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教谈】扎实做好“三篇文章”、一体推进“三项改革”

 魏书生研究院 2021-05-20

扎实做好“三篇文章”、一体推进“三项改革”

——吉安职院木林森学院产教融合育新人

吉安职院木林森学院通过扎实做好“三篇文章”、一体推进“三项改革”,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和“双师”素质不断提升,品牌推广价值、社会评价和影响力得到了有力彰显。学院朝着建设“当地离不开、企业都认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校企大学目标迈上了一个崭新台阶。

学生在吉安木林森LED封装生产车间实训

扎实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运行机制”文章。

今年以来,学院主要领导牵头研究制定了巡查管理、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等一系列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力促各个环节不断档、不脱节、零失误。

二是做好“专业设置”文章。

每个专业开设前,都必须到本地的生产、就业第一线开展广泛调研,听取各方意见,邀请企业、政府、行业等方面进行座谈,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办学专业。坚持与本地产业发展无关的专业不设,没有企业合作的专业不设。

三是做好“文化耦合”文章。

近一年来,校企双方师生员工共同开展包括篮球赛、演讲比赛、元旦晚会、校企技能竞赛节、志愿者活动等30余次,企业高层和工程师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职场素养、企业文化、工艺技术等专题讲座10余场。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工作生活,了解、熟悉、热爱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岗位的适应度,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学生在电工基础实训室实践操作

一体推进“三项改革”

一是着眼教师改革促“师资耦合”。

一方面坚持“双50”标准,学校教师在企业一线跟岗每学期不少于50天,车间师傅教授50%以上专业课及公共必修课,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车间师傅的教育水平。同时通过制度化常态化召开产学研会议,邀请企业教师参与学院推门听评课活动等方式,有力促进了两者之间的高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推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融合化学效应的产生。

二是着眼教材改革促课程耦合。

一方面持续推进企业工作项目教学化改造,将项目分解出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形成教材的模块化内容,并紧跟室技术与市场前沿,开发企业定制化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坚持专业课程标准整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每专业每学期完成制定一至两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新形态教材的编制工作。

三是着眼教法改革促实训室耦合。

一方面聚力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大师+教授”的模式,把高职电子等6个试点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深度。同时企业生产性实训室和生产车间,用于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时长占比超过65%。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就能第一时间在相关设备上得到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企业教师(工程师)现场指导订单班学生开展认知实习

相得益彰“三方互利”

一是“利”学生。

学生接触最先进的设备,最真实的工作情景,最优秀的技能技师,最贴近行业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校就获得了企业上岗所需的必要技能,很好地达到了“毕业即上岗”的目标。

二是“利”企业。

企业“量身定制”所需人才,实现岗位培训前置,更低成本获得更适合的员工,同时基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有效确保了员工的稳定,有力保障了企业长远发展。

三是“利”学校。

学校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教师参与教学,极大的充减了学校经费开支,以低成本实现教学改革,培养了大量的“双师型”教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专业教师现场指导订单班学生开展认知实习

(作者:吉安职院 叶智强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