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秀的正面与反面,虽然没用,但是还真少不了!

 谋略那些事 2021-05-20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8卷,汉纪二十
汉元帝 永光元年(戊寅,公元前43年)

【原文】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视毕,因留射猎。薛广德上书曰:“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陛下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臣诚悼之。今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愿陛下亟反宫,思与百姓同忧乐,天下幸甚!”上即日还。
 

【译文】

春季,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宫,在郊外祭祀天神。祭祀完毕,就留那里举行围猎。薛广德上书说:『函谷关以东地区,困顿以达极点,百姓流离失所,而陛下却每天撞着被灭亡的秦国的大钟,听着郑国、卫国的音乐,我对此实在害怕。卫护陛下的大军,暴露在原野之上,随从的官员,疲劳困倦。希望陛下火速回宫,心里想着跟百姓同忧同乐。这样,才是天下的大福。』元帝当天即回到长安。』
  
【解析】
 
看《资治通鉴》的时候,我是觉得汉元帝当这个皇帝当得是没啥意思。
 
天灾不断,朝廷中的大臣一个劲地鼓噪说皇帝有不修德。
 
汉元帝数次节约开支,还是架不住花钱如流水。
 
就连现在汉元帝想打猎放松一下,也跳出个官来劝谏,上来就是“还记得秦朝是怎么灭亡的吗?你现在也快了!”
 
当然,这是开玩笑吐槽,上面这一段不过是一段很常见的劝谏而已。
 
不过从里面看出的东西很有意思。
 
今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愿陛下亟反宫,思与百姓同忧乐,天下幸甚!
 
这个是薛广德一番劝谏之后,对汉元帝提出的设想。
 
意思就是说,现在祭祀完事后,跟随的士兵、官员很辛苦,希望陛下立即回宫,思虑百姓的忧虑。
 
前者自不必说,后者是不是就有点牵强了?
 
去打个猎就是不思虑百姓忧虑?回宫就是思虑?
 
那感情好,汉元帝天天待在宫里思虑百姓就能安康?
 
所以,事情根本不是真正的为了什么思虑百姓忧虑,而是典型的政治作秀。
 
对于薛广德而言,心系百姓直言劝谏,大大的忠臣,好!
 
对于汉元帝而言,虽然天灾不断、百姓困苦,但是汉元帝心系百姓、接受劝谏,他还是个好皇帝!
 
就像现在说娱乐圈流量小鲜肉,没演技、没艺德,但是他努力啊!
 
说的好像努力遮百“丑”似的。
 
之前我觉得态度决定行为,不过后来在看了其他书籍之后,对这观点有新的认识。
 
从自己的角度来说,的确是自己的态度,决定自己的行为。
 
但是,从别人的角度来说,对方并不知道我们的态度,他能够看到的是我们的行为,因此是行为决定我们的态度。
 
不过行为这个东西,是可以造假的,这就造成了对方通过我们行为作出的对于我们态度的认知,未必是和我们真实想法。
 
因此这个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大了很多。
 
比如,汉元帝这事,比如小鲜肉那事。
 
所以,再来说汉元帝这事。
 
讲实话,抛开劝谏不说,单从汉元帝这个行为举动来看,其实对于天下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其作用在于这个行为做出来之后,天下人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对汉元帝及朝廷态度会有一个改观。
 
就如先之前提到的,天灾不断、百姓困苦,并不是汉元帝、朝廷不负责、不努力,人家也在努力了。
 
这样下来是不是觉得好受了一点?是不是觉得貌似并不是不可以接受咯?
 
所以,这种东西有一个共同名词,叫做政治作秀!
 
说白了就是做一些华而不实且在道德高地上无可厚非的动作,只是为了收获别人对自己感观的改变,却并针对实际情况有任何改变。
 
就拿现在印度疫情失控来说吧,咱们中国是给实物去支援印度,印度揣着个脸不要那是他的事。
 
咱们是却在道义上完全做到位了。
 
但是美国呢?前段时间就有个什么官在推特上说,对印度人民同情、关心,要大力援助印度,反正漂亮话说了一大堆。
 
然后有一些人就说了,美国尊重人权关心世界人民,一番吹捧。
 
实际上呢?美国限制印度疫苗关键原料,对于印度提出的求情否决,嘴上说的支援基本上没落到位。
 
包括当时咱们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美国说要给中国援助1个亿,结果到现在毛都没看到。
 
相比俄罗斯,人家直接塞满一个飞机的援助物资立马就空运过来。
 
试问,到底哪个是真心帮?哪个是嘴上功夫?
 
通过这个,美国或者说有些人搞这一套,并不是做给印度来看的,而是做给自己国内选民看的,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有善心、关心他国人民的好人。
 
这算是给外面唱吆喝,赚里面的喝彩。
 
但还有一种,比如台湾省,疫情期间那个丢人就更搞笑了。
 
自己一塌糊涂不说,还把物质拿出去给美国,当真是学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结果是吆喝唱了,别人不卖他的好,自己内部反而怨声载道,当真是愚不可及!
 
再回到汉元帝这事来说。
 
皇帝或者说官员,亦或者说这种社会地位极高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比重要。
 
甚至有的时候,他们需要刻意去做这种秀,去表现出一种重视、关心的态度。
 
但是实际上是否真的如此?
 
老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
 
没有真正做出来,那就不算是真。
 
而分辨真做,还是作秀式地做,个人感觉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的是否做到了本质上,或者说在事情的本质上真正做功,而非是表面。
 
第二,有计划、有安排、有坚持、有回顾。
 
第三,看最终效果是不是达到了。
 
这三个一对比,是作秀做样子,还是真正在干,一目了然。
 
最后再来说一说汉元帝这事。
 
汉元帝好心没错,但是这个举动卵用没得。
 
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或者说薛广德应该怎么劝谏。
 
直接汉元帝带着一众文武大臣去体验生活去!
 
体验个一个月,老百姓吃什么就吃什么,如何作息的就如何作息。
 
让这些大臣们真正体验一下基层生活,而不是嘴上说、脑中意淫。
 
回来制定政策的时候就知道,对老百姓、对天下要慎重,而不是嘴巴一张一闭那样容易简单。
 
所以,要说启发要分两个方面。
 
第一个,作为管理者,不说政策那么大的东西,就一个小决策,在推行之前一定一定要多方深入了解。
 
了解完还不够,还要模拟推演,压力测试,然后再试点运营,发现问题之后再扩大。
 
当然,这个是一个基本的做事方法,属于老生常谈。
 
总之就一个字,不要想当然,不要自我觉得。
 
第二,就是意识流层面,虽然我自己也不喜欢这个东西,但是表态、作秀这玩意,你少了还真不行。
 
或许当下状态,你的确解决不了这个东西,但是态度意识上要表现出重视、关心、在努力。
 
当然,行不行、有没有用另当别论,你态度要先到位!绝大多数人还真就吃这一套!
 
第三,就是透过第二层这种意识流,去看到背后的行为逻辑再去结合自身利益做调整。
 
看《资治通鉴》讲究心、行分论,在运用的时候,不能看到表态了、说话了,就觉得是重视的、重要的,因为这样容易被忽悠。
 
要看他行为是不是言行合一,是不是真投资源去做了,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点子上,再去决定咱们跟不跟,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所以,最后汉元帝有没有不打猎?
 
反正这事之后,继续老样子没啥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