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国运八百年,从周成王时期被封为五十里地子爵,再到楚武王称王北伐,最后无奈为秦国所灭,楚文化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与中原黄河流域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一个雄伟的文明。楚最先不过是边陲之地的一个个小小的部落,被中原诸侯蔑称为蛮夷。 楚人步步走向霸主地位靠的是楚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从鬻熊助周伐商,到熊通称王,再到·庄王称霸,楚人历代君主几乎都是奋力开扩的明君,堪比战国末期秦国的六世余烈。 鬻熊
熊绎
楚厉王熊眴
楚武王熊通(杀侄夺位)
精美的楚国铜器
楚文王熊赀(战死伐黄)
熊恽,楚成王(杀兄夺位)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名具曰成。
熊商臣,楚穆王(杀父夺位)德政应和曰穆,肃容持敬曰穆。
熊旅,楚庄王(一鸣惊人,春秋霸主)胜敌志强曰庄,威而不猛曰庄,齐敬中礼曰庄,严恭自律曰庄。
凤凰 在楚庄王的带领下楚国日益强大,楚庄王借征伐戎族的机会在西周都城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并向周王室使者询问昔日大禹铸造九鼎的重量(问鼎中原)。被使者王孙满的一句“天子在德不在鼎”所触动,开始在楚国大力推行周礼,融入中原文化。 楚国自此一扫蛮夷形象,尤其是扶立陈国公子回国继位与赦免郑国国君两件事为中原诸侯所称道。在泌之战严格遵循周礼打败晋国,取代晋国成为新一任春秋霸主。 楚庄王提出武有七德(保大,止兵,禁暴,丰财,合众,安民,定功),被孔子认为是完美符合儒家理想的君王,暮年因楚国人才的后继无力而担忧。 熊审,楚共王(子重之乱,楚才晋用,三王之乱)庄王之子,性情温和仁厚,在位期间大臣子反掌握政权,当时子反的政敌巫臣因权力斗争失败,带着夏姬私奔。楚共王没有追究,子反却趁此机会杀死巫臣整个家族的人,导致了巫臣投奔楚国的死敌晋国(楚才晋用),并为晋国献上连吴疲楚之计。 同样因为楚共王性情的温和,使得他没能平衡好自己五个儿子手中的权力,在楚共王死后楚国发生了三王之乱,近乎令楚国亡国。 熊招,楚康王(联秦楚,破晋吴)楚康王在位期间楚国仍旧是春秋霸主,虽然衰退之像已显,但还是大败吴国水军,征伐郑国,在中原诸侯面前展现了楚国的实力。 从鬻熊到楚康王,楚国的国力一直是在稳步提升的,其中在楚庄王时楚国地位达到了顶峰,击败晋国成为公认的春秋霸主,为中原诸侯国所接纳。楚康王后楚国发生了著名的三王之乱,楚昭王虽得以复国,并大刀阔斧的接纳周礼,但从此楚国陷入了王权与贵族无休止的斗争当中,虽有甲士百万,终究难以发挥全部实力。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春秋之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