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水(洋水)”续考------《山海经》系列研究

 高天揽月 2021-05-20

       本人于《“赤水”、“黑水”补考,兼论“昆仑”地望》、《“海经”原本略图》等文中对上古“昆仑”地望及周边河流地理作了详细考证。考证所用的主要文献是《山海经》,准确的说法是《山海经》的海经部分,而山经部分本人前有成见,认为大都后人以战国地理汇编而成,虽有部分内容出自于海经渗入,但总体上多所附会,难以据信,徒增混乱,故研究中多舍弃不用。(详见本人文章《解读上古中国的一把钥匙------关于<山海经>所载地域及其史料价值的讨论》)不过,近日本人在对照山经和海经的昆仑周边地理形势时,发现山经中的部分海经故事内容对相关研究有重要帮助,感到此前的认识过于偏颇。

      《西山经》所述山脉前人皆属于陕甘,但西经中首经、次经与四经按今日地形大多皆可落实,其山多有与今日地名相同者,唯此《西次三经》所述于陕甘地形无一可对照,其行文也与其他三经差异较大,其内容每与海经故事相合,本人早已怀疑其本非山经内容,而为后人以海经一篇渗入,今即知晓海经地域原为今日荥阳地,其内容或包含有价值的资料。《西次三经》其中有“英水”一节:“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此节中“汤谷”《海经东经》有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又见于《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而此“英水”于《南山经》首经有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此《南山经》又是内容多与海经合,而其地望无法落实,则可能同样也为海经材料渗入。这里的“青丘”也是上古重要地标,正是“九尾狐”所居。从本节可知“英水”出于青丘,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英水”或可称为“青水”,而“青水”即“洋水”,是发源于昆仑的著名河流,也即今日荥阳的索河。   

        “青水”(洋水)在海经中又称为“荥水”,今日“荥阳”的荥读音为Xíng,上古可通洋(详),又可读为yíng,正与英通。故“荥水”可称为“洋水”,又可称为“英水”,都是指“青水”。“青水”源于少陉山下,其地正为上古青丘,为“九尾狐”部落所居,又有“汤谷”,为十日传说发生地。在海经中有一女丑之尸,着青衣,颇疑与黄帝战蚩尤故事中“黄帝女魃”为同一人,其又称为天女,前引文《西次三经》中:“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此天女得名显然与此天山有关,而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与天山物产相同,又皆言出“英水”,当是同一山。“青水”、“青丘”得名或都来自于此青衣天女“女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