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结石”

 zhangshoug 2021-05-21

中医药可以把“胆结石”化掉吗?

01
胆囊炎、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黄疸。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早有类似本病的证候记载。《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胀痛”,及《伤寒论》中“结胸发黄”的描述与本病十分相似。

其他医籍在有关胁痛、黄疸、寒热、呕吐等门类中,均有有关本病证候、治疗的论述,可供借鉴。

胆囊炎、胆石症常易反复发作,而胆石的大小,性质和分布范围又各不相同。

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依靠单纯的手术方法,常难取得理想的治效;而结石范围广泛的病例,手术中亦易忽略遗漏,致使结石残留常致再发和再次手术。

中医学从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出发,能促进炎症消退,结石排出或缩小。不仅能缓解症状,减少发病次数,且能使部分病人得到彻底痊愈。

胆为六腑之一,附于肝下,肝胆相互联系,胆以通降下行为顺,它既具有传而不藏,实而不满等各腑所具的普遍性。

但又和其他各腑不同,具有不储藏或转输水谷糟粕以及粪溺等浊物的特殊性,是异乎寻常的腑,故称之为“奇恒之腑”,胆汁清净不浊,故又称为“中清之腑”。

胆囊炎、胆石症的病因多端。

凡情志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过食油膩或虫积等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脏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使胆汁排泄不畅,不通则痛;湿热熏蒸,发生黄疸;气血郁结,热结不散则化为脓;如湿热长期不化,胆汁凝结,可成为砂石。

胆囊的炎症和结石常同时并存,互为因果,且与饮食和蛔虫等有关,因此,在治疗时往往难以截然分开。

一般治疗方法不外乎: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燥湿泻火,舒肝利胆,理气开郁,行气活血,降逆止健脾和胃,安蛔止痛,补气养血,温中散寒。

从临床症状分析,以湿热气滞居多,见证除有口苦、咽干、头晕、不思饮食等少阳经症状外,湿热者,多有寒热往来,面目或全身出现黄疸,右上腹持续胀痛或偶有阵发性疼大便秘结,小便黄浊或赤流,脉象弦滑或滑数,舌红、苔黄腻或厚,治宜清热利湿、通下、疏肝利胆。

气滞者,平素性情急躁,善怒,一般无寒热和黄疸出现,右上腹胀痛、绞痛或阵发性窜痛,常因郁怒诱发致痛势加重,小便清利或微黄,脉象沉涩或弦细,舌尖微红、苔薄白或微黄,治宜舒肝利胆、缓急止痛。

图片


02

“六腑以通为用”,按照“痛随利减”的规律。

在急性期间,一般以和解少阳、舒肝利胆、通里攻下为法,用大柴胡汤加郁金、广木香、金钱草。

若湿热重者,加苦参、滑石;实火者,加龙胆草、生山栀;气滞者,加香附、青皮;血瘀者,加当归、赤芍、红花、丹参;

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出现黄疸者,加茵陈、白鲜皮、秦艽;呕吐者,加橘皮、竹茹;有食滞者,加焦六曲、焦山楂、乌药;平素嗜酒者,酌加葛花、枳椇子、红豆蔻。

慢性病人出现腑实证的机会甚少,若兼有时,其症亦较轻,故治疗时较少应用攻里泻下剂,临床上常以自订验方金钱开郁散为主,药用金钱草、柴胡、枳实、白芍、生甘草、郁金、海螵蛸、浙贝母。

本方取四逆散疏达肝胆郁气,乌贝散化滞散结,金钱草清湿热、化结石,郁金行气活血、利胆止痛。

若兼有脘痛者,加蒲公英、甘松、天仙藤;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晕头痛,舌质红绛者,则去柴胡加焦山栀、决明子、旱莲草。

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在明确诊断下,还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按患者体质、年龄、职业、饮食、情志等状况之各异与所见症状之不同,以及其他兼证等等,随症变化,灵活运用。切忌千篇一律,固守成方。

临床除应用上述二方外,还常采用下列一些方药治疗:

三花芍草小金蒌散,药用玫瑰花、厚朴花、佛手花、小青皮、鸡内金、瓜蒌皮仁、柴胡、生白芍、生甘草、白蜜。

本方具芳香柔润、调中理气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之体、性情急躁之人,症见右上腹胀痛,面黄神疲,失眠,脉弦,舌质干燥、边红、中剥脱、苔微黄者。

