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白山,凭什么是东北第一山?

 地道风物 2021-05-19

▲ 云雾蒸腾的长白山,无数东北人魂牵梦绕之地。 摄影/常建儒

-风物君语-

海南岛 长白山

东北人的精神家园



东北的山,大多都有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名字,比如: 

鹰嘴砬子、大秃顶子、老秃顶子、烟囱砬子、三个顶子……自带东北的口音与幽默感。 

不过,有座山画风一转,以仙风道骨的姿态,在东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她就是“东北屋脊”: 

长白山 

▲ 极目远眺,冬日的长白山银装素裹。


《山海经》里,她叫“不咸山”,似盐之白,无盐之咸。魏晋时期是“徒太山”,隋唐时是“太白山”。她是东北各族的圣山,神话中满族的发源处。她还是《盗墓笔记》中,吴邪和张起灵“十年之约”的守门之地。 

长白山常年白雪覆身、云雾缭绕,如同身着白衣的长者,总是庄严肃重。今天的长白山之名,人们还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解释:长相守,到白头。

▲ 长白山间,瀑布如一缕白练般砸下。 摄影/闻家麟

然而,历史长河中的长白山不仅仅是“白”。作为一座火山,在远古时代频繁喷发时,她让整个东北都变成另一种颜色。如今,火山痕迹渐淡,休眠中的她静默地俯视着人间,更是以各种方式,养育着脚下这片土地。
▲ 风雪冰川切割出嶙峋的山顶,夏季山坡上鲜花遍野。摄影/常建儒

她一面“融冰火”,融合雪山与火山两种奇观;一面“造山水”,哺育三江,让东北成为北国水乡;一面“孕生灵”,以完好的森林生态养育珍贵动植物;一面“泽万民”,这里的冰川雪水、地底矿泉,滋养着数不尽的生灵。

▲ 长白山南麓集安市的渔民,正在撒网捕鱼。 图/邱会宁

“白山黑水”喂养着这片关东富饶之地。长白山,不仅是东北人心中的地理与文化原点,围绕在她磅礴身躯周边的,那些数不清的迷人故事,也足以定义东北。

01

融冰火:一面雪山,一面火山

茫茫林海雪原,一身银装素裹,是人们对长白山的第一印象,大概也是关外人对东北的第一印象。


长白山脚下,被白雪覆盖的深林 

高海拔、高纬度的长白山,还处在日本海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的相遇带,使得这里多雨雪,积雪期更是长达9个月。5月立夏一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陆续换上夏装,可长白山峰顶依然白雪皑皑。在低温和充足水汽条件下才能形成的雾凇景观,也是随处可见。

漫天的冬天里,冰雪覆盖的长白山山体看上去无比神圣,大自然的笔墨在这幅山水画上慷慨留白

▲ 入冬后,长白山峰顶黑白相间,煞是好看。 摄影/王禹

不过,仙气飘飘的“白衣”并不是长白山的全部,她还有一颗燃烧滚烫的“心”作为一座复式活火山,烟尘滚滚、岩浆遍地是她最初的样子,在远古时代,整个东北的土地因之灼烧,留下大片的火山地质结构。长白山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大约300年前,之后沉寂至今。

▲ 火山喷发后寸草不生的岩壁。 摄影/左夕明

登上长白山峰顶,高耸凌厉的火山锥直刺天空,周围到处都是火山熔岩风化后崩塌下来的火山砾浮石。火山口岩壁上,灰、白、黄三色相间,状如锯齿。山坡上曾经岩浆奔流,如今的深谷沟壑是冰川侵蚀的遗迹。

▲ 围绕在天池周围高耸凌厉的火山锥。摄影/王禹


火山与雪山相交织的“冰火奇缘”,共同塑造了如今长白山的独特风景。

02
造山水:马蹄形城墙围出东北水乡

海辽宁、水吉林、雪龙江,东三省的山川河流被同一个巨人所庇佑,那是一个比我们普通认知大得多的长白山。 

▲ 长白山脉是雄踞东北东面的“城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核心。 制图/monk

狭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的主峰与主脉;而广义上,长白山北起乌苏里江畔的完达山,南抵渤海之滨千山余脉的老铁山,是绵延1300多公里的整个长白山系。 

▲ 松花江沿岸,一望无际平坦的农田。 摄影/常建儒

这条庞大的山系盘踞在东北地区的东面,与西部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一起,将东北包围成马蹄形城墙,孕育东北众多的江河。图们江、鸭绿江在此奔流而出,成为东北东面的“护城河”松花江还串联起吉林境内80%的湖泊,尤其当它与嫩江在吉林西北部相遇时,多条支流向心汇聚而来,使得这一带泡沼遍地,成为全国湖泊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水乡”。 

▲ 水乡吉林的众多泡子。制图/monk

除了河流,火山运动还形成了众多火山湖泊。天池,是长白山火山喷发留下的最壮观的景色。 


▲ 长白山天池雪景。

沿着九曲十八弯的陡坡公路而上,接近山顶时视线豁然开朗,“高峰出平湖”,极目远望是一汪平坦的湖水。天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中国最深的湖泊。尽管面积不到太湖的两百分之一,最深处却达373米,蓄积了20亿立方米淡水,相当于太湖的一半。环绕在其周围的十六座山峰,将天池一举托到2180米的高空。 


