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冠中:“内容VS形式”

 细雨青衫 2021-05-20

·  正  ·  文  ·  来  ·  啦  ·


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之所以只能被内容决定,因为它被认为是次要的,是装点装点而已,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已经习惯了“形式主义”是贬义词我也极讨厌那些虚张声势或装腔作势的形式主义作风。


然而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是运用形式这一唯一的手段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专门讲形式,要大讲特讲。
图片
(吴冠中作品)
图片
(康定斯基作品)


美术家呕心沥血探索形式,仿佛向蜂房寻觅蜂蜜,还须时刻警惕着被蜂螫,这“形式主义”之一螫,也颇不轻啊!


图片
(达利作品)
图片
(彼埃.蒙德里安作品)
图片
(毕加索作品)
咱们美术是为视觉服务的。音乐和美术是世界语,即使不懂内容,人们亦能欣赏。


很多情况下,被理解了的对象确乎能被更好地感受到,但也并不都是这样绝对的。


有一回,我进入贵州一个犀牛洞,在昏暗的灯光中,在匆匆一瞥中,我感到了类似哥特式建筑群的形式结构美。那是钟乳石在朦胧中形成的。


图片



后来,我念念不忘这一美感,特意又一次进洞去仔细描绘。


我分析、刻画,弄清了构成那钟乳石的各个局部。然而我白白做了两个小时的努力,完全没有捕捉到我头一次感受到的美感。远不如我头次凭记忆感受用一刻钟所作的素描。那素描是建立在并未完全理解对象时的感受基础上的,其间有错觉吧,那是可贵的错觉!


另一次,在飞驰的汽车中看到远处盛开的白玉兰极美。其实那是前景的枯枝与背景坡上的白色废纸片组成的假象,当我发现了无情的真相后,我并不嘲笑自己的错觉,只感到失去了那美好的错觉而惆怅。应将这错觉永远冰冻到艺术形象中去!


根据我们的习惯理解,内容是指故事与情节,多半是属于政治范畴或文学领域的。比如连环画、宣传画、插图、科普美术……美术是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的。


但是如果它只是为了被独立欣赏呢?
形式美也有独立性!


图片
(罗斯科作品)
图片
(尼森尔森作品)
图片
(马蒂斯作品)
图片
(吴冠中作品)
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


不是说不要思想,不要内容。我们的思想、内容、意境……是结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形式的被破坏而消失。


左拉为印象派画家及其艺术写了不少介绍文章。他与塞尚从中学时代便是同学,保持着长久的友谊。可是左拉全不了解塞尚在艺术中的探索,他以塞尚作为无才能的失败画家的模特写了部小说。书一出版,两人永远断绝了关系。他俩的绝交已是故事,但文学和绘画间隔行如隔山的阻碍令人惆怅!


图片
图片
(塞尚作品


画家要丰富形式积累,正如作家要丰富语言积累。画家和作家的构思方式是不同的,后者在时空中耕耘,前者在平面上推敲。


画农民革命的作品很多,但珂勒惠支的就特别动人。人们介绍她画中深刻的情节构思,但其作品打动人的决定性因素还是独特的形式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珂勒惠支作品)


我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希望尽量发挥形式手段。但我个人并不喜爱缺乏意境的形式,也不认为形式就是归宿。


松抱槐是偶然的自然现象,而形式中蕴藏的意境却是作者苦心孤诣经营的成果。


重庆的大足石刻释迦牟尼之死,个儿小小的佛门弟子哀悼安详地躺卧着的巨大的佛,灌木杂树从坡上俯垂,半掩着佛的头部,涓涓流水从佛的身后绕到了身前。我立即被吸引、陶醉了!


图片



我不信基督,也不信佛教。我去寻访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大足石刻,都并非为了对其内容感兴趣。二者相比,我更爱大足卧佛。其形式感强多了!


图片



“栩栩如生”,几乎成为赞扬美术作品的至高标准了!我并不笼统地反对模仿客观物象真实的外貌,但这不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艺术贵在无中生有!


如果画家只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法则,他的形式从何而来?缺乏形式感的画家,一如没有武器的武士!



喜欢画画自学网之水彩学院的朋友,扫码加小助理,欢迎一起探讨交流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