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当归、干姜、吴茱萸、柴胡、郁金。

本方能温中散寒、行气活血。适用于胆石症,右上腹部疼痛或疼痛不显著,形瘦,肢冷、素体虚弱,脉细、舌淡者。

乌梅丸槟榔丸合剂,乌梅安胃丸、木香槟榔丸、白蜜,用滚开水泡汁服。

肝胆并治、通腑止痛。适用于胆病挟食滞、郁怒,或残石未尽,剧痛不止者,或兼慢性肝炎,消化不良,舌苔白厚腻者。

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味,药用柴胡、枳实、白芍、生甘草、苍术、厚朴、青皮、鸡内金、地枯萝。功能舒肝利胆、和中化湿。

温胆汤加味,药用陈皮、制半夏、茯苓、生甘草、枳实、生姜、竹茹、吴茱萸、木瓜、乌梅。

功能清胆和胃、理气止呕。适用于肝胃不和,泛呕酸水,右上腹隐痛或不作痛,脉缓,舌质红润者。

金铃子散合更衣丸加味,药用川楝子、延胡索、更衣丸(吞)、蒲公英、天花粉、金钱草、丹参、鲜芦根、竹茹。

功能和中止痛,养阴通腑、调理气血。适用于阴虚体质,右上腹隐痛,大便干燥,脉象沉弦,舌质干燥、红糙无苔者。

增液汤合麻仁丸改汤加减,药用火麻仁、苦杏仁、生地黄、麦门冬、玄参、生白芍、生大黄、生甘草、白蜜、金钱草、玉米须。

功能养液润燥、消石通腑。适用于阴虚体质,右上腹痛,纳食减少,大便秘结,脉象弦细,舌红干燥有横裂纹,或有胃痛史者。

当归建中汤加味,药用当归、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红枣、饴糖(冲)、甘松、天仙藤。

功能温暖中焦、强壮脾胃、消积止痛。适用于虚寒体质,中气不足,术后综合征,呕大便清薄次数增多者。


03

验案举例:

通腑泄热:邱XX,男,30岁。

2周来右胁下持续剧烈腹痛,口苦,纳差,大便干结,失眠,脉弦滑,舌质红、苔黄糙。

经X线造影摄片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证属少阳、阳明合病,热郁胆胃,热邪壅盛,腑气不畅。

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柴胡9克,黄芩9克,生白芍9克,生大黄9克,玄明粉6克(冲),天花粉6克,金钱草30克,广郁金9克。

3剂后,大便通顺,日解软粪2次,胃纳转佳,右胁胀痛减轻,夜寐易醒,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前方减生大黄为6克、玄明粉为3克,加焦山栀9克,淡豆豉9克。

续进5剂,右胁痛止,大便软、日解1次,纳佳,夜眠稍安,舌红、苔净,脉弦滑。

仍拟清解:柴胡9克,黄芩9克,生白芍9克,焦山栀9克,天花粉6克,金钱草30克,广郁金9克,蒲公英15克,竹茹15克。

5剂后,病瘥,改以轻剂善后:用玉米须30克,蒲公英15克,泡茶代饮。

疏肝胆、化结石:沈XX,男,50岁。

右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已30余年,2天来剑突下绞痛,阵发性加剧,痛连右侧肩背,伴呕逆,脉弦,舌红。X线摄片,胆囊内有大石1块,小石5块。

病久体弱,金钱开郁散加减治之:金钱草60克,柴胡9克,枳实6克,炒白芍9克,浙贝母9克,广郁金9克,玫瑰花9克,蒲公英15克。

服5剂,疼痛未作,续以原方加减调治,或佐当归、川芎、丹参以活血,或加厚朴花、天仙藤以调气,并根据时令兼症随症酌加桑叶、菊花、茯苓、滑石、谷精草、忍冬藤、乌贼骨、冬葵子、夜交藤、枣仁。

经治9个半月,共服药129剂,连续3次X线摄片,胆石由逐渐缩小而至全部消失。

柔润调气:许XX,女,76岁。

脘腹间歇作痛已30年,时作时止,经确诊为慢性胆囊炎,近半年来加剧,心烦,失眠,面黄,神倦,脉弦,舌红、中剥脱液、苔微黄干燥。

老年气液并亏,拟柔以克刚,轻以去实法:

