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制内的婚姻,就跟商量好了似得

 泰荣林黑皮 2021-05-19


今天有位同事来找我不是为了工作,而是叫打听打听我对象学校有没有合适的小女孩,她手里有个某某单位的好小伙。牵线搭桥的事,我当然是欣然答应,说不定又会促成一桩美好的婚姻,何乐而不为呢。说实话简单的寒暄之后,同事就走了,因为大家都是广撒种、遍撒网,多年来套路是一样的,相信他基本上把所有的处室都走遍了。同事走后,我却愣神了一会,拿起单位电话本细细地端详了一番,不是找谁的联系方式,而是突然发现一个极其有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几十名同事的对象竟然齐刷刷的来自机关、学校、医院,再无其他。

一、体制内婚姻大概率

几十个人找的对象竟来自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就跟商量好了似得。其实,不只是我们单位,相信很多兄弟单位都是这样,对象行业有很强的趋同性。尽管大家不是商量好的,但在找对象时目的性还是比较强的,最终推动的搭配方式就是夫妻双方“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老师”“公务员+医生”,其中前两者的搭配方式极为常见,不是对象在另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就是对象是小学、中学或者高中、高校教师。要问“公务员+企业”有没有?有!肯定有!但数量不多,我楼上单位的一名要好同事对象就是企业的,他与对象是大学同学,最终走到一起,他考上了公务员,对象没考上最终选择了企业。其实,在很多很多人看来,体制内常见的婚姻搭配并不是“最佳搭配”,反而应该是“公务员+企业”,公务员稳定,企业赚钱多,形成互补,但事实上这种搭配很少,而且是有原因的。

二、导致大概率的成因

1. 相亲来的婚姻。大学的爱情是纯真而美好的,但不管你信不信,大学能最终走到一起的少之又少。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讲,相亲便成了较好的促成婚姻的方式。我与对象就是相亲认识的,经人介绍,两人相处一两年,感觉合适就自然而然步入婚姻殿堂。既然是相亲,那么主动权在自己手里,比如对方的基本情况是了解的,工作单位是哪?父母情况?兄弟姊妹情况等等。所以在前期看条件的时候,一些“不符合”的就被排除了,直接连见面都不会见,怎么可能谈呢!而且,介绍对象的人也讲求“门当户对”,感觉不合适的,直接连提都不会提。在这方面看来,并不是“公务员+企业”不合适,也许性格、价值观都很投,但被人为的“pass”掉了,根本没有谈的机会。

2. 共同语言的托词。说到婚姻,我还特意问了几位同事,之前有没有相过企业的,绝大多数说没有。为什么没有?好几个人都不加思索的给了同一个答案,就怕没有共同语言。他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体制内的工作与企业的确实有很多的不同,体制内的闲聊起来会关注一些晋升、调动之类的话题,而企业却不是很感冒,大家似乎关心的点不一样,在看待一些问题的价值观也有些不同。说心里话,没有共同语言都是找的借口罢了,根源在于思想上,体制内的追求的是稳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是稳定的,所以在心里就会倾向于选择公务员、教师或者医生。

3. 有些人的目的性。曾经在书上看到,说改变人命运的机会一辈子也就六七次,其中考学、结婚是最重要的两次,细细想来还不乏有一定的道理。尽管有点厚黑学的端倪,确实有很多人通过婚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体制内这种现象更多。一些人借助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对象亲戚等走向“强大”的例子不胜枚举。不知道这些婚姻幸福不幸福,但表面看是令人羡慕的。

三、怎样才是完美婚姻

说到这么多,问一下自己“我的婚姻幸福么?”我觉得很幸福,尽管与妻子没有大学婚姻的浪漫纯真,但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定抚养孩子长大,从爱情到亲情再到爱的过程是幸福的。很多体制内的人选择婚姻的另一半,多数会选一个与自己同样工作稳定的,难道这就是婚姻幸福的源泉么?不是的!对于婚姻来讲,物质基础很重要,但价值观、人生观、对彼此的认可和爱更重要,夫妻双方都是体质内的也有很多离婚的,“公务员+企业”的组合也过得有滋有味,夫妻共同创业、相依为命的也是一种幸福。我相信,完美的婚姻并不在于夫妻双方是什么职业,有没有稳定的工作,而在于能不能同呼吸、共患难,享福的时候能共同享受,患难的时候能彼此安慰,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白头偕老,这才是真正的完美婚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