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会说的“没灵感”

 小赵作文 2021-05-21

带着孩子们写日记时间长了,直呼没有灵感的孩子开始多了起来。

对于这种情况,大人总是觉得不可思议:一天中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怎么会没有写的?比如XX,比如XX……

大人吧啦吧啦整好几个事情出来,可是都被孩子一一摇头否决。要么是一脸懵,感觉完全没有经历过;要么就是觉得有点让别人看笑话,不愿写。

这是不是很费解呢?明明有事情写,明明刚刚经历过,可是就觉得没写的,下不起笔。

我一周基本更6天公号。我的公号内容没有固定范围,也基本就等于日记的状态。时间一长,我其实也有孩子们的那些感受。周一到周五还好,和孩子们腻歪在一起,教育教学均会发生一些事情,感觉写起来没什么困难。但是,周六周天也常常觉得没什么写的。

有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网络培训,周六周天就以学习笔记为主。大多数时间,手指搁在键盘上,打出几个字,删掉;打出几个字,删掉。删掉的原因是觉得写了那几个字以后,写不下去了。

我就在想:为什么写不下去了呢?如果这是一个考试的命题作文,或者说给材料作文,让我在这憋上十来分钟,能完成吗?

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能完成。

那为什么此刻就写不下去了?我再次追问。我发现,在每一次写不出来的那一天,也是有素材可选。但是因为没有启动思维,没有就这个点进行一下深入思考,或者说没有横向纵向进行联系,所以就觉得这素材没用。

看到没,纯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思维是有惰性的。

也许你会说,那孩子是有点压力的呀,老师要求完成日记。

老师要求的日记又是必须要完成的,怎么还是写不出来呢?想一想,我们渴望写日记的状态是什么?我们渴望的状态是水自然顺着水沟流出来,但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水沟也需要开掘的。这时候,缺的就是思维的方法。

“开掘水沟”,就是教孩子们如何思考,怎么把手里的素材烹成一盘菜。这样练习多了之后,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也就是看到素材,不自觉地就会想,这素材可以怎么用。

适当给自己一点压力,主动练习建构的方法,才会让灵感时时光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