为什么关系会变得这么僵硬?

因为,眼中只看到了自己,没有看见对方。

我们陷入了自己的情绪漩涡里,只看见了自己的悲伤,委屈,却没有看见对方焦虑,疲惫。

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爱人的积极回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即刻地满足对方的需求。

如果没有满足需求就指责,或面对冲突就回避,这样只会把两个人推得越来越远。

不管哪种模式,我们很难去评判究竟哪个对,哪个错。

很多时候,夫妻两个人既是迫害者,也是受害者,甚至还是拯救者。

有个粉丝说,老公出轨,她通过揭露老公和小三的事情,让老公颜面扫地,失去了工作,现在老公又想挽留,对她特别好,她也认为孩子需要爸爸,再婚后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两个人又一起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丈夫出轨,那妻子就是受害者。而妻子通过报复,让老公失去了名誉,这就是迫害者,她又想要挽回家庭,拯救这段婚姻,又想充当拯救者的角色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扮演着3种角色,在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中切换。

然而,爱不被占有,也不能占有,只有当我们不想掌控关系时,跳出沟通的死循环,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模特:贝姑娘)


 03 

 如何正确地沟通? 

情绪是了解自己的窗口,也是构建良好关系的契机。

只有当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被唤起,我们才会产生情绪。

比如,当感觉到被忽略,心中有了委屈,就会产生愤怒。

而好的沟通是看见彼此的情绪。那么该如何正确地沟通呢?

1:要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有个闺蜜特别会表达情绪,当她向老公抱怨工作的时候,有时她会遭到老公的冷嘲热讽。

但是,她每次都能跳出糟糕的沟通模式,“亲爱的,我现在特别需要你抱抱我,而不是评判这件事。”

她老公也是秒懂。抱抱她,安慰她,那下一次亲密活动,她也会积极参与。

当我们在质疑对方为什么没有关心我们的时候,应该反思自己,当时是怎么提出需求的。

你真的是在表达情绪,还是在发泄情绪呢?

只有当我们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脆弱、依恋时,对方才能卸下防御姿态。如果刚开始很困难,至少要让对方看见自己的深层情绪,让对方明白你是在防御伤害,而不是故意的。


(模特:贝姑娘)

2:要懂得对方情绪背后的潜台词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依恋。

人们努力寻找和表达的信息基本上都是:

  • 你爱我吗?我在你心中重要吗?

  • 如果我有需求时,你能安慰和关怀我吗?

  • 当我有危险时,你会一直陪伴我身边吗?


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只有真正地学会倾听对方,才能读懂对方的潜台词。

倾听说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大部分人都做的是无效倾听:

  • 虚伪地倾听:表面上感兴趣,心里却在骂你傻逼;

  • 自恋地倾听:不管什么话题,都能转移到自己身上;

  • 选择性倾听:只听得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其他说什么并不关心;

  • 防御式倾听:把别人的愤怒都当成是攻击,躲避对方言语上的伤害;

  • ……


当两个人都深陷情绪的漩涡里,很容易形成情绪的对垒。

而有效的倾听需要你放下手机,投入全部的专注力,非评判地回应,并给予共情和关怀。

如果你在倾听的时候,很难做到共情:

可以默默思考几个问题:

  • Ta的这种表现(发怒等)出于什么需求?

  • Ta 到底有什么样的困惑?

  • 我可以帮Ta做什么?


3:抓住“情绪滑动门”时刻,构建情绪亲密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正在挥汗如雨地做活塞运动时,突然女人说,“好像衣服还挂在外面。”

一般男人听到这句话,都会泄气,心想这种时刻还能想别的事。

但她老公说,“亲爱的,我感觉到了你有点恐惧,是不是现在感觉不太舒服?”

在《爱的博弈》里,戈特曼提到“滑动门时刻”。 

意思就是,亲密关系中,当对方表达联结的需要时,这个时刻是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时刻。

如果我们拉开滑动门,看见对方的情绪,像刚才故事里的男人一样,知道女人在担忧,心里还装有其他的事,并给与积极关怀,就可以增进关系的亲密;

如果我们关上滑动门,冷漠回应,或敷衍、责怪等,“你怎么这么不懂情趣?”,可能就会让关系进入僵持。

女人的每一次抱怨,都是一次邀请和时机,如果懂得如何接收她的“沟通邀请”,你就会打通夫妻感情的五经六脉。

了解了这么多,你准备好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