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我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梧桐汓 2021-05-20
揭秘|我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作者 / 静静教主

排版 / 静静教主

文章字数 / 2822

阅读时长 / 4分钟

大家好,我是教主。(静静也行)

前段时间,我分享过我写的「读书笔记案例」,很详细的那种。包括:对于书里每一段有质量的文字,我会进行怎么样的思考,阐述自己什么样的想法。

当时还给了大家一整本书的笔记做参考~(没看过的胖友可以点击这篇文章:@读书笔记)

其实那天发完文章,就有胖友在提问了:

想知道怎么才能写出「有点东西」的读书笔记,感觉自己每次能写出来的东西都很少,根本延伸不出什么有价值的观点。

恰好,这个问题昨天又有人提起了。那就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努力把「坑」填上吧!

(又是你们喜欢的粉丝有问必答环节hhh~ 今日宠粉任务已到位✅)

揭秘|我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思考的基础

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在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面对同样一句话,有些人想到的东西多,有些人想到的东西少,有些人想的深,有些人想的浅。

但归根究底,只有想到了,才能写出来。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如何写读书笔记,而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不过对于「思考」这件事呢,我猜大多数胖友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盯着一段话或者一个问题,我想啊想啊想啊,就是什么都想不出来。”

于是,开始觉得自己思考能力不行,准备直接放弃思考。

有一说一,我自己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但后来,我之所以慢慢地能写出一点东西了,是因为我想通了一件事

思考是怎么产生的?

是你脑子里有很多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关联起来,才能产生想法或者创意。如果你脑子里本来就没有东西,那再思考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思考的基础,是先「学」,是先「储存想法」

不管是读书的时候,还是学习课程的时候,把所有我们接触到的新信息,新知识,都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这是第一要务

或者,再具体一点的操作就是:不管你学了什么,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复述了,东西就会变成自己的,以后也好往出调用。

老胖友们发现没有,「复述」恰好就是我「读书笔记」格式里的第一点呀~

以前,我跟大家说的是,复述可以辅助自己理解书籍内容,但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复述是在为自己储存「思考的资本」。

当知识一点点被储存进自己的大脑之后,以后我们再遇到另一本书,再遇到另一件事,才有可能出现“啊哈”的想法

啊,这个我知道,和我之前接触过的一个知识点特别像,讲的是balabala…

这其实就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方式。(必经之路,一定不能省!)

揭秘|我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学习触发+类比思考

当然,可能有些胖友会嫌这个过程慢~

“我得读多少书,储存多少东西,才能看到效果啊?我想立马就能看到自己的思考能力在提升。”

这有办法吗?

也有。

把「学习触发法」和「类比思考」搭配起来用。

一个一个来看哈!

「学习触发法」是我从一句老话中悟出来的,这句老话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它出现在《劝学》里,乍一看的意思是:我曾经尝试整天思考,可是没有什么结果,倒不如就此好好学习。

如果单看这个字面意思的话,老祖宗好像就只是告诉我们:“去学习!赶快去学习!”。

但~在我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之后,我好像…悟了!!!

现在我更愿意把这句话理解成:

当你想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的时候,不要坐那儿一整天的去思考,而是要用「学习触发法」。

打个栗子:

比方说,我脑子里经常放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应该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

这种问题,自己坐在那里干想是想不出来的。

简单一点,我会直接找一本创作类的书籍来看,不管这本书是好书还是烂书,看到别人提到了什么方法,我就往自己身上类比一下,看能不能用,不能用的看改一改该怎么用。

丧心病狂一点,不管我看什么类型的书,学什么类型的课。就算它和内容创作完全没有一点关系,在我写笔记的时候,也总会要求自己去写:

这个知识点,如果放在我的写作上,我应该怎么应用?

直接给胖友们截个图看一下:

揭秘|我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这是我最近学的古典的「超级个体」课程,它讲的内容是个人职业发展。但因为我脑子里长期住着和写作相关的问题,所以红字部分,是我在看了他这段话之后,在他写作方式上的感受和思考,以及,我以后可以改进的行为。

所以,胖友们其实也可以让自己的脑子里长期住着一个有价值、且和自己相关的问题。这样以后不管读什么类型的资料和书籍,都可以自然而然「套」进自己的问题里。

俗话不是说嘛:在一个手里握着锤子的人眼里,看谁都像钉子。

虽然这句话本意是“贬”,但我们反向应用一下,反而锻炼了自己「跨界思考」的能力。

以上这两个小方法,其实总结一下共同点,都属于:

不是先思考,而是先找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随便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触发、类比。

揭秘|我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的?

毫无章法的写作

上面提到的两部分内容,一个说的是「思考的基础」,要先储存。

一个说的是「思考的方式」,学习触发和类比思考,这俩结合起来可以锻炼到自己的迁移能力和跨界思考能力。

接下来还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另一种「思考方式」,如何锻炼到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我临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毫无章法的写作

我们接着来打栗子吧:

其实我不管是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还是写文章的时候,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我脑子里已经形成一个完整内容框架,我才会动手去写作。

而是~差不多每次,在我要动手写的那一刻,我脑子里都还只是有一句简单的话或者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已。

然后!

当我在码这句话或者这个想法的过程中,慢慢被我打出来的某些字或者某些词,会触发我的下一个想法。等我把下一个想法写出来之后,下一个想法里的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又触发了我第三个个想法。

所以,如果大家是直播看我写作的话。

就会发现:我并不是一行一行写的,我是跳着写的。

比如,我写到这一段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另一个例子。那我赶紧往下面空一行。去先把那件事,那个例子先码出来。

或者干脆直接在下面码个关键词,提醒一下自己:一会儿写完上面的内容,要接着把刚刚想到的这个补完。

这样操作下来,我就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新想法」,触发自己的「新新想法」。就像拽线头一样,越拽越来劲儿。

而当我把所有的东西拽出来之后,看着自己码的这么长的文字,我会把它们按内容分好块,在纸上重新进行逻辑梳理。

梳理完之后,就把该留的内容留下,串好,形成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

(比如今天的文章就是这么写出来的…没想到吧)

基于我自己的这种写作方式,所以有时候当一些人说,写文章一定要先有文章的框架,然后再去写的时候,我不是特别的赞同。

对于脑子里东西多的人来说,当然可以先搭框架。但对于脑子里东西少的胖友来说。

先没有章法的「乱写」一通,然后再梳理逻辑,确定主题。不仅降低了自己对写作的恐怖认知,而且,这种看着已有文字,重新组合逻辑的过程,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锻炼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办法~

毕竟我自己就屡试不爽~

——

好啦,今天的文章都是我个人经验的梳理~这些方法写出来,我感觉自己简直像个野生派选手,hhh

不知道多少人能认真看完,能get到这些方法的用处。但对于我来说,我又完成了一次对「思考」的思考。满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