玫瑰花9克,厚朴花9克,佛手花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1.5克,小青皮6克,鸡内金9克,瓜蒌皮9克,柴胡9克,白蜜15克(冲)。

5剂后痛止,舌苔转润,脉缓,原方去白蜜,续进5剂,告愈。

温通气血:李XX,女,41岁。

右上腹部疼痛,经X线摄片诊断为胆囊炎,头昏,腰酸,面色苍白,脉细,舌淡红。证属寒凝气滞血瘀。

药用当归9克,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红枣6只,吴茱萸1.5克,党参6克,柴胡6克。

5剂后,腹痛止,胃纳增,头昏愈,脉软,舌淡红、苔薄,原方去党参,加细辛0.9克,通草3克,鸡内金9克。

服5剂后,去鸡内金,加附子、茯苓、党参温阳补气,川芎、香附理气活血,疏补并进,以巩固治效。

理气止痛:昌XX,女,30岁。

胆囊炎、胆石症,已作手术治疗,但术后胁痛时作,近日胀痛尤甚,大便秘结,舌苔白厚,脉象沉弦。

拟理气止痛法,乌梅安胃丸30克,木香槟榔丸15克捣碎,白蜜60克,用滚开水冲丸蜜饮服。

1剂后,便解,痛止,但胀闷未消,脉迟,舌淡、苔如白粉满布,再以四逆散、金铃子散加厚朴、蒲公英肝胆并治。药后痛止,恢复健康。


千年古方: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肝炎都能治!

中医养生 2022-05-17 09:00         土豆微信       

图片



众所周知,中医没有胆石症这个病名,只是在症状上与“胁痛”有些相似。

胆囊炎、胆结石古代的治法,比较有效的方剂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治胆结石一般是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消石通便为原则的。

按照中医的辨证灵活加减,疗效更为可靠。

方组:柴胡15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芍药9克,枳实9克,大黄6克。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

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

大黄、枳实泻府清热、利胆消炎;

枣甘益脾,可养营分。

只有腑气通畅,郁结湿热才有出路,只有邪气去,正气方可复。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图片


大柴胡汤主要针对的症状是什么呢?

张仲景是这么说的,“呕不止”,就是用了小柴胡汤以后,仍然呕吐不止。

从临床来看,这虽然是胃的症状,但其根本往往在肝胆,多是肝胆的疾病所引起,如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肝炎等。

“心下急”,心下是胃,急是拘急、痉挛、疼痛的意思,就是肚子鼓鼓的、胀胀的、非常疼痛。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哪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就要注意了。

图片

经常呕吐、肚子痛,所以病人心情抑郁,烦躁不安。

这个病症在今天看起来与胆囊炎、胆结石非常类似,所以,大柴胡汤用于这方面的治疗,疗效肯定。

说到这里,这个大柴胡汤好像很全能,既能缓解人们的病痛,还能帮助我们调节心情。那它在药物组成上,跟小柴胡汤有什么区别呢?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只错两味药,前5味药二者都具备,只是大柴胡内加重了生姜的用量,等于是小柴胡汤去掉人参、炙甘草,重用生姜,再加上枳实、白芍。

把人参去掉了?这可是大补的东西。为什么要用白芍和枳实来代替人参,炙甘草呢?

因为这两个药属于甘温之剂,太温、太补,由少阳枢机不利的小柴胡汤证到气郁化火的大柴胡汤证,少阳火热加重,不适宜温补药。

为什么加上白芍呢,因为有明显的疼痛,白芍具有良好的缓急止痛的作用,能松弛内脏及腹部的平滑肌痉挛。

又为什么加上枳实呢?是为了破气散结,开散郁火,并能通调大便,促使郁热从下而走。

图片


这里生姜为什么要重用呢?

小柴胡汤的生姜是三两、大柴胡汤的生姜是五两,是因为呕吐加重,以至于呕不止,用小柴胡汤已经解决不了呕的问题,所以重用生姜以和胃止呕。

所以,大柴胡汤所治的病证总为郁火较重,而病变焦点集中在少阳胆热犯胃上,

严重者少阳内的胆热还可以波及到大肠,影响到大肠的传导蠕动功能,出现大便秘结,用小柴胡汤治疗就显得病重药轻了,故张仲景改用大柴胡汤治疗。

胃和大肠都属于阳明,少阳邪热侵犯胃肠,即为少阳、阳明同病,所以,后世认为大柴胡汤是少阳、阳明双解的和方。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图片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