▲ 一眼望得到边的天池,却一眼望不到底。摄影/810和我的故事

俯瞰长白山脉这座城墙,狭义的长白山处于核心位置,像是一座高耸入云的烽火台。她以丰富完整的原始森林形态,调节着东北的生态气候。

在夏天,这座“烽火台”褪去白衣,充沛的雨雪让长白山短暂的夏天格外精彩。冰雪消融后的山间草木幽深,流水奔腾。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的海拔有着迥异的美景,可谓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 随海拔升高,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在海拔2100米以上的无林地带,平均气温不高于10摄氏度,但冰冷并没有隔绝生命,等到冰雪融化,依然有五彩斑斓的遍野鲜花在风中摇曳。这是罕见的山地苔原景观,出现在这块“北极飞地”上。


▲ 夏天,接近长白山峰顶的山地苔原上鲜花遍野。

03

孕生灵:长白山的森林物语

在东北山民眼中,长白山绝不只代表一座山,或者天池、森林这些意象的简单组合。长白山是活的,如同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以无限的能量孕育众多生命。

▲ 白雪覆盖的寂静林海下,蕴藏着一片生机勃勃。 摄影/张小平

清朝时期的封山禁林,让这里成为中国古代为数极少的受到中央政权严格保护的自然区域,这一封就是216年。所以,长白山森林拥有少见的无人原始状态,这里成了飞禽走兽的天堂。

▲ 多元的生态环境,让水、陆、空各类动物在长白山更迭繁衍。

在这片雪地森林里,繁衍栖息着已知多达1588种野生动物、2806种野生植物,许多在别处基本绝迹,在长白山却繁衍生息。

这里有与大熊猫一样珍贵的中华秋沙鸭,只能在没有污染的林区溪流中才能存活,因此被视为环境指数的重要标志动物,它们在长白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家。

▲ 长白山是人类与所有野生动物共同的家园。 

这里有几近销声匿迹的野生东北虎,藏匿于密林深处;还有“五道眉”花栗鼠松雀鹰……自由自在地生活于山林溪流之间。

夏季的融雪与雨水滋养了低海拔地区茂盛的林地草木。在长白山,木倒如鲸落,腐朽的树木融入土壤,又成了珍稀植物的摇篮,比如菌类中药灵芝,还有形似猴子脑袋的猴头蘑在长白山,蘑菇随处可见,棒柴棵子上总能看到许多野生的榛蘑、松茸、元蘑、榆黄蘑等等。

▲ 长白山林区随处可见的古树。 摄影/陈彦

这些蘑菇受长白山滋养,也滋养了靠山吃山的山民。每到蘑菇采摘季节,山民家院子里、房顶上,都晒着一堆一堆的蘑菇。要是来了客人,泡上蘑菇收拾一顿小鸡炖蘑菇,是东北待客的必备美味。

04

泽万民:冰雪融为生命泉源

雪,是长白山之魂。

对于祖辈先民来说,这里的雪是只可远观的山之神物;对于动植物来说,这里的雪是冷冽寒风中绝佳的保温仓。而每到夏季,长白山的雪融化成水,滋养着万物生灵。


▲ 皑皑白雪下,河水不息。 

长白山的冰川雪水、地底矿泉还支撑了周围无数温泉冷泉冷热并存,正是长白山“冰”与“火”的交响曲。


作为火山的长白山,用地下岩浆加热地下水使其升温,因此长白山周边众多温泉常年沸腾,温度接近90摄氏度,用温泉煮熟的“温泉蛋”,蛋黄熟,蛋清不凝固,是长白山有名的特产。

▲ 长白山的冰雪融水,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轮回。

在温泉附近,还有出水量大,水量稳定的天然低温自涌泉,也就是冷矿泉,常年保持7℃的低温,冰凉似雪,却终年不冻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经过270天的冰雪覆盖期,到了每年四、五月,当厚达2米的积雪开始融化,雪山融水会经历一个长达30-60年的轮回。先是在地下不断渗透、过滤、运移,直至遇到阻水断层或岩体便在附近富集,直到山体岩石给到一个巨大的压强,让泉水再次从缝隙中涌出,获得“重生”


▲ 从长白山奔腾而下的冰雪融水。摄影/海德堡图文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森林生态里的火山浮石、橄榄玄武岩以及火山灰构成天然“滤芯”,使得泉水健康纯净,无污染。在岩层中流动时,雪水不断溶解矿物元素,使二氧化硅等元素在水中渐渐富集。偏硅酸含量高的水质,喝起来口感偏软,略带微甜更为难得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在独特的地质条件下形成吸热反应,使得长白山融雪水常年保持7摄氏度的清冽。

经过水源、水质和包装的全新升级,农夫山泉推出超级新品——农夫山泉长白雪 · 天然雪山矿泉水

长白雪源于长白山北麓的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内,整个长白山原始森林都是它的水源补给区。在距离天池不到60公里的地方,诞生出罕见的偏硅酸型自涌冷矿泉,带来长白山森林中松软雪花的味道,清冽、轻盈、微甜。

在包装上,长白雪秉承着生态化理念,传递了对自然的敬畏、生命的尊重,共有四款个性化包装:东北虎、花栗鼠、中华秋沙鸭、松雀鹰四种野生动物。透过它们的身体,可以看见原始纯粹的山林泉雪。这是长白山珍稀野生动物眼中的“长白雪”

在长白山,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只有良好生态环境涵养下的水源,位于健康森林生态系统里的水源,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水。

“白山黑水”之间,无数鲜活灵动的生命在这里孕育、栖息、生长。一场长白雪,孕生灵、泽万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