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婚前避雷指南(ID:ruoheqinghan) 01 好的关系是从不吵架?曾有心理学家根据年龄因素对性能力的影响规律,总结出一个“性爱频率公式”:性爱频率=年龄的十位数*9。(所得乘积的十位数为时间,个位数为这段时间内应有的性交次数。)比如,30多岁的男性,在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20天可有7次性爱(3*9=27),大约三天一次。具体如下: (模特:贝姑娘)
02 沟通是一门艺术 在传统文化的洗涤下,我们中国人都是谈性色变,思想里刻着:性是肮脏的、可耻的、下流的。如果在“性”方面不能明显表达,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含蓄表达”。简单来说,我们与伴侣的亲密互动基本上复刻着我们与抚养者的相处模式。当我们感觉缺乏安全感,得不到伴侣的回应时,一般会有2种行为:两个人互相攻击,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对方,指责对方是“迫害者”。黄毅清讽刺她是偷腥的野猫;而黄奕也不甘示弱,痛诉黄毅清家暴。当我们被恐惧吞没时,就很容易看到表面。“为了赢得对方而争论”,互相撕扯,希望证明对方是“罪魁祸首”,这样自己就可以撇清责任了。一方主动出击,另一方被动逃避,双方互动产生了追逃模式。焦虑者的表现通常是批评,嫉妒,指责和质疑,以此希望改善彼此的关系;而逃避者的表现大多无动于衷,敷衍回应,或者岔开话题,甚至转身离开,回避关系的探讨。我们都知道,人在被攻击、被指责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防御姿态。很多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基本上预示着婚姻即将破裂了。当我们知道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就会慢慢失望。 为了避免受伤,我们会隔离自己的情绪,不再表示出任何需求和亲近。而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很平和,实际上,双方已经没有任何情感连接了。就像白百合和陈羽凡,如果没有被爆出白百合密会猛男,大概人们还以为他们是模范夫妻。实际上早就各玩各的。我们陷入了自己的情绪漩涡里,只看见了自己的悲伤,委屈,却没有看见对方焦虑,疲惫。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爱人的积极回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即刻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如果没有满足需求就指责,或面对冲突就回避,这样只会把两个人推得越来越远。很多时候,夫妻两个人既是迫害者,也是受害者,甚至还是拯救者。有个粉丝说,老公出轨,她通过揭露老公和小三的事情,让老公颜面扫地,失去了工作,现在老公又想挽留,对她特别好,她也认为孩子需要爸爸,再婚后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两个人又一起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丈夫出轨,那妻子就是受害者。而妻子通过报复,让老公失去了名誉,这就是迫害者,她又想要挽回家庭,拯救这段婚姻,又想充当拯救者的角色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扮演着3种角色,在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中切换。然而,爱不被占有,也不能占有,只有当我们不想掌控关系时,跳出沟通的死循环,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03 如何正确地沟通? 只有当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被唤起,我们才会产生情绪。比如,当感觉到被忽略,心中有了委屈,就会产生愤怒。而好的沟通是看见彼此的情绪。那么该如何正确地沟通呢?我有个闺蜜特别会表达情绪,当她向老公抱怨工作的时候,有时她会遭到老公的冷嘲热讽。但是,她每次都能跳出糟糕的沟通模式,“亲爱的,我现在特别需要你抱抱我,而不是评判这件事。”她老公也是秒懂。抱抱她,安慰她,那下一次亲密活动,她也会积极参与。当我们在质疑对方为什么没有关心我们的时候,应该反思自己,当时是怎么提出需求的。只有当我们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脆弱、依恋时,对方才能卸下防御姿态。如果刚开始很困难,至少要让对方看见自己的深层情绪,让对方明白你是在防御伤害,而不是故意的。你爱我吗?我在你心中重要吗? 如果我有需求时,你能安慰和关怀我吗? 当我有危险时,你会一直陪伴我身边吗? 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只有真正地学会倾听对方,才能读懂对方的潜台词。倾听说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大部分人都做的是无效倾听:当两个人都深陷情绪的漩涡里,很容易形成情绪的对垒。而有效的倾听需要你放下手机,投入全部的专注力,非评判地回应,并给予共情和关怀。Ta的这种表现(发怒等)出于什么需求? Ta 到底有什么样的困惑? 我可以帮Ta做什么?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一对夫妻正在挥汗如雨地做活塞运动时,突然女人说,“好像衣服还挂在外面。”一般男人听到这句话,都会泄气,心想这种时刻还能想别的事。但她老公说,“亲爱的,我感觉到了你有点恐惧,是不是现在感觉不太舒服?”意思就是,亲密关系中,当对方表达联结的需要时,这个时刻是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拉开滑动门,看见对方的情绪,像刚才故事里的男人一样,知道女人在担忧,心里还装有其他的事,并给与积极关怀,就可以增进关系的亲密;如果我们关上滑动门,冷漠回应,或敷衍、责怪等,“你怎么这么不懂情趣?”,可能就会让关系进入僵持。女人的每一次抱怨,都是一次邀请和时机,如果懂得如何接收她的“沟通邀请”,你就会打通夫妻感情的五经六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