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解读】欣赏门楼“腿子”“墀头”“迎风石”分不清?了解太行民居的门楼建构,这一篇就够了

 爱旅游的寒江 2021-05-17
说说涉县门楼“腿子”上的迎风石
——从太行山区传统民居建筑构件“墀头”说起
门楼腿子?
是,真要是称得上“楼”的大门,真可说有门楼“腿子”!

一般说,门楼的“楼”至多是半层塌拉楼。为增强大门的庄严感、神圣
感和崇高感,将大门上起楼是有必要,虽说一般不一定是足数的一整层,毕竟有那么半截子,加之大门要有一定的凸岀性、独立性或走的是撞山门,必然有至少一边成墀头,门楼砖“腿子”几乎必然是要有的了!
什么叫“墀头”?
墀头,也叫“腿子”、砖“腿子”或(无盘头的叫)“龟背腿子”,是房屋类传统建筑檐端山墙延伸到檐柱外皮外的山墙墙体。之所以叫“墀头”,的确与“犀”角有关——犀牛角凸出于犀牛头,墀头作为墙体的一部分,从侧面看是凸出于山墙檐柱以外的,是山墙这个“土犀牛”伸出去的“头角”部分,所以叫“墀头”。山雨又要开玩笑,既然俗话又叫“砖腿子”,不如说成“墀腿”——土犀牛伸出去的“腿”子!

“头”也好,“腿”也好,反正就是从上到下伸出来的顶天立地的少少少半堵墙!从最标准最专业的角度说,这砖腿子“墀头”分三部分,从上到下,分别叫“”盘头” 、“上身”、“下碱”。盘头,好说,在上头,更为突出,的确象妇女盘起来的头!上身,上半身,上半截,也好说。下三分之一,当然只能叫“下”什么了。
下什么?下碱?下潮?是,北方,下半截墙易碱化剥落,南方,下半截墙易受潮易软化。下碱、下潮,完整的说法是“下隔碱”、“下防潮”。于是,该部分多用石砌。当然,用石,石头更密实,可承重,好增加坚实感和稳固感。
下碱常用整块的迎风石。不错,迎风面,说是迎风,实是防风(扫雨淋墙)。这是极为实用的一面。但,更为人文,更为虚饰的一面,随宅主的实力和地位及品位而增强。“好门楼”、“高门楼”,有时较大程度上也指迎风石的体量、规格、制作精度和难度及奢华度,还有文化内涵及水准。
就涉县、林县、平顺一带说,迎风石,也叫“shuoting”或“shuoding”。山雨平时写作“门庭石”、“门亭石”、“竖亭”、“树亭”、“立石”、“树石”等。寒江询问专业名称,山雨依音依义“摸瓜”“索骥”,查出“搠亭”这一写法。
搠,音shuo,插;亭(篆体,从T从高,ding?),直。“搠亭”石,就是插立起来直刷刷的(两块)石头!《三国演义》: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觉守护。《史记·五帝纪》:以征不亭(直)。

迎风石一旦装饰美化的功用和意义被特别强调和特别强化,其高度就不一定受限于墙体三分之一了。涉县招岗杨家“村联”搠亭即迎风石就远高于墙体三分之一了。涉县原曲秦家祠堂联搠亭迎风石就更是几乎触天触地了。平顺实会村有一家门楼,青石对联下踩迎风石,上边是石荷叶,荷叶上托砖雕“墀头”。
从上述内容看,迎风石是不是墀头的一部分,还要看门楼檐头伸岀檐线方向墙体作为门楼“腿子”接天不接天,接地不接地;一般说,宅院开正门,容易只有“上墀头”,往下没有了墀头(凸出的砖“腿子”);有的墀头在结构关系上与檐并无关连;有的墀头仅仅是檐下一簇砖雕,或也有挑檐石,那却算“上(隔)碱”石了。此时,大的迎风石与墀头并无关连,却仍是下碱石中特殊的两块(墀头之外的墙体,其近地部分或作“墙裙”的也叫“下碱”)
说典型的迎风石,不是刻字联就是刻画,或平雕、或浮雕甚或圆雕。其下为座石,座石也往往大加雕饰,招岗的旧门楼就有作浮雕屃赑的,其上为压石,也常雕饰,与迎风石主体相映相衬。

山雨作结:迎风石,在典型的传统门楼构件中,是墀头墙体的下三分之一,是被更为强化和更为美化了的部分;变体,不太典型的门楼,墀头往往被看作是门楼檐头下挑檐石之上砖雕部分。这时,门楼腿子往往没有被完全凸显,但在观念上,仍有门楼腿子,讲究一点儿的,也照样会在门楼“小腿子”上安两块迎风石!迎风石,起承重和防碱防潮实化固化作用,在心理和观感需求上,似乎不可缺略。
山雨 辛丑桃月廿九 于枣岗山雨斋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